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所謂「三文治世代」,即指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的夾心一族。香港生活成本居高不下,這類人群每月「既要給家用,又要撫養細路仔」,面臨的壓力高於其他人群。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調查發現,「三文治世代」首3大壓力來源分別為子女教育、家庭開銷及退休儲備。
投委會於今年5月進行「三文治世代的理財行為和態度」調查,訪問了400位育有就讀小學子女的香港成年人士,受訪者平均年齡為40.2歲,平均家庭月入約5.3萬元,高於香港家庭入息中位數水平。71%受訪者表示感到財政壓力,尤其是80後的年輕父母(75%)較其他較年長的年齡組別感到更大壓力。
受訪者的首3大財政壓力來源分別是子女教育(55%)、家庭開銷(48%)以及退休儲備(34%)。除了教育開支,子女的課外活動、消閒娛樂及旅行開支亦相當可觀,平均佔家庭月入的9%。受訪家長每月於子女的課外活動上平均開支為3210元。除自身及子女開銷外,83%受訪者認為他們有責任向其退休父母提供財務支援。過半(53%)受訪者每月為父母提供家用3000元至7000元,另外,18%受訪者每月給父母家用7000元至1.1萬元。
家長口硬心軟
調查又顯示,79%受訪者聲稱,當子女完成學業投身職場後,將不再提供財政支援,另有87%受訪者期望成年子女能支付家用。然而,大部分家長其實是「口硬心軟」,74%的家長坦言會幫助子女置業,57%願意分擔子女的婚禮開銷,更有45%表示如有需要,會為子女償還卡數。
投委會總經理李博衛表示,香港傳統家庭觀念較西方國家更重,「給家用」、「支援子女」更為普遍,家長抱有善意地為成年子女提供財政支持是平常事。但他建議,家長也應同時為自己的未來和退休需要未雨綢繆。
祖父母教育角色重要
調查亦涉及父母一輩對祖父母一輩理財觀念的看法,在理財價值觀和教育方面,72%受訪家長認為其父母是好的理財榜樣,尤其是在制定預算(65%)、良好的儲蓄習慣(60%)及理性消費(58%)方面。
調查亦發現祖父母/外祖父母在孫孩的理財教育上扮演重要角色,有64%受訪家長認為祖父母/外祖父母為孫孩帶來正面影響。然而,45%受訪家長表示在教導子女理財方面與其父母時有分歧,例如有些受訪家長指祖父母/外祖父母可能輕易送贈玩具、禮物和零用錢予孫孩,令他們更難向子女灌輸金錢價值。
李博衛指出,全體家庭成員在理財教育同心協力非常重要,鼓勵家長和祖父母/外祖父母在子女理財教育上多加討論和交流意見,引導下一代學習作出精明和有理據的財務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