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五四運動」促中國近代型知識分子冒起
作者:文:張艷玲 拍攝、剪輯:李家明   來源:橙新聞    2019-05-03 17:16
陳萬雄博士是研究五四運動史的專家,對於當年這場運動,他不乏獨見。他的其中一個論調是:不論辛亥革命或五四運動,這兩場大型國家運動的推動者和領導者,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同一隊人。他說:「我為這隊人起了個名字,叫做中國近代新形態的知識分子,或者近代化的知識分子。」

【識港網訊】陳萬雄博士是研究五四運動史的專家,對於當年這場運動,他不乏獨見。他的其中一個論調是:不論辛亥革命或五四運動,這兩場大型國家運動的推動者和領導者,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同一隊人。他說:「我為這隊人起了個名字,叫做中國近代新形態的知識分子,或者近代化的知識分子。」

圖:李家明

近代化知識分子漸漸冒頭

為甚麼叫「近代」呢?陳萬雄娓娓道來:「之前的康有為和梁啟超,讀的是傳統的書,接受的是傳統的訓練。到了辛亥革命,開始出現一批新型態知識分子,直至科舉取消後,這批新型態知識分子慢慢冒頭,領導中國改革的導向。」

據他所言,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中,不曾出現過這種一方面受傳統教育,一方面受現代或西方教育的人。「這輩人年幼時接受舊式中國教育,讀過『卜卜齋』,受過科舉訓練。到年青時卻到外國留學,或到新式學堂接受教育,例如馬君武,他後來便在德國取得博士學位。」

馬君武 圖:資料圖片

那麼,這批新形態知識分子與傳統士大夫相比有何不同?「中國士大夫有『救國救民』的傳統思想,但這批大約在1900年出現的新形態知識分子不同,他們更有眼光,更有世界觀。所以到辛亥革命時,他們已成為相當主力,直至五四運動形成後,他們擔當運動的主導者,形成整場運動的主體力量。」

在陳萬雄所著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中,開首的序言他便提到,「與中國近代的其他歷史運動相比,毫無疑問五四運動更廣泛受到知識界的眷顧和關注」。背後的原因是甚麼?陳萬雄認為,要先從近代中國人的改革目標的認識過程去理解。

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覺悟

「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為何會失敗?因為船不堅,炮不利,所以產生了洋務運動,強調器物上的自強。到了甲午戰爭,中國有洋槍、洋炮,為何仍敗給日本?因為政治制度落後,所以康有為、梁啟超公車上書,提出戊戌維新,追求制度上的改變,使中國的政治制度更適合現代。」

戊戌維新最終還是失敗了,並引來義和團事件。「所以有識之士開始認為,政制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核心。雖然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統治,但隨之而來的軍閥割據仍令中國陷於混亂。這批新形態知識分子慢慢地從辛亥革命中總結經驗,認為中國不僅在體制上要改革,更要從思想、文化上改革,他們認定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思想和文化不適應現代的需要。」

陳萬雄強調,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文化核心,就是本身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當時中國人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皆與世界發展脫節。所以五四新文化運動以追求思想、文化、倫理、教育改變為目標。他說:「如果不做這個改革,中國永遠成為不了現代國家。推動五四運動的知識分子,主張國人在思想文化上做徹徹底底的更新、改革,不只是船堅炮利,不只是政治制度,不只是國家體制,要把國家民族的所有問題全部挑出來。」

正如他在書中序言所寫:從洋務運動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經歷多次挫折的反思,中國人對困境的造成,才算有徹底和充分的認識。而首先有此認識且承擔起這種最後覺悟的文化改造責任的是知識分子。

《新青年》於五四運動期間起了重要的宣導作用 圖:資料圖片
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 圖:資料圖片

五四運動影響深刻

論到五四運動的成敗,陳萬雄用一句總結式的話表示:「一百年的歷史事實擺出來,便知道五四運動起到甚麼作用。」

不少人對五四運動的印象是拋棄舊有文化,陳萬雄認為這樣的想法是落於一種思考陷阱。「大家在討論或研究五四運動時,太集中於當時幾份雜誌的言論,以言論作為結果。其實言論只是倡導,它未成為事實,但至今很多人仍以那幾份雜誌的討論作為自己的討論,沒有用事實去鑑證發展是否合理,我認為這是考慮歷史邏輯的一種謬誤。」

他以我們現在所講的話,所寫的白話文,以及國人對各種中國學問、文化、藝術等的重視與研究方法為例,指出這些文化整理的功勞實歸於五四運動一班推手,沒有前人昔日的倡導,決沒有今天之成就。而後來共產主義的興起,最終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等連串重大政治變動,也與五四運動脫不了關係。

五四運動值得紀念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本質,一個是愛國運動,一個是提倡文化的運動,這兩場運動是分不開的。」

他指出,不論是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華工運動,都因為外力壓迫中國而引起。「五四運動也一樣,巴黎和議犧牲中國的利益,甚至想瓜分中國,結果引起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實際上繼承了近代中國在外國壓迫之下的要求而衍生的一場自救運動。這種愛國精神,我認為是一脈相承的。」

問到今日紀念五四運動的意義是甚麼,陳萬雄又是滔滔不絕。「中國近代所有運動其實都是愛國運動,反抗外國侵略,要求自強,這是第一個值得紀念的原因。五四運動提倡將世界的文化和中國的傳統文化重整,推動中國進入一個新的文化結構裡,五四運動的思想家以世界觀去看問題,這個願望很偉大,直到現在,我仍認為中國人應繼承這種願望,紀念五四運動的原因也在於此。」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5/03/010115851.shtml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