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無處不旅遊 處處有配套
2025-04-29 11:58
內地五一黃金周將至,政府預期有大批人士前往萬宜水庫東壩郊遊,將於5月1日至5日加強往來北潭涌至東壩的交通服務,以滿足需求,讓遊客可以更好探索香港自然和文化瑰寶。

【識港網訊】內地五一黃金周將至,政府預期有大批人士前往萬宜水庫東壩郊遊,將於5月1日至5日加強往來北潭涌至東壩的交通服務,以滿足需求,讓遊客可以更好探索香港自然和文化瑰寶。旅遊業成功的關鍵在於「體驗」,因內地社交媒體爆紅的東壩成為旅客遊玩熱點,早前卻因為交通接載能力不足,交通「塞爆」,導致遊客怨聲載道,破壞了旅遊體驗。當局聞怨而動,提前做好接待準備,值得肯定。事件也帶來啟示,近年港府積極貫徹「無處不旅遊」理念,推動生態遊、深度遊、特色遊,希望吸引更多遊客訪港,然而在實行過程中,或多或少暴露出在「配套先行」層面的短板,尤其在郊野行山尋幽探秘方面更為明顯。於細節入手,處處有配套,實現從「景觀開發」到「體驗優化」的跨越,是香港落實「無處不旅遊」理念的關鍵。

 萬宜水庫東壩以六角形火山岩柱和防波堤景觀成為「網紅打卡地」。然而目前的公共交通工具僅有在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的9A專線小巴,每班載客19人,班次間隔長達20分鐘,導致高峰時遊客返程需排隊數小時。若是趕不及晚上六點半的末班車,只能選擇乘搭的士或徒步走到北潭涌,而叫的士被坐地起價似乎已成「行規」,無疑會影響遊客對香港的觀感。因應五一假期到來的遊客潮,政府多部門採取聯合行動,包括因應乘客量加強服務,周四起安排30輛小巴行走東壩9A線,警方加派人員巡邏,協助疏導人流,持續打擊的士司機的違法行為等,做好待客之道,營造良好體驗,是提升香港旅遊吸引力的應有之舉。

 香港的旅遊資源豐富多元,海岸、海島、郊野公園等旅遊富礦有待進一步開發。旅發局透過宣傳平台「咫尺自然的香港」,以登山遠足及探索離島為主題,向旅客推廣本港綠色旅遊產品及郊野景致,取得積極成效。例如俗稱「4徑」的麥理浩徑、衛奕信徑、港島徑及鳳凰徑,現時相當有名氣,專門來港行山、深度體驗綠野風光的遊客越來越多。應該說,政府在生態遊的宣傳方面做得比較到位,與此同時,隨着遊客愈發暢旺,配套與需求脫節的現象亦越發明顯,亟待改善。

 以萬宜水庫東壩來說,除了要打通交通接載能力不足的瓶頸外,景點亦缺乏餐飲設施、休息區及緊急服務點。若能設計「輕量級」配套如移動餐車、臨時驛站等,相信能提升便利性,滿足遊客基本需求,又達至旅遊與保育平衡的效果。以此類推,在保護自然景觀的前提下,各個郊野公園均可結合自身實際,增設基礎服務設施,包括想辦法做到手機信號的完全覆蓋;設置多語言標識、觀景台及地質解說牌;開發預約平台控制人流,實時發布交通及擁擠信息;引入更多樣化的自動販賣機、臨時衛生間和遮陽亭,以及因應狀況靈活增加交通班次,確保旅客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相信能更有效釋放生態遊的潛能。

 「無處不旅遊」理念的落地生根須「處處有配套」。政府、業界和社會各界合力協作,強化用戶思維,從微觀執行方面,進一步提升遊客的體驗感,才能將「綠野遊蹤」轉化為可持續的旅遊競爭力,推動人氣和財氣匯聚。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