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5屆運動會9日晚在廣東省廣州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宣布運動會開幕。9日晚的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華燈璀璨,氣氛熱烈。這是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全國運動會。
19時58分,在歡快的樂曲聲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等步入主席台,向觀眾揮手致意。全場響起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20時,第15屆全運會開幕式正式開始。伴隨《歌唱祖國》的昂揚旋律,儀仗兵護衛着鮮艷的五星紅旗健步走入體育場。在澎湃激昂的樂曲聲中,全運會會旗、第15屆全運會會旗和由16名旗手組成的會旗方陣入場。裁判員代表方隊接着入場。緊隨其後的是37個代表團精神抖擻的運動員代表,他們分別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3個行業體育協會。全場觀眾用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歡迎運動員們入場。
入場儀式完畢,全場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雄壯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高高飄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岑浩輝,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分別致辭。
20時43分,習近平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5屆運動會開幕!全場沸騰,掌聲歡呼聲經久不息。
伴隨第15屆全運會會歌的旋律,全運會會旗和第15屆全運會會旗徐徐升起。
陳艾森、尤俊賢、袁軒雲分別代表參加第15屆全運會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宣誓。
以《圓夢未來》為主題的文體展演拉開序幕。整個演出由「同根同源」、「同心同緣」、「同夢同圓」3個篇章組成,創新運用體育元素、藝術手段和前沿科技,生動詮釋了本屆全運會「激情全運會,活力大灣區」的主題。
蘇炳添張家朗李禕點燃全運主火炬
激動人心的場內火炬傳遞和主火炬點燃儀式開始。11月2日,第15屆全運會火炬在粵港澳三地同步傳遞,最後匯入廣東奧體中心。萬眾矚目下,馬琳、陳若琳、黃金寶、方文浩、郭晶晶、王欣瑜、王柳懿、王芊懿、梁偉鏗、賴宣治、冼東妹、容志行等12位火炬手接力傳遞,最後由蘇炳添、張家朗、李禕共同點燃全運會主火炬。
21時27分,第15屆全運會開幕式在主題歌《天海一心》掀起的熱烈氣氛中圓滿結束。
王毅、李鴻忠、何立峰、張又俠、王小洪、諶貽琴、王東峰出席開幕式。
國際奧委會主席考文垂、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巴赫以及應邀觀摩第15屆全運會的境外來賓出席開幕式。
第15屆全運會將於11月21日閉幕,共有1.4萬多名運動員參加競技比賽項目,約1.1萬名群眾運動員參加群眾賽事活動。
三地同步升國旗分秒不差

開幕式上,國旗護旗隊邁着整齊劃一的步伐,昂首闊步走向國旗杆基座。同一時刻,遠在香港金紫荊廣場、澳門金蓮花廣場的升旗儀仗隊也在各自場地同時起步,步履鏗鏘有力、氣勢昂揚,三地同步升起五星紅旗。雖然身處不同地域、步操制式各有不同,但三地儀仗隊有着無需言說的高度默契,幾乎在同一瞬間行進至旗杆基座前,彷彿有一條無形的家國紐帶,將三地緊緊相連、心意相通。隨着一聲整齊劃一的指令,三地升旗手同時振臂揮展,鮮艷的五星紅旗伴着雄壯的國歌旋律,從旗杆底端緩緩攀升,直至頂端迎風飄揚。
在廣州主會場,國旗升起後,大會現場的燈光瞬間切換為耀眼的紅色,「中國紅」鋪展開來,壯麗而莊重。無論是廣州主會場的觀眾、香港與澳門觀禮區的嘉賓,還是熒幕前同步收看升旗直播的億萬國人,心弦都被這神聖的一刻深深撥動。起身肅立、高唱國歌時,所有人心中都激盪着家國情懷。
「三地同升國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度極大。這既是本屆全運會的一大亮點,更是一場極具挑戰的考驗。」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開幕式總製作人王銳祥表示,升國旗的時長,必須嚴格契合國歌官方錄音版本規定的46秒,分秒不能偏差,哪怕零點零幾秒的誤差也絕不容許。
三地的升旗儀式存在些許差異,香港的步操規範與內地不同,澳門也有其獨特的禮儀制式,「要讓三地升旗環節嚴絲合縫地同步完成,從動作節奏到禮儀細節,都必須精準對齊。」
開幕式四大亮點

家國情懷
粵港澳三地同步升國旗、唱國歌。在儀式環節及文體表演中,用創新形式和手段生動演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體現全國元素,彰顯「一國兩制」實踐成果,熱情謳歌新時代新發展新成就,彰顯中華民族精氣神。
灣區魅力
將傳統非遺與現代藝術、嶺南人文與現代科技、粵港澳大灣區之美與舞台演藝巧妙融合,精心創作體現大灣區融合發展與多樣性的文體節目,展示獨具魅力的粵語、粵劇、歌劇、粵樂。突出粵港澳三地聯辦特色。
體育之美
作為體育盛會的開幕式,強調「體育+藝術」,用藝術化的手段彰顯體育屬性。充分運用中華武術、龍獅表演、太極等傳統體育元素,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開幕式入場儀式中。
科技之光
開幕式秉承「科技全運」、「綠色低碳」理念,建立先進科技術庫,探索多種場景應用,將運用裸眼3D、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技術手段,實現「技術」和「藝術」的融合。
特寫|《我和我的祖國》響徹開幕夜

9日晚,第15屆全運會開幕式在廣東奧體中心舉行。入場儀式尾聲,本屆全運會東道主粵港澳運動員方陣以「三合一」形式壓軸登場,這是全運會歷史上首次出現粵港澳三地健兒同步入場的珍貴場景,瞬間將全場熱情推向高潮。體育場上空,《我和我的祖國》的悠揚旋律緩緩流淌,熟悉的曲調穿透場館、直抵人心,全場觀眾不約而同起身站立,雷鳴般的掌聲與深情的合唱聲交織迴盪,跨越地域的凝聚力與熾熱的家國情懷,讓整個場館熱血沸騰、震撼人心。
粵港澳運動員分別身着紅色、藍色、綠色的隊服穩步前行,三色衣衫交織融合,宛如一條象徵團結的綵帶,在舞台之上舒展延伸。運動員行進間,現場大屏幕同步切換粵劇、醒獅、雞公欖、扒龍舟、搶包山等三地特色文化畫面,傳統韻味與體育激情碰撞交融,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為何選定《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三地共同入場的BGM(背景音樂)?第15屆全運會開幕式音樂總設計舒楠表示,本屆全運會是粵港澳三地首次聯合承辦,意義特殊而深遠,「當三地運動員並肩進場,與現場觀眾情不自禁同聲合唱時,那個畫面格外動人。」
他說,「『我和我的祖國』這句歌詞,早已將粵港澳緊緊凝聚在一起,這是源自一家人的深厚情誼與血脈聯結。」
數看全運

1 第15屆全運會開幕日當天只有1枚金牌產生,是來自公路單車女子個人賽,金牌得主是成功衛冕的香港代表隊好手李思穎。
2 本屆全運會吉祥物以有「海上國寶」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白海豚」為原型,2個吉祥物分別取名「喜洋洋」及「樂融融」。
3 本屆全運會由粵港澳舉行,這是全運會歷史上首次由3個地方一起舉辦,也是香港首次參與舉辦這項全國體育盛事。
4 11月2日,由深圳、廣州、香港、澳門4個城市同步傳遞火炬,點燃全運熱情。這是全運會歷史上首次跨境火炬傳遞,亦是全運會火炬首次在香港和澳門傳遞。
5 澳門賽區承辦5個項目,包括乒乓球、3人籃球、5人籃球(男子18歲以下組)、排球(女子成年組)及群眾項目空手道。
6 公路單車男子個人賽是本屆全運會唯一橫跨粵港澳三地的賽事,選手途經港珠澳三地口岸時無需「踩煞車」接受查驗,6次實現「無感通關」。
7 香港賽區共有7個主要比賽場館,包括啟德主場館、啟德體藝館、香港體育館、維多利亞公園、粉嶺高爾夫球場、香港單車館及中環海濱─維多利亞港。
8 香港賽區承辦8個競賽項目,包括籃球(男子22歲以下組)、場地單車、劍擊、高爾夫球、手球(男子)、七人欖球、三項鐵人、沙灘排球。
9 本屆殘特奧會緊隨全運會舉行,是歷史上第2次全運會與全國殘特奧會同年同地舉辦,當中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第9屆。
10 11月16日,是香港賽區決出最多金牌的比賽日,各項目合共決出10枚金牌,包括三項鐵人1枚、劍擊2枚、場地單車3枚及高爾夫球4枚。
11 全運會由開幕到閉幕都在11月舉行,開幕式於11月9日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閉幕式則於11月21日在深圳寶安歡樂劇場舉行。
12 全國第12屆殘運會暨第9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12月8日至15日在廣東、香港、澳門共同舉行,當中廣東為第2次舉辦。
13 第15屆全運會由11月9日至21日進行,其間共有13個正式賽日。
14 全運會開幕前已經有14個競賽項目完成比賽並決出金牌,當中包括貝俊龍為香港代表團奪得本屆賽事首金的帆船項目。
15 全運會於1959年起舉辦,至今已經是第15屆賽事。自1975年第3屆開始,賽事每隔4年舉辦一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