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香港急需恢復理性對話
作者:廖長江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2019-12-16 11:07
在今年夏天,《逃犯條例》的修例工作觸發了連綿多月街頭示威抗議,不斷升級的暴力行為正面挑戰建制及法治,造成了香港自回歸以來最嚴峻的局面,至今已幾達臨界點。

【識港網訊】在今年夏天,《逃犯條例》的修例工作觸發了連綿多月街頭示威抗議,不斷升級的暴力行為正面挑戰建制及法治,造成了香港自回歸以來最嚴峻的局面,至今已幾達臨界點。在本土層面來看,這場“修例風波”背後糾結着許多積存已久的香港深層次問題;在國際層面來看,這次事件則牽扯着國與國之間複雜的角力與戰略博奕。無論如何,要為這場“修例風波”收拾殘局,還須追本溯源先化解這些深層次問題,但是在現時社會前所未有的對立氣氛下,根本無法進行溝通與理性討論,遑論就化解方案達成共識,更反過來令到這些深層次問題糾結得更深,成為了困住全城的一條死胡同。在本文執筆時港府及各界都在逆流中努力構建對話平台,但是解決困局的時機不是無了期的,尤其在當前四海不靖的政經大環境下,香港的小氣候更急需“自救”,致力促成本地社會盡快冷靜,回復理性對話,以免增加全球經濟“攬炒”墮進深淵的風險。

在今年夏天,《逃犯條例》的修例工作觸發了連綿多月街頭示威抗議,不斷升級的暴力行為正面挑戰建制及法治,造成了香港自回歸以來最嚴峻的局面,至今已幾達臨界點。圖為在香港中環,暴徒當街縱火。(新華社圖片) 

香港深層次問題嚴重

今天香港社會充斥的許多怨氣,與其背後環環相扣的各種深層次問題實在是分不開的,包括土地供應緊張、房屋短缺、經濟單一化等,令到港人普遍居住環境擠迫有欠理想、供樓租樓的負擔沉重、青年出路狹窄且前途黯淡、社會流動力減弱、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上等。這些問題本就關係到香港能否維持繁榮穩定,惡化至今已令到市民難以安居樂業,並且產生社會利益傾斜的不公平感。

當這些問題長年未能在體制內獲得有效紓緩和解決,加上本港的民主化進程一波三折,未能按《基本法》循序漸進發展,導致尤其是年青一輩衍生無力感與挫敗感,形成社會張力,就成為了今次事件一觸即發的土壤。諷刺的是,這場“修例風波”至今已經對本土經濟及社會構成直接及深遠的打擊,令香港元氣大傷、社會嚴重分化,實際上只會令我們距離解決這些深層次問題更遠。

重回體制內解決問題

香港人一貫理性務實,普遍都會認同街頭暴力與無政府主義不能解決問題,要讓香港重新出發,首要是止暴制亂,讓社會回復平靜,造就機會讓政府與民間有理性及直接的對話,重回體制內解決困擾本港多年的深層次問題。事實上,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哪一個方面的訴求,都需要有一個對話平台,互相包容,才可以找到解決問題或改進現狀的方法。這些深層次問題觸及很多既得利益,社會爭議亦極大,在社會氣氛較平和的日子尚且不易尋求共識,而即使是幾經艱難取得具民意基礎的解決方案,在推行時仍每每舉步維艱,何況是在目前社會充斥所謂“勇武”的反建制氣氛下,更是難以取得寸進。

就以社會大眾最關注的土地供應問題來說,藉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私人新界農地儲備已經具有相當的民意基礎,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經過公眾諮詢後提出的其中一項增加土地供應的建議方案,但是當局原訂於本年中公布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就因為此次事件令到社會氣氛太繃緊而押後推出。此外,政府“明日大嶼”計劃首先推出的交椅洲1000公頃人工島計劃,亦大約為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支持的“東大嶼都會”填海計劃,但是相關項目在立法會的研究撥款申請亦因為這場“修例風波”而被打亂了。

在經濟發展方面,作為成熟經濟體的香港其經濟命脈大抵都已操控於數大企業手中,包括房屋、能源、公共運輸、超級市場等,即使是在市場准入門檻低的行業,一般市民或中小企業仍難以分一杯羹。年輕一輩唯一的出路,就是經濟多元化,特別是發展創新科技與文化創意等受青年一代歡迎的產業。事實上,港府早已提出要發展六項“優勢產業”,但是在2008年到2017年這十年間,這些產業佔本港生產總值與及佔本港就業人口的比率,增幅均不超過0.6個百分點,當年統計處新聞稿稱呼的“六項優勢產業”亦已改名為“選定行業”。今天四大支柱行業仍然佔本港約六成生產總值,“六項優勢產業”仍佔不足一成,不成氣候,背後固然成因眾多,但是主因之一便是土地供應緊張,租金高昂令到產業難以發展,亦直接打擊存在企業的競爭力。這些深層次問題環環相扣,令青年人有志難舒,甚至可能憤恨社會不公義。在經濟下行的時候,這些深層次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會更為突出。

要避免全球經濟“攬炒”

香港作為一個開放型的自由經濟體,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等外圍經濟的大環境影響,承受沉重的下行壓力,至今已徘徊衰退邊緣,經濟增長由去年首季的4.6%放緩到今年第二季的0.5%,最近政府更對2019年的預測由5月覆檢時的2~3%下調至0~1%,呼籲市民在“經濟颱風”面前應先止息本港的內部紛爭,以免令情況雪上加霜。事實上,受到近月動亂影響,飲食零售、旅遊、物流業已首當其衝,零星的解僱、結業個案已出現,令人憂慮的倒閉失業潮亦會隨之而來。

反過來,香港這個小氣候放在國際的大環境下,亦隨時可以把全球經濟帶進下一場風暴。外國已紛紛有知名經濟學者表示非常擔憂香港的“修例風波”與中美貿易摩擦一樣,會對國際市場帶來震盪,甚至成為全球經濟衰退的轉捩點。事實上,面對保護主義盛行、不少經濟體債務危機加深、地緣政經局勢緊張等因素,世界銀行已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增長將會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弱的,全年經濟增長將降至2.6%。中美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相爭不但造成兩敗俱傷,還會對國際貿易、生產製造和金融市場帶來災難性影響,全球經濟都會是輸家,有關的負面影響亦正逐漸浮現。中國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後,經濟隨着結構轉型漸放緩是已成的格局,而美國量化寬鬆化解金融危機的後遺症未除,孳息曲綫倒掛預示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又要減息再圖刺激經濟,在今年7月份首次減息後,貨幣政策正常化計劃正式以失敗告終。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亦受到出口及製造業下滑拖累,第二季GDP下跌0.1%,德國央行已發出經濟瀕臨衰退警告,加上英國10月底硬脫歐風險大增,增加脫歐對歐元區的衝擊危機,使歐洲衰退風險看升。為了刺激經濟,在金融風暴後全球飲鴆止渴的量化寬鬆又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主要先進經濟體正步入零息,甚至負息的新年代,對經濟、企業、銀行業、資產市場以至整體社會將帶來深遠的影響。不少人都憂慮下一場經濟風暴的威力。

青年人儘管可以發夢,但是在目前大環境小氣候風高浪急的情勢下,香港激進的青年人口口聲聲要“攬炒”,妄顧後果,不理摧毀一切並無助令香港出現一個美麗新天地,卻是一個大問題。自從人類興起自由主義,平等、包容、人道主義、民主、法治這些價值啟蒙了不同年代追求理想的社會,成為了促進文明進步的其中一股力量。不過如果沒有理性的伴隨,異化成民粹主義,追求狹隘的保護主義、唯我獨尊、偏激的政治議程,便會後患無窮。青年人何不停一停、想一想,為了小我也為了大我,問自己: 我們想要一個怎麼樣的香港?對五年、十年後的願景是什麼?讓我們一起商量怎樣去實現這些願景?

责任编辑:ppyyang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