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納斯達克指數連日下跌,美國政府停擺結束對科技股並無太大提振作用,反映股份過高估值正出現下修調整,加上企業瘋狂燒錢,不斷加大人工智能(AI)的開支,市場不安情緒正在迅速升溫,觸發資金撤退,令持續多年的美國科技股盛宴已是接近尾聲。
美股上升已無以為繼,高位頻現震盪,納指上周急跌3%,為7個月以來最大的周跌幅。儘管華府長達43天停擺結束,但是納指繼續反覆向下,原因美國科技股利淡消息接踵而來,特別是日本軟庫沽清手上英偉達(Nvidia)股份,涉資58億美元,打擊市場投資信心,愈來愈多投資者相信美國科技股估值偏高,納指平均市盈率超逾37倍,屬於不合理水平,是時候需要進行估值調整。
科企瘋狂舉債投資AI
其實,美國科技股高處不勝寒,大調整到來是無可避免,只是近期壞消息密集出籠,掀起較明顯跌幅。究其面臨調整的原因有三項:
一是美國AI泡沫論盛行,多間美國科技企業瘋狂發債集資,一窩蜂不問成本加大投資AI,完全漠視了麻省理工大學報告指出,95%企業投資AI都是沒有利潤的警告。因此,Meta發債集資投資AI,拖累股價單日下跌11.3%。禍不單行的是,有外媒報道指出,Meta去年約10%的營收,即約160億美元懷疑來自詐騙與違禁品的網絡廣告,股價跌勢恐怕有餘未盡。
同時,OpenAI首席財務官莎拉·弗里爾(Sarah Friar)言論亦成為上周四納指急跌約2%的原因之一,她直言企業正尋求銀行、私募基金及聯邦政府兜底(backstop)或擔保(guarantee)的生態體系幫助,即時引起市場憂慮美國納稅人要為企業在AI瘋狂押注而埋單。由此可知投資者已成為驚弓之鳥,擔憂科技股泡沫大爆破。
競爭者紛加入 搶英偉達市場
二是英偉達AI芯片王國地位面臨挑戰。雖然英偉達在全球圖形處理器(GPU)市場具領導地位,成為史上首間市值一度超過5萬億美元的企業,但卻有華爾街大戶出手做空英偉達股份,豪賭股價見頂回落。知名投資者米高·貝利對英偉達股份沽空,金額達1.86億美元,相信有其他投資者跟風追沽,拖累上周英偉達股價下跌7%。其實,英偉達業務內外交困,一方面是先進芯片受到出口限制,可能失去中國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則是新加入競爭者愈來愈多,搶奪英偉達AI芯片市場。例如谷歌自研芯片第7代張量處理器(TPU)——Ironwood未來數周上市,在AI芯片市場分一杯羹,將挑戰目前英偉達在GPU雄霸全球的地位。
中國AI模型崛起 挑戰OpenAI
三是中國AI大模型迅速崛起,美國OpenAI大模型受到挑戰。有市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AI大模型數目超逾1500個,在全球佔比逾40%,深度求索DeepSeek、月之暗面MoonShot AI等大模型,其成本相對較低而性能可媲美OpenAI的ChatGPT,更具市場競爭力,有助擴大應用場面,推進商業化步伐,加速AI產業壯大發展。
例如阿里巴巴有份投資的月之暗面,最新推出的Kimi K2 Thinking大模型,其AI智能體(AI Agent)能力表現比ChatGPT優勝,據聞訓練成本460萬美元,遠低於ChatGPT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研發,中國AI股份顯然更具吸引力,觸發更多資金從美股市場撤退。
美國科技股搖搖欲墜,偏高估值存在很大向下修正的空間,加速華爾街股市進入大調整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