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曼谷官方名稱從Bangkok改名
來源:橙新聞    2022-02-18 23:54
近日,泰國王家學會(ORST)公布,泰國內閣批准改名提議,將遵循外語音譯的標準,以Krung Thep Maha Nakhon (Bangkok)取代原名Bangkok,當然,原稱Bangkok仍會使用,只是放入括號中,而將Krung Thep Maha Nakhon作為官方名稱,是為了更加符合曼谷「天使之城」的含義。

【識港網訊】喜歡泰國的朋友注意啦!當你下次想要前往泰國曼谷,你所看到的英文名,將從熟悉的Bangkok,變成Krung Thep Maha Nakhon(小編吐槽:這怎麼讀?)!

近日,泰國王家學會(ORST)公布,泰國內閣批准改名提議,將遵循外語音譯的標準,以Krung Thep Maha Nakhon (Bangkok)取代原名Bangkok,當然,原稱Bangkok仍會使用,只是放入括號中,而將Krung Thep Maha Nakhon作為官方名稱,是為了更加符合曼谷「天使之城」的含義。

當然,Krung Thep Maha Nakhon這個名稱比起曼谷的泰文原名「กรุงเทพมหานคร อมรรัตนโกสินทร์ มหินทรายุธยา มหาดิลกภพ นพรัตนราชธานีบูรีรมย์ อุดมราชนิเวศน์มหาสถาน อมรพิมานอวตารสถิต สักกะทัตติยวิษณุกรรมประสิทธิ์」,還是短不少的,但對於外國人來說,應該相當頭大,消息推出後網絡上立馬炸開了鍋,不僅外國網友一頭霧水,本國人民也很費解,畢竟他們自己日常也只是用กรุงเทพฯ(Krung Thep)來簡稱⋯⋯

面對大家的疑慮,官方出面回應,表示改名不會對大家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Krung Thep Maha Nakhon和Bangkok兩者皆可使用,而前者將作為官方名稱。分開解讀這幾個詞的話,Thep代表神明(天使),Maha是宏偉的意思,Nakhon則是城市。這樣說完,是否覺得這個複雜的詞看起來親切一些?

事實上,曼谷不是第一個宣布改名的城市,歷史上,也有不少其他城市曾經改名,每次在當下都會引起大眾討論,但久而久之大家似乎也變得很習慣了。不如藉此機會,來做一個小型盤點吧。

首爾(曾用名漢城)

新一代的朋友應該不知道,大家熟悉的南韓首都「首爾」,曾經叫作「漢城」吧?2005年1月19日,南韓首都市長李明博舉行記者會,正式宣布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這也與其英文名的音譯發音更為相似。

「漢城」一名始於1392年,當時李成桂在開京(今開城)建立朝鮮王朝,1394年遷都漢陽,並將漢陽改為「漢城」。到了近代,在1946年8月15日美軍政廳公布的法令第106號中,將京城府從京畿道分離,更名為「서울」(拉丁字母轉寫為「Seoul」)。由於該名稱沒有對應的漢字,中文使用者沿用了朝鮮王朝和大韓帝國時期的漢字名「漢城」。

其實在漢城剛改名為「首爾」時,還在中文互聯網上引起大量討論,不過從實用意義來看,因為漢城和首爾這兩個名稱在韓國同時存在,常常會引起不必要的混淆,而首爾的發音也與漢城(Han-Seong)完全不同,因此改名也有一定的區分功用。改名初期,華文媒體依然習慣在首爾後加括號寫「漢城」,隨着時間推移,如今「首爾」這個詞大家已經可以脫口而出了。

胡志明市(曾用名西貢)

香港有個西貢,越南也(曾經)有!當然,它現在的名字氣質完全不同了:它就是大家熟悉的胡志明市。該市現名是為了紀念越南民主共和國建國領導人、越南勞動黨主席兼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

越南被法國殖民統治以前,官方名稱為越南朝廷自創、來源於漢語文言文的嘉定(Gia Định)。1862年,法國人決定取消「嘉定」一名,改用廣為人知的「柴棍」,華人譯作「西貢」(Saïgon)。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東洋共產黨發起了「八月革命」。1946年8月底,東洋共產黨南方局召開會議決議「請國會和政府馬上將西貢市更名為胡志明市,以象徵南部人民堅決戰鬥、不怕犧牲以回到祖國懷抱的決心」。1946年8月27日《救國》報頭版頭條刊登「西貢市從現在起更名為胡志明市」的通欄大標題。不過正式說來,直到1976年7月2日,越南全國統一後,才將西貢改名為「胡志明市」。

在越南,西貢一詞也並沒有完全消失,這一名稱在當今特指市內的中心商業區,並時常出現在公司名稱、文章標題和語言研究中,而市內的西貢河、西貢港、西貢車站亦仍沿用西貢之舊名。

布基納法索(曾用名上沃爾特)

上述兩位亞洲選手,大家或者還算相對熟悉,而現在介紹的布基納法索則是西非內陸國家,它於1984年8月從舊稱「上沃爾特」改成現在的名字。

「布基納法索」(Burkina Faso)中的「Burkina」源於摩西語,意為「正直」或「正直的人」,「Faso」則源於德尤拉語,意為「祖國」。此名為1984年托馬斯·桑卡拉執政時所改。

上沃爾特經歷半世紀的法國殖民後,1960年艱難獨立,但其後依然歷經了長達數十年的政治不穩與多次政變,直到改名後的1990年代初期才稍顯穩定。

近年來,布基納法索依然不時發生政變,也是全球識字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只有約兩成三的國民識字。

張家界市(曾用名大庸)

旅遊勝地「張家界」,聽到這三個字,大家腦中應該立馬能浮現出山清水秀的畫面。但你可知,它竟然曾經有個名字叫作「大庸」?

張家界因漢代名臣張良在此地隱居而得名,唐朝時全境屬山南道慈利縣,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降慈利州改為大庸縣,隸屬於澧州。此後,「大庸」這個名字就伴隨此數百年之久……

1985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覆同意撤大庸縣建大庸市,仍隸屬於湘西州管轄,同年10月16日,縣級大庸市正式成立。好在,因「大庸」之名遠不及境內所轄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知名度高,而在1994年4月4日,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也賦予了城市新的含義。

小編淺列出幾個歷史上曾經改過名的國家及城市名,還有哪些你知道的改名地呢?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38247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