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昨日升中派位結果公布,本年度共有48011名學生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較去年減少3382人。今年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的學生整體滿意率為95%;若以獲得自行分配學位及在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志願學校的學生滿意率為85%,創歷年新高。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校長陳淑儀表示,今年學校94%同學獲派首三志願,較去年提升5%。有學生被第一志願錄取,表示雖然自行派位去同一間失敗,但統一派位能獲取錄亦非常高興。
升中派位結果昨日公布,在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大公報記者還未走入教室便聽見裏面傳來一聲:「Yeah!我成功了!」有同學接過派位證的瞬間立刻擺出勝利姿態。陳淑儀校長認為,今年派位滿意率創新高原因有二,其一是香港學生人數減少,另外家長受「心理因素」影響,例如社會廣泛討論有高才或優才家庭抵港,或擔心升學競爭持續上升,因此採較為保守的選校策略,令不少學生獲派心儀中學。今年最多學生入讀華仁書院(九龍),其次為循道中學、聖方濟書院。
最重要work hard,play hard
在學校禮堂,學生與家長喜極相擁,同學之間互相道賀。侯木己、侯木句姐弟兩人都取得第一志願「派位證」,興奮到情難自已。侯木句將會進入迦密中學就讀,自行派位階段他已經心屬迦密,惟申請失利。「今日我們自己來,媽媽擔心我們入不了第一志願,已經準備好去『叩門』了。」
徐源同學將會就讀第一志願華仁書院(九龍),他表示在五年級已開始補習,「我喜歡英文辯論,興趣會令我更加專注,最重要是work hard,play hard。」
馮維一同學將會去往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就讀。「據我觀察其他同學都有上面試班,我們沒有,多數都是我教導他一些面試技巧。」媽媽湯女士補充。
學生:用平常心面對中學分班
冼鎮寶同學將前往第二志願聖芳濟書院就讀。「我的第一志願是華仁,競爭很大,我已經做好去不到的準備了,入到聖芳濟書院已經很幸運」。冼鎮寶是插班生,「最初轉學入來我英文成績不是太好,四年級第一次考試得C,現時已經可以拿到B,如果份卷簡單,我都可以拿A。」談及對中學生活的期待,冼同學展現出異常成熟的一面:「我最希望自己遇事可以保持平常心及樂觀心態,就算自己分到不好的班級,都可以鼓勵自己多角度去看這件事:凡事發生有利於我。」
有人歡喜有人愁,據記者了解,派不到心儀中學的學生家長,即使了解「叩門」競爭異常激烈,仍然都會選擇「搏一搏」。陳淑儀校長表示,學校本身有準備推薦信給同學,亦有社工密切留意學生情緒表現,希望大家可以在正面、積極的環境成長。陳淑儀校長認為,「叩門」不要超過5間,短時間內頻繁筆試、面試會對學生造成很大心理壓力。
議員:高才通子女沒推高「叩門」競爭

今年參與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階段的學生中,出現2023年來港的首批高才通家庭子女。現時香港小學的插班名額通常只在小二至小五,因若直接讀小六,會錯失一次呈分試,從而影響其統一派位成績。
身兼立法會議員的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尚海龍(圓圖)表示,從高才通會員群體中聽到的都是較為滿意的首三志願派位結果,高才家長們普遍反映今年參與升中的學生數量不算太多,競爭沒有想像中激烈;有優才家長表示,自己今年不會「叩門」,因從自主派位和直資申請階段就已知有沒有冒進報考的空間,亦不認為優才、高才家庭的到來會令「叩門」競爭變大。
優才家長:不打算「叩門」
陳霜女士早前通過優才計劃來港。她昨日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的大兒子今年參與統一派位,順利從聖類斯小學升到聖類斯中學,認為是「沒有驚喜,也沒有驚嚇」。她說,今年「叩門位」在削減,且這類「叩門」通常面向成績很好、但的確運氣不太好的學生,其錄取率本身不高,故自己也不會再去嘗試。「我認為到統一派位填志願這個階段,當然會傾向穩妥為上。」
有人認為今次的整體派位滿意率創近年新高的原因,跟高才或優才家庭加入「叩門」隊伍有關,導致不少本地家長擔心有競爭遂採用較為保守的選校策略,陳霜認為這並非主要原因,「升中制度本身的遊戲規則,就會讓許多家長在此階段選用從冒進變保守的策略。」
尚海龍表示,從高才通會員群體中聽到的都是較為滿意的首三志願派位結果。他說,新來港人才家庭學生是對香港生源不足有益的補充,他們大部分分布在小學二年班至四年班、中二至中四年級,插班生在此次升中「大抽獎」中佔比不算多,因此不存在高才、優才家庭令「叩門」競爭變大的情況。
老師仿如「地產代理」 私家車「搶學生」

升中派位昨日(8日)放榜,位於九龍塘的教育局教育服務中心學位分配組,早上約9時,有大批中學教職員守候門外「搶學生」。
中學開班門檻提高
由於適齡學童人口下降等因素,學界不得不面對收生少的挑戰。今年9月起,教育局調高官津中學的中一「開班線」,由現時每班25人,增至每班27人,明年9月再增至29人一班,即開班線門檻再提高。
為了爭取生源,有不少中學老師昨日特地到教育局學位分配組,向新來港學童招生,主動上前詢問學生及家長獲派學校所在的區域,檢查派位證、確認獲派自己學校後,即「護送」他們離開現場;亦有教師主動向家長提供微信等聯絡方式,向他們提供學校資訊。
有現場教師表示,他們均是接自己學生,「帶他們返去參觀下、了解下,以免流去了別處(被其他學校搶走)」。亦有教師以私家車接載學生到校了解情況。
一家居於深圳的「雙非家長」石先生說,其兒子被派到上水一家估計是第三組別的學校,打算了解學校背景後再作打算。從事設計行業的他透露,約5個月前已申請「優才」簽證,若成功獲批,打算明年於港島區置業,屆時再為兒子轉到該區校就讀。石先生說,打算讓兒子初中來港讀書,這樣可盡快適應香港的語言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