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開發布至今已6年,為全面深入報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就,展現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前景,「機遇灣區」「機遇香港」「機遇澳門」主題採訪活動23日在廣東深圳正式啟動。據了解,主題採訪活動將持續至4月29日。其間,來自近30家中央媒體、廣東媒體和港澳媒體的百餘名記者將深入粵港澳三地採訪,通過實地參觀、人物訪問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報道展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果,全景呈現粵港澳大灣區着力建設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的生動實踐。
創新引擎驅動灣區發展
當天,中宣部港澳台新聞局局長張強在「機遇灣區」主題採訪活動介紹會上表示,本次活動呈現三大特色:參與媒體規模創紀錄,涵蓋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及粵港澳三地媒體;採訪線路貫通粵港澳,深入前海、河套、橫琴等戰略平台;採訪對象多元,包括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商界代表及國際人士。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經濟特區迎來建立45周年,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也迎來成立15周年。深圳市委常委王守睿表示,2024年深圳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智能手錶和手機產量分別佔全國14.8%、24.1%、23.4%。依託覆蓋「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的創新鏈條,深圳實現「一天找齊上下游,三天做出新產品」的產業協作效率。
這座創新之城已建成各類創新載體超4000家,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5萬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1年全國居首。202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2236.6億元,同比增長18.9%,連續九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王守睿特別指出,以華為、騰訊、比亞迪為代表的龍頭企業,與深圳創新生態形成良性互動,共同勾勒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的全鏈條創新體系。
前海平台構建開放高地
採訪團第一站來到了前海展示廳,隨後還參觀了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作為粵港澳合作核心平台,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2024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達1884.4億元,佔GDP比重提升至63%。金融業、信息技術服務、現代物流等重點領域增速均超10%,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該區聚焦現代服務業主業,通過「深港聯合政策包」等創新機制,聯動港澳打造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運營負責人莫偉軒透露,自2024年推出「1510」發展模式以來,已有400餘家企業申請入駐,其中153家通過評審。該模式通過設立5億元產業基金、整合香港五大高校科研資源、提供十大創新要素支持,重點吸引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機器人、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項目。目前累計孵化企業中,港澳台及國際團隊佔比達71%,培育出睿思芯科、前海手繪科技等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當日,採訪團還實地走訪睿思芯科(深圳) 技術有限公司、優必選機器人公司、「模力營」AI生態社區以及深圳科創學院等處,深入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