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的列车车厢内,同学们正在进行创意时装秀。
“龙腾中华”联欢晚会上,深港澳台四地青少年合唱《歌唱祖国》。
在成都川菜博物馆,同学们动手制作熊猫小吃。
在“张家彩窑”,同学们正在为自己的“唐三彩”素胚上釉。
【識港網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7月25日晚上,深港澳台四地青少年在凯里下司古镇广场合唱歌曲《歌唱祖国》,台下的孩子们纷纷伴随歌声挥舞手臂,犹如夜色中的点点繁星,照亮了心中的爱国之情,点燃了青春未来的希望。现场氛围热烈,让人热泪盈眶。
第十二届“龙腾中华”深港澳台青少年文化交流专列活动在文艺晚会的歌声中圆满收官。7月15日至26日,700余名海峡两岸青少年乘坐专列,从深圳出发先后畅游洛阳、西安、成都、凯里等地,观赏祖国名胜古迹和壮美山河,走读华夏历史文明。26日早上,青少年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深深的情谊顺利返深。
寻根千年华夏文明 厚植“爱国情”
四地青少年通过搭乘文化专列,“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以祖国的大好河山作为爱国主义教材,承炎黄,载华夏,对中华民族千年的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一起肩并肩行走在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间,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之情,互相建立了深厚友谊。
“一部中国史,半部河南史。”16日,23团的学员们从郑州出发,乘车一个半小时来到嵩山脚下,再乘坐电瓶车沿着公路向山上进发。下了车往前行走不远,便看到挂着“少林寺”牌匾的正门矗立在台阶之上。相传康熙帝看到老和尚和小和尚争论谁的“少林寺”三个字写得好,于是上前写下了“少林寺”题词,“少林寺”牌匾由此得来。
“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典故!”来自明德实验学校四年级的心心同学说,他和正在上初一的姐姐月月一起来参加研学夏令营。之前也曾经来少林寺游玩,不过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觉得很有趣。
“在房间地板上留下的一个个坑真是让人惊叹!”月月看到少林寺千佛殿内地板上留下的几十个深浅不一、如锅口大小般的坑后感叹。少林武术特别重视腿上功夫,这是少林寺武僧在殿内练习武功,日积月累留下的痕迹。
16日晚上,学员们还看了一场精彩的少林寺功夫表演,从耍刀、棍,到耍双截棍、三节棍、九节鞭……从打猴拳、螳螂拳、虎拳,到鹰拳、蛇拳、蛤蟆功,舞台上少林寺十八般武艺精彩演绎,台下的青少年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连连拍手叫好。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西安的文化地标之一,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8日早上,研学团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个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坑,坑里有8000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二号坑和三号坑位于一号坑左右两侧。
“快看,兵马俑真是太壮观了!”在导游和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来到一号坑,和二号坑的特种兵不一样,这里的陶俑是秦始皇的“主力军”。来自深圳亚迪学校的泽南说,现场看到秦始皇的“千军万马”觉得非常震撼。每个兵马俑的面容都不一样,制作十分精细。旁边的同学则拿出手机和远在深圳的妈妈视频通话,展现眼前的壮观景象,分享自己的激动之情。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增强“向心力”
在12天的研学旅途中,学员们通过参访、体验等形式,学习秦朝、汉朝、唐朝等朝代的历史文化,以传统文化浸润增进青少年家国认同之感,赓续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四地青少年价值共识,增强青少年对祖国的“向心力”。
16日,学员们从嵩山少林寺搭乘大巴,经过一个半小时来到位于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南石山村的张家彩窑,这里被誉为“唐三彩第一村”。张家彩窑是颇具代表性的家族作坊。张家彩窑不仅有自己的生产作坊,还存放着许多唐三彩作品。
走进窑内,各种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唐三彩”映入眼帘,唐朝身材婀娜的侍女、威严庄重的皇帝人像、丝绸之路的骆驼、奔腾的骏马……在这里不仅可以目睹一件精美的唐三彩的全部制作过程,更能亲自为毛坯唐三彩上色,制作属于自己创作的一款独一无二的唐三彩,学习领悟历史和文化的印记。
“我很喜欢这种能亲自动手的活动!”23号团组长、今年初三升高一的坤坤说,他很喜欢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特意选择了骆驼,自己动手感受唐三彩制作的精妙。
18、19日,研学团在西安城内畅游,穿越时空寻秦访汉,体验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探索之旅。“实在太酷啦!”进入汉城湖景区,学员们换上了白色或黑色的汉服,汉服的领口和袖口镶嵌着朱红色的图纹。同学们身着汉装列队站立,集体向先圣孔子和老师恭谨地行汉礼。
“之前我看三国演义,里面的演员穿古代的服装、做礼仪动作我就很想学,今天终于有机会圆了一个心愿。”穿上汉服后,澳门培正中学的李柏熹说,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穿上汉服就感觉回到了古时候。
汉服是历史的记忆,也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来自香港赛马会体艺中学的郑可爱说:“这个穿汉服学礼仪的活动,让我感受到汉服的美,还学习到了很多礼仪知识,回去以后我一定要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与朋友分享。 ”
“观”文物“踏”遗址 提升“自豪感”
此次活动不仅让青少年近距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成果,还带领同学们体会古代圣人先贤的智慧结晶、当代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进一步激发四地青少年爱国热情,增强深港澳台青少年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提升民族自豪感。
“在西安城里挖呀挖呀挖,随处都是历史宝藏……”同学们乘坐大巴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从追溯到115万年前的蓝田人到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从新旧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从秦国的大一统到汉朝的强盛繁荣,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融合与冲突,青少年们一边听讲解,一边观赏展览品,呈现在眼前的珍贵文物,仿佛在述说着西安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
青少年们在古都西安学习了解中原文化,来到成都则感悟古蜀人的祭祀文化和道法自然的智慧精髓、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古蜀人对太阳非常崇拜。”7月20下午,学员们参观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揭开尘封的古蜀文化面纱,万物有灵、神木通天,探寻祭祀文化的奥秘。在遗迹馆,研学团参观了金沙遗址大型祭祀活动场所的发掘地,这是中国商周时期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祭祀遗迹、遗物最丰富的祭祀遗存。
远古家园,千载遗珍。金沙遗址最有特色的30余件精品中,以太阳神鸟、金面具、金冠带等标志性文物最具代表性,让学员们体会到古蜀文化的特色魅力。大家围在制作巧夺天工的“太阳神鸟”前,听着导游的讲解,溯源遗韵,仿佛眼前再现了3000年前古代蜀国的辉煌。
“为什么在都江堰看不到大坝呢?”7月21日下午,青少年们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作都江堰,感悟“道法自然”的治水智慧。“都江堰主要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以无坝引水为特征,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经过专业导游的生动讲解,学员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课本上都江堰水利工程自动分水、自动排沙的原理,纷纷惊叹古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
“天眼就像放置在山上的一口银色大锅!”7月23日下午,研学团来到贵州凯里前往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国之重器“中国天眼”参观。踏上700多级阶梯,学员们登上了顶峰的了望台,兴奋地俯瞰天眼的全貌,从上往下感受了这个人工建筑的广阔与巍峨,并在“天眼”前面纷纷拍照留念。
在伟大重器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人的默默奉献。之后,学员们游览了南仁东先生事迹馆,在专业导游的细心讲解下,感受为了建设“天眼”,科学家南仁东和建设者们的勇敢艰辛和无私奉献。
搭建文艺交流桥梁 促进“心联通”
看网红大熊猫,在川菜博物馆做点心,看川剧变脸表演,跳苗族“团结舞”……多种文艺活动,充分展示了四地青少年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不断加深四地青少年的情谊,传达满满的青春正能量,紧紧系牢“心联通”精神纽带,让更多的青少年在文艺交流中互学互鉴、共同成长。
“每个大熊猫都很可爱,我可太喜欢国宝啦!”7月20日早上,研学团前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游览。在这里,学员们隔着一道玻璃,与国宝大熊猫近距离接触。他们或在荡秋千、或在打盹,憨态可掬,十分可爱。挂在树上的小熊猫则留给大家一个棕色的背影和一条长长的毛茸茸的尾巴。学员们兴奋不已,离开时感到依依不舍。来自台湾林园中学的宜纶说,这趟旅行最期待的就是看到网红大熊猫“花花”,虽然没有看到它,但是发现原来每只大熊猫都很可爱,她觉得非常开心。
耍花枪、变脸、喷火、袖舞……21日,研学团在成都观看了一场精彩传统艺术节目,变脸节目上演时更是将现场其乐融融的氛围推向了高潮,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参加龙腾中华活动让我见识更广,了解了祖国各地的传统文化。”来自景鹏小学六年级的彭珺炜站在台下看表演,兴奋地说。
在研学旅途中,学员们不仅品尝了各地的美食,还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特色小食。在川菜博物馆,大家动手用面团和黑豆制作了“熊猫”小点心和印着“福”字的葱油饼。在凯里下司古镇参观时,亲手制作特色小吃“三色月亮粑粑”,深深地体会到各地传统文化美食的特色。
“在这里我感觉到非常放松,大家其乐融融感觉很温暖!”7月24日,研学团来到凯里朗德苗寨,这里青山环绕、流水穿桥。热情好客的村民身着苗族传统服饰、吹着芦笙齐歌舞迎接大家的到来。在苗族姑娘的带领下,学员们兴奋地跳起了苗族“团结舞”,体会了原汁原味的苗族传统生活。来自深圳市培侨学校的刘家瑜开心地随着节奏尽情地舞蹈,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
24日晚上,在苗寨下司古镇广场古镇的中心,深港澳台的青少年与当地的小朋友一起参加了联欢晚会,他们纷纷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节目,仰望星空,放飞歌声,歌唱祖国。“经过这十二天,我们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难以忘怀的回忆。”当晚,大家带着内心的感动乘坐上返程的专列,踏上返深的旅程,旅途中的欢乐与成长将永远留在彼此的心中。
推动融合发展 释放青春“强磁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港澳青少年,强调“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共青团深圳市委充分发挥深港澳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优势,围绕历史、文化、艺术、旅游等主题打造系列品牌活动,促进深港澳台四地青年交流互动,为四地协同发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抢抓暑期研读契机,认真策划开展一系列活动,搭建青少年交流交往平台,携手谱写融合发展新篇章。
举办“同心耀中华”艺术节活动,不断加深四地青少年的情谊。自2017年起,举办四届“同心耀中华”艺术季活动,打造以艺术文化为主的青少年交流融合平台,累计组织深港澳台演出团体超50个,参演青少年达3550人,辐射观众达320余万人。“同心耀中华”活动从深港逐步扩展到深港澳台以及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展演,充分展示四地青少年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传达满满的青春正能量,紧紧系牢“心联通”精神纽带,让更多的青少年在艺术交流中互学互鉴、共同成长。
打造深入交流“样板间”。组织“龙腾中华”深港澳台青少年文化交流专列活动,走读华夏文明激发青少年民族自豪感。2006年至今,“龙腾中华”深港澳台青少年文化交流专列活动已举办11届,累计6000多名四地青少年参加。四地青少年通过搭乘文化专列,以祖国的大好河山作为爱国主义教材,对祖国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并在行走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间互相建立深厚友谊。目前第十二届“龙腾中华”深港澳台青少年文化交流专列活动已顺利收官,本届共有700余名四地青少年参加,为历届最多。
构筑多元交融“生态圈”。2023年,设计比赛、研学、交流营等多样形式,融入创新创意、科技时代、传统文化等多类主题,策划“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青少年科技三模活动”、“诗词里的中国”深港研学营、“国情深体验”、“深港澳青少年廉洁诗文朗诵会”等多种活动,营造多元文化碰撞的湾区青年交流生态,以文化浸润增进深港澳台青少年家国认同,凝聚四地青少年价值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