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航母大驅跨代躍升
作者:宋偉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8-25 10:05

【識港網訊】十年磨礪,從單艦到編隊,從近海向遠海,航母遼寧艦相繼迎來山東艦和福建艦,以「三航母」時代,共同守衛祖國萬里海疆。十年奮進,自主研製的核潛艇、大型驅逐艦和兩棲攻擊艦等一大批裝備相繼入列,詮釋「中國速度」、創造「中國奇跡」。武器裝備跨代躍升和體系化發展,既助力海軍從「近海防禦」到「遠洋懾戰」的轉型,更為中國國防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闊步前行。

人民海軍向着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闊步前行。圖為導彈護衛艦煙台艦垂直發射防空導彈。

 

2014年3月21日,首艘052D型導彈驅逐艦昆明艦正式服役。隨着「中華神盾」初露鋒芒,海軍裝備現代化實現重要突破。

 

從「中華神盾」到「萬噸大驅」

2020年1月12日,首艘055型導彈驅逐艦南昌艦正式服役,海軍驅逐艦實現第三代向第四代跨越式發展。這款全球頂尖的驅逐艦集雙波段雷達、112單元垂發系統、隱形設計於一身,綜合性能對標美軍「伯克級」,部分技術甚至實現反超。

 

直升機與潛艇進行協同訓練。

 

時至今日,首批共8艘055型「萬噸大驅」已全部服役,不僅極大增強了海軍遠洋作戰和航母護航能力,也成為各大艦隊當之無愧的中堅力量。近十年,052D及其後續改進型號持續「下餃子」。擔當近海防禦、遠洋護衛的054A型護衛艦批量服役,054B型首批次兩艦嶄露頭角。隱匿於水下的新一代戰略核潛艇搭載「巨浪」洲際潛射導彈,提供可靠海基核威懾。海上水下,已經形成「高低搭配」的立體防禦網。

 

從「搶灘登陸」到「全域投送」

 

兩棲攻擊艦是僅次於航母的水面戰艦,全球範圍真正意義上的兩棲攻擊艦,現役也只有30艘。而擁有4萬噸級以上「兩攻」,則只有中美兩國。

 

野牛氣墊登陸艇演練搶灘登陸。

 

2021年4月23日,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海南艦正式服役。相較於此前的絕對主力071型船塢登陸艦,075型的列裝,以其多樣的裝載方式、靈活的戰術運用、綜合的任務能力、強大的指揮功能徹底改寫兩棲作戰規則。從十年前的「搶灘登陸」,到如今的「全域投送」,4萬噸級的075型「兩攻」可搭載直升機、氣墊登陸艇和裝甲車輛,配合國產「野牛」氣墊船,實現立體登陸作戰。

今年8月1日,南海艦隊官方發文,確認中國第四艘075型「兩攻」命名為湖北艦。至此,人民海軍已擁有海南、廣西、安徽、湖北四艘075型兩棲攻擊艦。

 

兩棲攻擊艦是僅次於航母的水面戰艦。圖為075型「兩攻」湖北艦卸載氣墊登陸艇。

從「受制於人」到「自主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首艘搭載電磁彈射的076型「兩攻」四川艦已在2024年底下水,當前正在舾裝調試。放眼未來,四川艦將與「攻擊-11」無人機等協同,以「超地平線登陸」再度重構兩棲作戰規則。

對於排水量超萬噸的大型驅逐艦,燃柴交替動力已無法滿足動力需求,必須採用全燃聯合動力系統。近十年,以國產CGT40、QC280為代表的燃氣輪機,已徹底打破海外技術壟斷,實現100%自主可控,成為055型、052D型等主力驅逐艦的「心臟」。

工業體系的爆發式增長是「下餃子」現象的基礎。近十年,中國船舶通過大連、江南、滬東等造船廠的多線並進,實現了年均20萬噸以上的軍艦下水速度。這種規模優勢不僅源於經濟實力的支撐,更得益於標準化設計與模塊化建造技術的成熟。從「黃水海軍」到「藍水艦隊」,從「望洋興嘆」到「制海爭鋒」,近十年正是人民海軍歷史上裝備換代最快、技術突破最多、戰略轉型最深的時期。

 

2024年,在南海某海域,遼寧艦、山東艦編隊首次開展雙航母編隊演練,錘煉提升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

首艘國產航母 山東艦

 

首艘國產航母 山東艦

 

特點:作為首艘國產航母,相較於遼寧艦優化艦島設計,提升甲板調度效率,搭載346A型相控陣雷達,彌補預警機短板

 

全球首艘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 福建艦

 

全球首艘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 福建艦

 

特點:擁有3部電磁彈射器,單日極限出動可達240架次

 

奪島神器 海南艦(075型兩棲攻擊艦)

 

奪島神器 海南艦(075型兩棲攻擊艦)

 

特點:實現「垂直登陸+平面突擊」立體作戰,與071型船塢登陸艦協同,可投送一個陸戰營

 

航母帶刀護衛 漯河艦(054B型護衛艦)

 

航母帶刀護衛 漯河艦(054B型護衛艦)

 

特點:雙面旋轉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200海里),隱形設計,以直-20F搭載新型拖曳聲吶為反潛核心

 

萬噸大驅 南昌艦(055型導彈驅逐艦)

 

萬噸大驅 南昌艦(055型導彈驅逐艦)

 

特點:可搭載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穿透航母防空網,綜合射頻系統集成S/X雙波段雷達,實現「防空-反導-反艦-反潛」一體化

 

海軍這十年

2015年

052C型導彈驅逐艦西安艦入列:標誌着海軍現役「神盾」防空艦的數量達到7艘,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規模的神盾艦隊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證實,中國第二艘航母正在大連建造

2016年

綜合補給艦高郵湖艦入列:具備同時為兩艘戰艦進行油料、彈藥和物資補給能力,航速也能夠適應現代海軍編隊的需要

 

新型綜合補給艦查干湖艦為艦艇進行海上補給。

 

2017年

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下水:標誌中國躋身全球少數具備航母自主建造能力的國家行列

首艘055型萬噸大驅南昌艦下水:集成桅杆與雙波段雷達兼具112單元垂發強大火力

首艘901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艦入列:常態化伴隨航母編隊遠洋訓練,可同時補給兩艘航母燃油、彈藥

2018年

至少新增4艘052D型驅逐艦入列:換裝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區域防空能力強化

至少新增3艘054A型護衛艦入列:反潛與中程防空能力覆蓋三大艦隊

 

2018年舉行的南海大閱兵上,多型艦艇接受檢閱。

 

2019年

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雙航母編隊雛形初現,為西太平洋及南海常態化部署奠定基礎

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下水:填補垂直登陸能力空白,與071型登陸艦協同形成「超地平線登陸」戰力

2020年

首艘055型萬噸大驅南昌艦入列:信息化水平超越美日同類艦艇,成為航母編隊核心指揮艦

2021年

首艘075型兩攻海南艦、第二艘075型兩攻廣西艦入列:實現「超地平線登陸」,形成立體登陸—火力壓制作戰體系

055型萬噸大驅拉薩艦、大連艦入列:055型萬噸大驅開始進入集中入列期

 

首批共8艘055型「萬噸大驅」已全部服役。圖為拉薩艦。

 

2022年

首艘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下水:標誌中國航母技術躋身世界頂尖水平,為西太平洋制海權爭奪提供核心平台

第三艘075型兩攻安徽艦入列:協同廣西艦部署東海艦隊,直面台海方向

055型萬噸大驅鞍山艦、無錫艦入列:航母編隊防空反艦核心進一步增強

2023年

首艘054B型護衛艦漯河艦下水:動力系統性能更強,航程更遠,反潛作戰能力更強,雷達探測距離更遠,隱形能力強

055型萬噸大驅咸陽艦、延安艦、遵義艦入列:首批8艘全部入列,南海與北海艦隊各4艘,創下單一驅逐艦支隊火力新紀錄

2024年

首艘076型兩攻四川艦下水:配備電磁彈射器,可搭載攻擊-11無人機及固定翼戰機,作戰能力接近中型航母

 

076型「兩攻」四川艦

2025年

首艘054B型護衛艦漯河艦入列:在艦艇隱形技術、作戰指揮系統、火力集成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配備先進多層次反潛裝備

第四艘075型兩攻湖北艦亮相:兩棲作戰力量不斷加強,立體登陸作戰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