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面臨消費疲軟及部分群體消費降級的擔憂,並且在進入2019年後,外界對這種擔憂有增無減。而最近出台的相關消費指標也證明了這一點,其中之一是中國傳統消費強勁的春節黃金周的各項消費數據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受訪專家認為,中國消費增速的放緩與居民的實際收入減少和生活壓力加大有關,消費者由於囊中羞澀而不敢消費。因此,未來提振消費的關鍵點在於減稅降費,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此作了明確的表述,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要確保減稅降費落實到位,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這個出發點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提振消費,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
消費疲軟態勢仍在延續
春節黃金周向來是中國消費表現最為強勁的時段,今年亦不例外。但與往年相比,今年國內春節期間的各項消費指標增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消費增速創下8年新低。根據中國商務部最新發布的數據,2019年春節(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8.5%,相比去年同期增速10.2%出現回落。
在春節旅遊過年方面,國內旅遊客流增速及收入增速同比增長7.6%及8.2%,去年春節為12.1%及12.6%,大幅回落4個多點,且首次跌入個位數,創下10年以來的新低。此外,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今年春節長假期間,全國電影票房達5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僅為1.2%。與此同時,今年春節檔觀影總人次僅1.29億人次,同比下降10.7%,平均上座率37.1%,相比去年下降12.8個百分點。
消費關乎人們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被認為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隨著中國政府將其經濟增長模式從依靠投資和信貸驅動,轉向更多地依賴消費增長驅動,消費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所佔的分量也與日俱增,近年來已經躍升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在去年經濟增長疲軟之際,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8.1萬億元,同比增長9%。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連續五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動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其中包括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多措並舉促進城鄉居民增收,增強消費能力。落實好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使符合減稅政策的約8000萬納稅人應享盡享。要順應消費需求的新變化,多渠道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快破除民間資本進入的堵點。
「囊中羞澀」不敢消費
談及消費動力出現放緩的原因,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表示,一方面是消費者對未來的收入增長前景並不很樂觀,故需要撙節開支;另一方面是,隨著消費升級步伐的加快,廠商生產的產品未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換言之,供給側領域還沒有能夠盤活舊的生產能力,新的經濟增長點剛剛有起色,還沒有成為最重要的推動消費增長的動力。此外,林江認為,在中美貿易摩擦陰影沒有消退的情況下,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對經濟增長前景有所保留,故投資者和廠商不願意積極投資,消費者也不敢積極消費,這也會導致消費增速放緩。
關於消費放緩跡象,去年外界對所謂的「消費降級」現象的討論就一度甚囂塵上。持「消費降級」觀點的論者給出的理由是,去年大眾對於方便麵、榨菜等較為廉價的食品的追求出現了暴漲,而且大眾熱衷於上諸如拼多多這樣擁有眾多廉價商品的電商網站進行「淘寶」,這種集體傾向於購買廉價商品的消費行為被認為是因為「囊中羞澀」,即在高房價等生活壓力的逼迫及個人實際收入放緩的情況下,消費者因為「荷包」縮水而不敢消費,從而導致消費增速出現放緩。
深圳前海孚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國宏認為,在經濟增速放緩之際,民眾的消費意願出現了很大程度上的下降,這與民眾的收入下降和生活壓力加大不無關係。而在企業消費層面,由於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出現了惡化,尤其是沿海外向型企業面臨很嚴峻的形勢,企業債務沉重,導致企業不願擴大投資和生產,消費能力因此下降。而企業經營狀況的惡化,又使得包括中高層管理人員在內的員工面臨很大的壓力。「從上到下,各個層面的消費都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服務消費佔比持續上升成為亮點
儘管消費增速出現了放緩,但根據商務部的統計,中國消費市場總體保持平穩運行態勢,消費規模穩步擴大,消費模式不斷創新,消費升級勢頭不減,消費領域中也不乏亮點。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5.4%,佔社零總額的比重達到18.4%,較上年同期提高3.5個百分點。根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全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另一方面,實體零售業積極利用新技術,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呈現穩步發展態勢。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中,便利店、超市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7.9%和4.9%,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5和1個百分點。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2月12日的商務部發布會上表示,關於社消零增長率回落到9%,要從兩方面看:一方面社消零主要統計的是實物消費,去年居民服務性消費佔總消費支出的49.5%,佔到將近一半。「服務消費這幾年增長非常快,但並沒有反映在我們9%裏面。我們預計消費將仍然是經濟的主要驅動力,而且主要增長點在服務消費。實物消費增速會慢慢回落,這是基本的經濟規律,也是消費結構優化的一個基本趨勢。」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也表示,最近這些年在居民消費支出裏,服務消費的比重每年大概提高1個百分點。服務消費的比重能夠持續提高,說明服務消費的增長速度用現價計算,比實物消費增長速度要快。總體來看,目前中國服務消費已經佔到了國內居民消費支出比重的40%以上,大有與實物消費平分秋色之勢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份報告指出,2018年社消零增長率回落到9%這一統計只包含實物零售,未包含居民服務性消費。事實上,2018年居民服務性消費佔比已達50%左右。「零售總額增速放緩掩蓋了消費者在服務業上支出的穩定增長。這表明對中國消費者的擔憂在很大程度上是過分的。」
消費潛力有待挖掘
林江認為,消費中出現的亮點是服務性消費在消費結構之中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換言之,實物消費雖然有所放緩,但是服務消費帶來了若干補償效應;其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在縮小,意味著近年來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顯著,從而農村居民的消費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中國擴大消費的生力軍。「當然,由於農村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要低於城鎮居民,可能的原因是城鎮居民因負債比較高而導致消費行為比較謹慎,故農村居民的消費力量目前還不足以填補城鎮居民消費意願放緩所釋放出來的空間。」林江說。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昨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新型城鎮化正在加快發展。現在全國有600多座城市,400多座是大中城市,其他是小城市。去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58%,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有近1400萬人從農村轉入城鎮,不僅增加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也會釋放巨大的衣食住行等消費需求,同時為補齊發展短板,加快棚戶區改造,加快城區老舊小區改造等,都將進一步釋放巨大的潛在市場。
何立峰提到,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消費能力、消費意識在不斷增強。例如,養老是下一步要大力推動的服務性產業,撫幼也是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需求量非常之大。現在私人汽車保有量超過兩億輛,還有幾億台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等,每年更新和普及都有巨大的市場。現在家用電器、汽車等新技術發展很快,新產品不斷推出,更新的速度還會加快。
林江指出,在消費結構上,中國城鄉居民在食品煙酒、衣服等領域的花費越來越少,而在教育文化娛樂、通訊交通等領域的花費越來越多。由此可見,中國的消費潛力在附加價值比較高的教育、醫療保健、通信、文化娛樂等領域有值得挖掘的地方。
提振消費關鍵在減稅降費
鑒於消費增速的疲軟態勢仍在延續,中國政府近年來也已經研究出台了提振消費的相關政策。在去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正式出台,旨在通過徵詢各方意見,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此外,在春節之前的1月28日,發改委等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涉及汽車消費、家電消費、農村消費、5G商用等多個領域。
綜合中國政府相關部門人士的說法,提振消費顯然已經成為2019年的重中之重。而消費能否提振,很大程度上與居民的實際收入會否增加有關。因此,在鼓勵和提振消費的背景下,通過減稅增加居民實際的收入、減輕高負債下的支出負擔等,被認為是決定消費能否持續發力的關鍵。
林江認為,本輪提振消費的關鍵點在於減稅降費。他指出,目前中國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高於經濟增長速度,地區之間的消費差距現象還比較突出,故提振消費的關鍵之一在於通過推動農村土地改革以增進農民的收入和財富,讓農村消費成為最重要的推動消費平穩增長的動力之一;通過減稅降費落實城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得到切實的增進,是提振消費的重要抓手。同時通過減稅降費,包括大幅度下調社保繳費等,改善企業對未來盈利和就業市場前景的預期,將對提振消費有積極的作用。
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提到的破紀錄的2萬億規模的減稅降費規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個稅改革和小微企業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地,中國的消費增速有望回升。此外,加上中國政府從去年底以來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消費穩增長的政策,比如,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增加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員工資、大幅度減稅降費等,這都有利於提振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