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13日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切熱遺址、瑪不錯遺址、格布賽魯遺址、當雄墓地等4項西藏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切熱遺址出土物表明古人類在此地至少經歷了兩次反覆的佔領過程,填補了青藏高原腹地距今8000年至10000年史前考古學文化的空白。瑪不錯遺址出土物則實證了史前人群在距今5000-4000年前就已定居於西藏高原腹心區域。
據介紹,今次通報的4項重要成果涵蓋了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史前聚落遺址、建築和墓地的綜合性遺址以及一處吐蕃時期的墓地,時間跨度長達上萬年。進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史前文化發展的複雜進程,實證了西藏地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其中,噶爾縣切熱遺址位於阿里地區噶爾縣,作為中國青藏高原西部首批系統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之一,它將藏西歷史和文化向前推進至舊石器時代,填補了青藏高原腹地距今8000年至10000年史前考古學文化的空白。
康馬縣瑪不錯遺址是一處距今約4000年的史前聚落遺址。考古發現火塘、墓葬等人類生活遺迹,出土石器、陶器、骨器、蚌飾品、滑石珠、玉管珠等遺物,實證了史前人群在距今5000-4000年前已定居於西藏高原腹心區域,為西藏中部(藏南谷地)的史前文化尋找到了距今5000-4000年前的「歷史源頭」。專家表示,該遺址是一支新的西藏高原獨特的湖濱漁獵-狩獵考古學文化類型,對建立西藏史前考古學文化的序列、探索人類適應高寒缺氧的極端環境過程及策略等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距今3600年至2100年的札達縣格布賽魯遺址,墓地規模大、遺存類型多樣、年代跨度長、文化內涵豐富,對研究象泉河流域人群的交流與遷徙、區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當雄縣當雄墓地則是一處吐蕃時期的墓地,年代為公元7至9世紀。當雄墓地的考古工作進一步揭示了吐蕃文化的喪葬習俗與制度,出土石質黑白圍棋子、漆器殘片、紡織物等表現出與中原文化的密切聯繫,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