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俄羅斯和烏克蘭,為何走到了今天?
來源:橙新聞    2022-02-28 12:38
這場戰爭在烏克蘭境內的爆炸聲中突然開始,世界嘩然。但在對兩國歷史與近年國際格局的細究下,這場衝突並非絕不可能,甚至可以說並不意外。

【識港網訊】就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開展「特別軍事行動」後不久,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隨即宣布全國戒嚴。這場戰爭在烏克蘭境內的爆炸聲中突然開始,世界嘩然。但在對兩國歷史與近年國際格局的細究下,這場衝突並非絕不可能,甚至可以說並不意外。

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及大學講座教授張信剛在其著作《文明的地圖──一部絲綢之路的風雲史)》中,便談到這場歐亞大陸風雲錄。

(本文寫於俄烏戰爭前)

近幾年來,烏克蘭政局以及相關的國際角力是最具全球戰略意義的新聞;2019年開始,連美國的內政也和烏克蘭掛了鈎。烏克蘭情勢由2014年2月起急轉直下:民選的總統逃亡俄羅斯,親西方的代理總統和臨時新政府上台。3月中,原屬俄國的克里米亞舉行公投後被俄羅斯火速重新接納。4月,東烏克蘭東部親俄人口建立武裝力量,要求獨立或加入俄羅斯。5月底,烏克蘭選出親西方的新總統,之後東、西兩部分陷入了局部內戰。6月中旬,俄羅斯停止對烏克蘭的天然氣出口,但又撤銷國家議會對出兵烏克蘭的授權,而烏克蘭政府和東部民兵也同意停火。6月底,歐盟與烏克蘭、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這三個曾經加盟蘇聯的共和國簽訂夥伴關係協議,使它們可以在歐盟享有零關稅的待遇。進入7月,烏克蘭親西方政府決定對東部武裝據點動兵,法、德、俄的調停無效,西方要求俄羅斯立即遏制東烏克蘭武裝力量,否則要加強制裁。

很明顯,俄羅斯在2014年3月的烏克蘭危機中後發制人,決策明確,執行果決。普京在他的快速反應戰中有一場電視演講,以激揚的語氣,細數歷史,縱論國勢,很能觸動俄羅斯人的民族感情。而這種感情的基礎就是俄羅斯人幾百年來漸次雄霸歐亞大陸北部的歷史。然而,這種民族情感以及它所展現的對近代史的認知,並不被大多數烏克蘭人或是俄羅斯境內的其他民族所接受。

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局勢的發展是近期大國全球戰略佈局的組成部分,而這個戰略布局和歐亞大陸的歷史與現實分不開。美國想要以海上力量制約和統領陸上力量,歐盟要把歐洲勢力向東推到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南高加索地區;中國則正在推動「絲綢之路新經濟帶」,修建代替駱駝商隊的高速鐵路。

在最近幾年來的局勢變化中,西方國家堅決支持烏克蘭政府,對俄羅斯譴責並制裁;俄羅斯聲稱有保護任何地方俄羅斯人口的義務,反譏西方在國家主權問題上持雙重標準。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類似於鬧劇的插曲。在格魯吉亞搞「玫瑰革命」成功而上台的總統薩卡什維利(Saakashvili)不久就失去本國民心,還被控告貪污瀆職。他出走烏克蘭,在烏克蘭總統的協助下取得烏克蘭國籍,並且被任命為烏克蘭很重要的敖德薩州的州長。不出兩年,他和烏克蘭總統又鬧翻了,再出走波蘭。2019年,烏克蘭總統選舉前,薩卡什維利又闖入烏克蘭鬧了一陣子。這位言必稱民主法治的政客,究竟是小丑還是義士,其實不難令人捉摸。

兩國歷史淵源

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本是同根同源。在俄羅斯帝國的擴張階段(1650-1900)許多烏克蘭人都積極參與其中,居功豐偉。這很像蘇格蘭人在大英帝國的擴張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在種族、語言和歷史方面,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差異要比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之間的差異小很多。

黑海北岸橫跨歐亞大陸北方的歐亞大草原的西部,即今烏克蘭,是世界各種印歐語系語言的發源地。大約6,000年前,這裡居住着說現已消失了的「原始印歐語」的部落群。這些印歐語部落在距今5,000至3,000年前分三波向外遷徙,最終擴散到今天幾乎整個歐洲以及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大半個印度。最早在塔里木盆地定居的人口和遊牧於河西走廊的月氏人,就是距今大約4,000年前由烏克蘭通過歐亞大草原遷移過來的。他們所說的「吐火羅語」,和4,000至3,500年前統治今日土耳其的赫梯人的語言,以及今天在愛爾蘭、威爾士、蘇格蘭等地仍有人說的凱爾特語,有近似的語法和若干相同的詞彙。

也大約是6,000年前,烏克蘭草原上的「印歐人」最早馴服了馬,使騎兵成為坦克車誕生之前最為快速威猛的戰爭力量。馬匹促進了歐亞大陸上的交往,也使草原上的遊牧者在軍事上佔有優勢。13世紀上半葉,蒙古人利用這個優勢征服了當時住在黑海北岸的斯拉夫人,並且對他們統治長達超過250年。

斯拉夫人雖然也說一種印歐語系的語言,卻不是古代「原始印歐語」部落的直接後裔。其實,黑海北岸在希臘城邦時代曾經是雅典的糧倉;地理位置突出的克里米亞半島長期由希臘人統治。公元6世紀起,歐洲東部的森林裡和平原上有許多東斯拉夫人;他們和波羅的海地區的維京人時有往來。9世紀時,一批維京人沿着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南下,統治了當地的東斯拉夫人並與他們逐漸融合,在今烏克蘭首都基輔建立了一個封建公國,稱為基輔羅斯。10世紀末,基輔羅斯的統治者令子民信奉希臘正教,並且接受由希臘傳教士根據希臘字母為斯拉夫語言創製的西里爾字母(Cyrillic Alphabet)。建立公國、信奉基督教和使用文字,標誌着斯拉夫民族進入自己的歷史時期。這是今天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共同文明基礎和國家起源。

突厥人從6世紀末起大量從蒙古高原向西遷移。8世紀,其中的一部分突厥人散居在烏拉爾山脈、伏爾加河流域和裡海北岸。其中一個叫哈扎爾(Khazars)的部落聯盟曾經在9至10世紀時頗為強大,勢力遍及整個黑海北岸,即今日烏克蘭地區。與其他突厥部落不同,哈扎爾人沒有皈依伊斯蘭教或信奉基督教,而是選擇了猶太教,成為阿拉伯帝國和拜占廷帝國之間的緩衝。自波羅的海地區南下的維京人在這個時期進入黑海北岸地區。他們為了抗衡哈扎爾人的力量,便與斯拉夫人共建基輔羅斯公國,隨後融合為一。

哈扎爾人於12世紀衰落。另一批從東方來的蒙古騎兵卻在13世紀迅速征服了基輔羅斯和其他斯拉夫人的聯盟。這個大軍的統帥是成吉思汗之孫拔都。他沿着歐亞草原西進,征服並收編了說欽察突厥語的部落。1240年前後,他的部隊劫掠了基輔、莫斯科和弗拉基米爾(Vladimir)等斯拉夫人的城市,滅亡基輔羅斯,由此使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開始了各自不同的發展。

1241年,拔都遠征到多瑙河流域,逼近亞得里亞海。蒙古大汗窩闊台恰於此時去世,他決定領兵東返,角逐大汗之位,但途中得悉汗位已被他的堂弟窩闊台之子貴由取得,便以伏爾加河下游的薩萊為首都,建立了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統治大部分東歐和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在其後的三個世紀裡,欽察汗國以及由它分裂出去的蒙古汗王們在東西方向增進了歐亞大陸北方草原上的交往,促進了北方絲綢之路的興旺;他們也在南北方向推動了北方草原與小亞細亞、高加索、波斯以及中亞各農耕地區的交往。這段時期,在黑海之北的蒙古人與伊斯蘭化了的不少突厥部族逐漸融合;其中許多部落被斯拉夫人稱為韃靼人。

15世紀上半葉,一部分韃靼人以成吉思汗的一個11世孫為汗王建立了克里米亞汗國;另一部分韃靼人則以成吉思汗的另一個10世孫為汗王,在伏爾加河中游建立了喀山汗國。這時俄羅斯人在基輔羅斯被滅亡後所建立的莫斯科大公國仍然臣屬於欽察汗國。15至16世紀,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和莫斯科大公國都受欽察汗國的冊封,向它進貢,也經常與蒙古王公相互聯姻。後來莫斯科大公國逐漸強盛,改名為俄羅斯沙皇國,又反過來冊封一些蒙古──韃靼王公,並且時常把蒙古—韃靼貴族請到莫斯科的王宮裡任職。

15至18世紀,克里米亞汗國是東歐的一個重要力量。他們對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區經常入侵和搶掠,特別是俘虜奴隸,轉賣給這時已經強盛的奧斯曼帝國。克里米亞此時是歐洲的奴隸販賣中心;《古蘭經》禁止以穆斯林為奴,因此中東各地的穆斯林對歐洲基督教徒奴隸的需求很大。

17至19世紀,克里米亞汗國以及黑海四周的大部分領土,包括整個高加索地區都歸屬於奧斯曼帝國。同一時期,俄羅斯沙皇國也強大起來,征服了許多地區,並且持續向東和西兩個方向擴張。在它擴張期間,以烏克蘭人和波蘭人為主的哥薩克兵團為沙皇效力,開拓疆土,俄羅斯沙皇也允許哥薩克軍團在新征服的領土上建立地方政權,實行自治。

俄羅斯沙皇國(後來改稱帝國)的國徽是一只雙頭鷹,一個頭向東看,另一個頭向西看,表示俄羅斯是面向整個歐亞大陸。不止如此,「沙皇」(Czar)名號即是來自羅馬帝國皇帝凱撒(Caesar)這個稱號;也就是說,當東羅馬(拜占廷)帝國1453年被奧斯曼人所滅之後,俄羅斯便以第三羅馬帝國自居。可以看到,俄羅斯還沒有真正強大之前就有雄心壯志,並且以此激勵臣民。

烏克蘭的命運

再回到烏克蘭。由於所處地理位置等緣故,15世紀末,當莫斯科開始變強時,烏克蘭卻先後被立陶宛和波蘭等天主教國家統治,於是不少人改信羅馬天主教。這是烏克蘭分為東西兩部分的緣起,距今已經有500年的歷史。

1650年之後,烏克蘭為了反抗波蘭而和俄羅斯結盟。不久,烏克蘭卻被俄羅斯和波蘭瓜分,西部再度併入波蘭,東部併入沙皇統治的俄羅斯,開始了俄羅斯化的過程。隨着俄羅斯的不停擴張,烏克蘭幾乎全部都成為俄羅斯的領土(另一小部分屬於奧地利)。東部因為長期的俄羅斯化而逐漸同化於俄羅斯,而大部分西部人口則因為波蘭、奧地利和天主教會的影響而對俄羅斯的統治不滿。

10月革命之後,烏克蘭東再度被分割:西部併入波蘭,東部歸屬俄羅斯。蘇聯成立時,烏克蘭是第一批加盟的共和國,然而許多烏克蘭人不滿意這個安排。二戰時德國納粹軍隊入侵烏克蘭,不少西烏克蘭人,把納粹視為解放者。

二戰後,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東西兩個陣營冷戰長達45年。美國對蘇聯採取圍堵政策,並且支持蘇聯內部的反對者。這是人類史上最常被使用的政策,也是反對自己國家政權者最容易得到的支援。整個冷戰時期都有不少反共的烏克蘭人在西方宣傳抗蘇,美國也一直養着一個烏克蘭流亡政府。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陷入了難以解脫的困難。華沙公約解散了,好幾個成員國(東德、捷克、波蘭等)立即就想加入北約,而北約卻依然步步進逼。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中,波羅的海的三個國家原本就是西方國家;蘇聯第二強大的烏克蘭也爭取加入歐盟和北約。葉利欽當年完全無法應付這些問題,只會飲酒澆愁,烏克蘭因此獲得了一些自由活動的空間。普京上台以後,俄羅斯實力有所恢復,而他也的確善於應付和利用國際形勢。儘管如此,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和烏克蘭的橙色革命還是讓俄羅斯吃了兩次虧。

2014年秋季開始的烏克蘭內戰反映了當前世界上很重要的一場戰略博弈。俄羅斯似乎決意不在烏克蘭問題上再度吃虧。所以烏克蘭注定要成為歐盟和俄羅斯拔河的場地,也可能成為全球幾種大戰略進行博弈的棋盤。

硬漢的軟肋

蘇聯有很多弱點,其中最主要的是無法消化200年內吞併的大量領土和融合被征服的眾多民族;其次就是官員的專權與低效。198年,正當戈爾巴喬夫開始改革時,我到蘇聯開會,見證了官員們的顢頇與低效。不久,我讀到一個美國學者的文章,預言蘇聯會因為波羅的海和中亞的幾個共和國的不滿而解體。當時我認為這只是一廂情願的說法。真沒想到,不出幾年歷史就給出了答案。

蘇聯解體後,民族問題固然減弱了很多,但是聯邦制下的俄羅斯仍然有很多民族問題,北高加索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普京主政以來,民族問題並沒有得到良好解決,而官員的專權和低效也沒有真正改善。此外,由於社會的開放與信息的自由流通,俄羅斯有相當一部分公民真心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與社會制度,願意見到俄羅斯「歐洲化」。這個思潮其實從18世紀初彼得大帝時代就已經開始在俄羅斯社會蔓延散發,可謂歷時已久。

這就使俄羅斯在反對西方國家步步進逼時少了底氣。普京政府2014年在烏克蘭問題上即使得到幾乎一致的擁護,但這不等於可以長期得到國內多數人的贊同。最近20年我7次訪問俄羅斯,眼見俄國社會的巨大改變,因此我不認為普京在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問題上的勝利是俄羅斯重大的轉機。

俄羅斯目前主要是靠能源出口來支撐經濟,而美國已經成為石油輸出國,並且完成了油頁岩的開發;西歐各國的節能技術也已漸趨成熟,從地中海路線得到的能源又明顯增加,這樣,俄羅斯以能源作為武器的成效會逐漸降低。至於支持烏克蘭和格魯吉亞與俄羅斯鬧翻的西方國家,自己對未來的局勢恐怕也很難準確判斷。

歐盟雖有戰略設計,但是執行的意志很不統一。英國脫歐便是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分裂。歐元本身的問題會令歐盟的領袖們三思而行,因此不會真正出大氣力來幫助烏克蘭渡過它已經頗為嚴重的經濟困難,更加不會真正幫助自己鞭長莫及的格魯吉亞。1961年古巴危機時,美國的肯尼迪(Kennedy)總統向蘇聯的赫魯曉夫(Khrushchev)大聲喝停,結果得到了全勝。肯尼迪還親自飛到柏林去喊話;不出30年,柏林圍牆就倒下了。今天的美國的GDP已由當年佔全世界的1/3降到1/4,而它的債務負擔卻增加了許多倍。

經過幾十年的巨額財政赤字,加上這十幾年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美國的財政力量已經大不如前。2008至2010年金融海嘯所暴露出來的經濟資源分配的不公,以及選舉費用的大幅增長,使當今許多美國人對美國的社會公義和選舉制度產生了過去幾代美國人不曾有過的嚴重懷疑。此外,長期富裕給美國各個階層所帶來的浪費和安逸的生活方式也難以改變;政治上極為保守的基督教基本教義派所提倡的國內和國際議程令任何當政者都很難討好他們。因此,支撐美國全球主導地位的經濟與社會力量正在逐漸改變中。

兩個壯漢打架,各人都有幾根軟肋。誰能打贏,真還看不清楚。

2011年我去烏克蘭講學,那時前任女總理季莫申科(Tymoshenko)已經在監獄中,引起許多社會爭論。我與不少烏克蘭青年談過這個問題。不論是來自東部還是西部的,家中說烏克蘭語還是說俄羅斯語的青年,都希望見到官員們廉潔奉公,烏克蘭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和平發達的國家。假如美國、歐盟和俄羅斯不能就再次分割烏克蘭達成共識,那麼對烏克蘭前途最有發言權的,只有它的下一代公民。烏克蘭,這片歐亞大陸上最早馴化馬匹、四通八達的地方,為甚麼不能再度成為歐亞大陸上東西貿易的交通要道呢?

《文明的地圖──一部絲綢之路的風雲史》 作者:張信剛 出版社:香港商務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39232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