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北角明園西街後巷前晚(10日)有食水管爆裂致明苑中心電錶房水浸,整座大廈約130戶由前晚約10時開始停電停水外,附近英皇道及堡壘街亦有十多座大廈停水,共約2,600人受影響。經水務署工程團隊通宵搶修後,昨日清晨6時僅剩明苑中心高層戶因大廈電力尚未恢復而停水,商戶則無法營業。其後經工程團隊進一步搶修,停電停水近20小時的明苑中心終在傍晚約6時全面恢復正常,居民陸續登樓返回住所。

事發期間,與港島東團隊洪連杉、王志鍾及洪志傑議員第一時到現場協助受影響居民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港島東)梁熙,昨日傍晚於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經各部門及工程人員通宵搶修,明苑中心的食水及電力供應已全面恢復,目前只剩下一部升降機仍在檢測中,爭取盡快恢復服務。
他感謝水務署、電力公司、東區民政處、東區關愛隊成員等通力合作,亦感謝居民在停水停電期間的體諒與配合,他與港島東團隊會繼續跟進,直至所有設施完全恢復正常運作。
多部門協調 為居民紓困
住戶李女士表示,前晚約10時她剛旅行完回到家,開洗衣機僅約10分鐘突然停電,初時還以為是自己家中電箱跳掣,其後才知樓下因爆水管致大廈電錶房被浸而停電,因知短期內無法恢復供電,加上停水,遂往附近租住酒店。對於停水停電事件,李女士稱:「冇人想,唔會怪邊個,噚晚(10日)已有好多人通宵搶修……」
她指事後很快有民政處、關愛隊及議員前來協助居民,又派樽裝水等,「做得好好」。

民政事務總署指,在得悉停水停電事件後,東區民政專員黎旨軒即前往現場與東區民政處、東區區議員、錦屏和堡壘兩隊關愛隊、大廈法團以及管理公司,以及水務署、機電工程署和港燈積極協調,支援居民並盡量將對他們的影響減至最低,其間包括擺放水車及水箱提供臨時食水。
署方又指區議員、關愛隊及法團亦有透過電話訊息及群組,關心住戶並讓他們知悉情況,同時留下聯絡方法及在大廈地下設立緊急服務站,以便居民查詢和求助。
港燈派員提供流動射燈及充電器
港燈則表示,前晚是接獲消防處要求,指大廈電力裝置水浸受損,基於安全理由暫停供電以便搶修。停電期間亦派員到場提供支援,包括提供流動射燈及充電器,供公共地方照明和居民充電。
香港機電業工會聯合會主席張永豪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表示,舊廈的電錶房多只以門檻防止有水流入,但水浸過門檻便難以避免受損,現時部分新建樓宇的電錶房也會加強防止水患措施,包括電錶房位置會避免靠近水源,「例如附近要沒有喉管,以免有喉管滲漏令電錶房入水,另外一些樓宇的電錶房不設在地面,放在上一層,避免爆水管出現水浸問題。」

至於搶修需時,他則表示因電力裝置受損需要更換零件,「如果一些裝置較舊,未必在巿場找到零件替換,或要找尋其他零件代替,需要時間更長。」對於明苑中心情況,他表示幸好並非爆鹹水管,否則電力裝置受鹹水浸濕,維修更麻煩,「浸過鹹水,就算乾返都可能會短路。」
保險業:大廈遭水淹有權索償
香港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劉佩玲對香港文匯報指出,香港的法律規定,有業主立案法團的大廈必須購買第三者公眾責任保險,只用於賠償因大廈公共區域意外導致的第三者傷亡或損失,若大廈額外購買了財物保險,則可覆蓋諸如水管爆裂引發的電錶房損壞等大廈自身財產損失,而保險公司賠付後,有權向責任方進行代位追償。
大廈若受水浸影響,不論是否有購買保險都有權索取賠償。今次明園西街後巷爆水管事件,造成明苑中心電錶房損毀等財產損失,大廈亦可向責任方作出追討。
她強調索償的前提是需要證實損失確由水管問題直接導致,而責任方則涉及水務署或工程承建商。
劉佩玲強調,向保險公司索要的保險金額,取決於實際損失情況以及保單中的額度,但出行受阻之類的單純不便,因難以量化,通常不在賠償範圍內。此外,個別單位內部損失,需業主自行購買相關保險,大廈購買的保險多針對公共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