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作為扎根香港逾90年的綜合金融保險集團,中國太平充分發揮其綜合金融與跨境經營優勢,持續強化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為國家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能。隨着「北部都會區」建設加速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不斷深化,中國太平從巨災債券創新到跨境服務突破,以實際行動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與風險管理樞紐的雙重定位,推動香港金融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太平積極響應國家戰略,以「立足港澳、深耕大灣區」為核心,通過多維度布局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其中,支持香港建設國際風險管理中心是集團的重點發展方向。今年初,中國太平旗下太平再保險成功在香港發行亞洲首支採用「雙風險、雙觸發機制」的巨災債券,有力促進了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
太平再保險行政總裁于曉東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Silk Road Re(絲路再保險)巨災債券的發行獲得了眾多國際投資者和全球專業服務機構的鼎力支持,有效推動了本地區保險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這款採用雙風險、雙觸發機制的巨災債券,在香港乃至亞洲地區均屬首創,將為中國內地、香港等亞洲市場運用巨災債券向國際資本市場分散風險提供寶貴經驗,對香港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在被問及未來是否計劃將巨災債券拓展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時,于曉東表示,太平再保險始終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2024年,公司共承保60個「一帶一路」中資海外利益項目,為「走出去」客戶和「一帶一路」項目提供專業的承保支持。同時,與子公司太平再保險(中國)大力發展綠色保險業務,創新開發了「一路有象」災害與風險分析平台,並啟動香港洪澇災害模型研發工作。「未來,太平再保險將根據公司發展需要,和保險相連證券(ILS)市場情況,積極探索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保險風險證券化實踐,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支持港車北上 一地投保三地出單
在促進大灣區融合發展方面,中國太平創新推出「一地投保三地出單」跨境車險模式,2023年簽發「港車北上」行業首單,2025年產品升級後,市場佔有率持續保持領先。針對港人「北上養老」趨勢,太壽香港推出「港人灣區養老太平方案」,整合保險與醫療康養資源。此外,集團積極參與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承保北區醫院擴建、粉嶺公路改善、公營房屋發展等重大基建項目,並簽署《支持及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意向書》,為區域規劃落地提供有力支持。
事實上,集團一直加大在港投資力度。2022年,太平金控發起設立太平香港保險科技創新投資基金,這是特區政府2020年頒布《有限合夥基金條例》後,首支由中資保險機構自主發起設立和運營管理的私募股權基金,目前已成功落地多個創科項目。與此同時,太平金控不斷豐富保險資金運用形式,通過股權投資、債券投資、資管產品等多種方式,加大對香港金融資本市場的投入力度,先後投資香港機場、香港地鐵等支持香港公共事業的企業債券,以及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華僑城亞洲永續債、中飛租高級私募債等惠港項目。
豐富人民幣產品 推動自保市場發展
展望未來,中國太平於今年2月發布《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行動方案》,明確三大發展方向:一是全力打造國際風險管理中心,支持香港自保市場發展,豐富離岸人民幣保險產品,持續推進巨災債券創新;二是深化跨境業務協同,拓展「粵車南下」、深港科創合作等項目,以香港為支點聯動海外機構;三是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支持特區政府施政,為香港青年提供就業實習機會,增強港人國家認同感。通過這一系列舉措,中國太平將繼續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貢獻力量。

港金融體系完善 吸引國際機構發巨災債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旗下太平再保險在香港成功發行巨災債券,太平再保險行政總裁于曉東表示,這主要歸功於香港成熟的資本市場、廣泛的金融網絡和健全的監管體系。他指出,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區域保險樞紐和世界上最活躍、最具活力的資本市場之一,香港吸引了全球投資者參與本地保險相連證券(ILS)的發行,致力成為便利發行保險相連證券的理想地點。
于曉東表示,太平再保險今年初發行的巨災債券,在全球ILS市場獲得了諸多國際知名機構投資者,包括ILS基金和另類投資經理的大力支持,獲得超額認購,在價格指引的底端定價超額認購。截至目前,共7隻保險相連證券在香港發行,總額達8億美元(約62.4億港元)。
近年來,隨着全球極端氣候現象頻發,國際再保險市場整體持續處於硬市場周期,同時全球資本市場和再保險市場的融合日益加深,推動ILS市場快速發展,已成為再保險行業的重要資本來源。于曉東表示,亞洲風險目前被國際投資者視為具有風險分散價值的資產,因此在定價方面享有一定優勢。
保險相連證券市場潛力大
隨着亞洲區內的保險及再保險公司對通過ILS將風險分散到全球資本市場,以應對極端氣候現象、完善巨災風險保障機制、強化巨災風險管理的需求不斷提升,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及區域保險樞紐,特區政府通過保險相連證券資助先導計劃等保險相連證券的政策,吸引並支持主體來港發行巨災債券。他認為,香港有潛力成為全球巨災債券市場新的增長點,吸引更多亞洲投資者投資ILS產品。
展望未來,太平再保險將持續關注ILS市場發展動態。于曉東透露,公司計劃建立傳統再保險與保險風險證券化相結合的「雙支柱」風險分散機制,以更積極地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我們將根據公司實際需求和市場情況,適時開展保險風險證券化實踐,目標是提升綜合巨災風險解決方案的供給能力,為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專業力量。」
何謂巨災債券
巨災債券是保險相連證券(ILS)的一種。保險相連證券屬風險管理工具,讓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將其承保的保險風險,透過證券化轉移到資本市場。巨災債券通常是提供對自然災害的保障,優勢是與傳統金融工具有較低相關性,又能提供與其風險水平相似金融資產相當的收益。不過,未來債券本金及債息償還與否,根據巨災損失發生情況而定。
香港作為亞太區重要的風險管理中心,正積極打造保險相連證券的發行平台。在大灣區建設的戰略背景下,中央政府明確支持內地保險機構來港發行巨災債券,為香港金融市場帶來新機遇。香港特區政府已於2021年3月實施《2020年保險業(修訂)條例》,專門為發行保險相連證券的特殊目的保險人(SPI)建立了簡化的監管框架,大幅提升了市場運作效率。
這制度創新不僅完善了香港的風險管理市場基礎設施,更強化了其作為區域保險樞紐的競爭優勢,為大灣區保險業與國際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
立足香港 布局全球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保險品牌,起源於1929年在上海創立的太平保險。近百年來,集團始終秉承紅色基因與民族血脈,從一家本土保險公司逐步發展成為立足香港、布局全球的綜合性金融保險集團,見證並推動了中國保險業的蓬勃發展。
20世紀30年代,太平保險和中國保險率先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邁出國際化經營的第一步。1949年,香港民安保險與新中國同日誕生,成為最早在港運營的中資保險機構。改革開放後,中國太平繼續引領行業創新,1980年在香港設立中國首家專業再保險公司──太平再保險,填補了國內再保險市場的空白。2000年,集團前身中保控股在香港上市,成為中國首家境外上市的保險企業,搭建起國際資本與中國保險市場的重要橋樑。2013年完成重組改制後,中國太平以整體上市,成為香港資本市場優質的上市保險公司。
管理資產突破2.4萬億
歷經96年發展,中國太平已成長為擁有24家主要成員公司、2000餘家分支機構的大型跨國金融集團。截至2024年,集團年營業收入1707億元(人民幣,下同),總資產1.61萬億元,管理資產突破2.4萬億元,業務覆蓋中國內地、港澳地區,以及歐洲、大洋洲、東亞和東南亞等多個市場。其經營領域涵蓋壽險、財險、養老保險、再保險、資產管理、證券經紀、金融租賃、醫療健康等多元業態,形成完整的金融生態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