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粵語有段古》打開粵語背後的故事
作者:李沛聰   來源:橙新聞    2019-07-04 09:25
粵語地區知名電台節目主持人李沛聰最近便推出新書《粵語有段古》,跟大家趣談粵語背後的故事,希望盡量搜集一些俚語背後有趣的故事。懂粵語的,能以聽讀方式補充文化知識;不懂粵語的,也能藉此學習發音,走進粵語的文化世界。

【識港網訊】「唔使問阿貴,你梗係呃鬼食豆腐啦!」(不用問阿貴,你一定是騙人啦!)

「哇!你咪亂噏廿四啊!」(哇!你可別亂說啊!)

以上對話經常在生活中出現。但如果問你:阿貴是誰?什麼鬼會被騙去吃豆腐?為什麼是豆腐?為什麼亂噏一定要配廿四而不可以是十七?相信很多人都茫無頭緒。

粵語的歷史非常悠久,至今仍在粵港澳及廣西海南部分地區被廣泛使用。然而,粵語背後的故事和文化背景,往往比我們所知更為豐富。粵語地區知名電台節目主持人李沛聰最近便推出新書《粵語有段古》,跟大家趣談粵語背後的故事。

「吃雞」真的那麼開心?

俗稱「吃雞」的線上遊戲《絕地求生》風靡全球,人人「吃雞」津津樂道,但如你熟知粵語俚語故事,便會知道「吃雞」曾是一件苦事。

上世紀的「吃雞」,員工避之則吉

粵語有一個俚語叫做「無情雞」。相傳清末民初的商圈有一個潛規則:在一年的開市宴或尾牙宴中,有的老闆會給夥計夾上一塊雞肉,以此暗示:你被辭退了。時至今日,仍有人把解僱稱為「吃(食)無情雞」,這便是語言背後蘊藏的歷史。

粵語發展多年,俚語除了出自有趣故事,也是文化的載體及共同記憶。「粵語地區向來以『實在』和 『包容』著稱,粵語也反映了粵語地區人們的這種習性。」李沛聰說。與雞有關的豈止「無情雞」?還有「雞膆咁多」、「捉黃腳雞」等。他指出,廣東人很愛吃,所以有很多粵語俚語都與吃有關。

「另外,粵語也融會了很多不同來源的語言。有許多詞語都來自於海外。例如『巴閉』、『茂利』、『杯葛』等等。從中,讀者能看出粵語地區在近代歷史中『得風氣之先』的特點。」脫口而出的話,原來藏着那麼多值得深究的文化。

從大氣電波到文字

在日常交流中,我們經常會使用俚語,你來我往,對話往往變得生動而親切。有趣的是,《粵語有段古》一書的由來也跟「說話」有關。李沛聰是電台節目主持人,他曾跟圖書館合作,推出了一個三十期的短音頻節目,講述部分粵語俚語的故事。節目播出後頗受歡迎,於是他繼續搜羅故事,並將內容集結成書,希望能留住粵語文化的一些記憶。

「這本書既然叫『有段古』,自然也希望盡量搜集一些俚語背後有趣的故事。但事實上,並不是每一個俚語背後都有故事,有許多都是直接用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的。所以搜羅這些故事也頗費了一些周折。」舉個例子,「煲粥」指的是「煲電話粥」,煲粥本應用米,能吃飽又有營養;當被煲的換成了電話,自然都是些毫無營養的,一堆聊不出所以然的話了。

有時候,粵語還不只有「一段古」,而是有「多段古」。李沛聰說,他除了在網絡上、論壇上尋找各種故事和說法之外,也請教前輩,向他們諮詢一些故事的準確性。有一些俚語的出處和故事有好幾個版本,他的做法是剔除一些過於荒誕的;有時也把不同的版本都寫進書裡,供讀者了解。

作為電台節目主持,他希望讀者除了閱讀,還能用耳朵接收書中的內容。因此,書中的每個故事都貼心地附上了二維碼,讀者只需掃一掃,便能聽到他的講解。不過,他指自己的粵語口音屬於廣州的「西關音」,與香港地區的發音可能在某些細節上略有不同。

小編實測後,認為李沛聰的聲音不但非常好聽,設計還一舉兩得:懂粵語的,能以聽讀方式補充文化知識;不懂粵語的,也能藉此學習發音,走進粵語的文化世界。

潮語是粵語文化的一部分嗎?

網絡普及促成了很多「潮語」的出現,一人一句「是咁的」,似乎新的俚語正不斷湧現。潮語是粵語文化的一部分嗎?李沛聰認為,流行語本身是語言的一部分,當然也是粵語文化的一部分。「只是這些詞語往往興起得快,消失得也快,能夠保留下來真正成為語言一部分的只是少數。我覺得語言從來都是在不斷變遷,不斷更新的,有新的內容出現,也有舊的內容消失,滄海桑田,從來如此,大家順其自然就是。」

總結雖「佛系」,卻是他多年來探索粵語及歷史文化的深厚心得。

《粵語有段古》試讀

亂噏廿四

「亂噏廿四,在粵語裡面是指胡說八道,亂說一通的意思。」

噏,是粵語「說話」的意思。「亂噏」,自然就是亂說話了。但為什麼「亂噏」後面,要跟廿四,也就是二十四,而不是七十二,也不是三十六呢?原來,這裡面有個小巧妙。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九九乘法表,知道「三八就廿四」――三八二十四,所以這個二十四,其實是暗指三八的意思,也就是罵人家是喜歡亂說話,好講是非的「八婆」了。

拍拖

「為什麼男女談戀愛就稱之為『拍拖』,分手就稱之為『甩拖』呢?」

眾所周知,廣東地區的水路運輸是十分發達的。以前很多人出門都會坐船,當時有一種船叫「花尾渡」,它最大的特點是船上沒有動力設備,只能靠船前的小火輪拖着走,因為容量大,噪音小,非常受乘客歡迎。「拍拖」是花尾渡進出港口的一種操作方式,例如廣州的長堤,因為河面複雜,船又很多,小火輪和花尾渡之間的纜繩差不多十丈長,非常難靠近,這個時候需要兩條船併攏,船員用粗纜繩綁緊船身,一大一小共同進退,這就是所謂的「拍拖」。這種相依而行的狀況看起來像情侶牽手相伴,所以大家將情侶談戀愛稱之為「拍拖」。

而「拍拖」的兩條船離開廣州港口,去到比較寬闊的河道,船員就會解開小火輪,繼續用纜繩拖着花尾渡去目的地,而到達碼頭之後,小火輪就會和花尾渡分開,自己去找地方停靠,這就是所謂的「甩拖」。兩條船各散東西,用來形容分手,實在貼切。

《粵語有段古》

作者:李沛聰

繪圖:李卓言、韋靜雯

出版社: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19年5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7/03/010120582.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