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溫天納 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
內地最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密集出台,核心落點明確聚焦於內需拉動。人民銀行早前聯同五個部門發布《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提出19項具體措施,涵蓋金融供應、信貸支持及再貸款安排,旨在進一步疏通消費鏈條、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效率。
強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結構性支撐
有別於以往側重大宗商品與基建投放,今次政策更聚焦「以舊換新」、文旅及養老等服務類別以及綠色與數碼消費等新型模式。當局設立5000億元專項再貸款,配合差異化信貸政策,有望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同時,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市場普遍認為,相關舉措將有助強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結構性支撐。
與此同時,工信部及發改委等九部門亦公布《黃金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至2027年)》,提出未來三年內地黃金資源儲量將增長5%至10%,並提升產業鏈自主研發能力。該舉措或有助於保障戰略資源安全,並推動區域工業升級。
儘管政策力度明顯提升,內地經濟復蘇仍呈結構性不均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錄得利潤總額約27204億元,較首四個月淨增6000億元,但按年仍微跌1.1%。由於去年同期基數偏高以及工業品價格持續承壓,整體工業盈利修復進程仍然波動。
近期市場資金明顯流入科技與數碼相關股份,其中計算機板塊表現最為突出。政策強力扶持新型消費與創新產業,正為資本市場注入新動力。展望下半年,內地經濟料呈「前高後穩」走勢。年初「搶出口」與基建項目集中上馬,帶動首季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第二季在降準與定向寬鬆措施支撐下,社會融資與信貸數據呈溫和回升。但第三季起,財政發力進入相對平穩階段,內部需求尚未形成強勁接力,經濟增長或出現溫和放緩。
第四季則預期政策力度將再次加碼,尤其財政端加速發債與補貼投放機會較高,針對消費與民生類投資的支持力度或更為明顯,協助緩解出口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屆時經濟表現有望企穩回升,政策工具將保持靈活適度。
在結構層面,消費與基建仍為兩大支柱。房地產市場整體調整仍在進行,但拖累效應已有所緩解。製造業投資表現具備一定韌性,出口則受地緣政治及海外需求波動影響,下半年走勢仍存變數。當局或會持續優化政策組合,在推動供給側調整的同時,進一步促進需求釋放。
內地通脹有望逐步回穩
物價方面,在消費政策推動下,內地通脹有望逐步回穩。近期核心通脹指標略有回升,惟整體價格水平仍處低位區間,顯示實體需求動能尚待提升。未來政策若能有效激活服務消費,或可帶動核心通脹進一步上行,從而釋放更多企業盈利空間。
整體而言,內地經濟目前仍處於政策主導的復蘇階段,隨着內需成為政策主線,金融與財政協同發力將是推動轉型的關鍵。港股方面,若內地政策持續精準發力,有望為相關板塊帶來結構性投資機遇,尤其是聚焦科技創新與消費升級的企業,更值得市場中線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