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30年來讓讀者窺見九龍城寨最真實一面
來源:橙新聞    2019-03-04 11:13
已故香港著名報人魯金,曾多次深入當年還未清拆的九龍城寨調查,這個「三不管」地帶,在他筆下顯得極為真實。盛極一時的城寨脫衣舞表演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城寨內吸煙吸毒吃狗肉的情況有多猖獗?且看以下他搜集到的一手資料和親身經歷。

【識港網訊】已故香港著名報人魯金,曾多次深入當年還未清拆的九龍城寨調查,這個「三不管」地帶,在他筆下顯得極為真實。盛極一時的城寨脫衣舞表演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城寨內吸煙吸毒吃狗肉的情況有多猖獗?且看以下他搜集到的一手資料和親身經歷。

黑暗時期的九龍城寨

自1898年之後,港英曾多次企圖在九龍城寨行使治權而遭反對。到1950年,大量移民湧入香港,其中很多人亦在九龍城寨之內建屋居住,從前在大陸城鄉中的「撈家」,亦集中到該處來居住,他們和本地黑社會勾結,也利用當時貪污風氣普遍存在,便開始利用這個地方作各種非法的活動。

「撈家」對外宣稱九龍城寨是中國的土地,這個地方屬於「三不管」地帶,宣傳到裡面去「消遣」是十分安全的。其實,這種宣傳,是配合當時賄賂警務人員才能成為事實的。記得首次作這種宣傳和見諸行動,是在五十年代初期,以脫衣舞表演開始的。

1930年代中期,九龍城寨西南面的城垣及城外的村屋。 圖:三聯書店

在城寨內「消遣」很安全

1953年,「撈家」在城寨內搭了一個大竹棚,建一個小舞台,請了幾個脫衣舞女,在裡面表演脫衣舞。「撈家」派出大量馬仔,在城寨邊緣,向路人宣傳,謂城內有精彩脫衣舞表演,以廣招徠。又派人在油蔴地榕樹頭和廟街一帶宣傳,並租了幾部汽車,凡在該處購票入場,免費送到城寨,觀看一場脫衣舞,收費五元。

不幾日間,便引來很多好奇的人前去觀看。這個脫衣舞場,面積並不大,只有百多個座位。每一小時一場,由下午五時開始,一直演至深夜。其實,名為每小時一場,演出的時間只是四十五分鐘,其間由五位不同的女子,分別演出。當開幕的時候,一位穿了多層舞衣的女子,隨着音樂在舞台上扭動腰肢,然後作含羞答答狀,將舞衣一件一件地脫去,脫到最後,剩下乳罩和三角褲,然後背着觀眾,脫去乳罩和三角褲,脫得赤條條,最後才轉身。

清末時期九龍城寨內的賭坊。 圖:三聯書店
昔日九龍城寨內的街道。 圖:三聯書店

脫衣舞表演是幌子

九龍城寨在五十年代表演脫衣舞,是一項包庇者和「撈家」的最佳宣傳傑作。表演脫衣舞只是一道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引導人們進去賭錢、吸毒和吃狗肉。它半公開地給人們一種錯覺,以為這個地方真是「三不管」地區,裡邊可以作各種非法的消遣。

有些研究九龍城寨近三十年活動史的人,翻閱當年出版的報章,看到報道九龍城寨脫衣舞的新聞,以為當時城寨裡面只有脫衣舞。而跳脫衣舞是該地藏垢納污的開始。其實不是這樣的。筆者是自始至終不斷到九龍城寨作過無數次投入和研究之一員,故能了解城寨跳脫衣舞的本質。

當時香港已形成一個大型的貪污集團,城寨的「撈家」和本地黑社會也形成一個有機體,他們在城寨內開了煙館、紅丸格、攤館和骰寶館,但是,不能大肆宣傳裡邊有鴉片煙和紅丸,和有番攤、牌九、十三張的賭局開設,必須用另一種方式宣傳,吸引人們進去。

1932年的九龍灣。圖上方為九龍城寨,圖下方是啟德機場。 圖:三聯書店

「撈家」昔日在大陸城鄉開煙開賭,常以搭棚演戲來吸引各處鄉村的人,人們前來看戲,見到戲棚附近有煙館有賭館,便會進去「消遣」一番的。這種藉搭棚演戲開煙開賭的方法,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賭錢吸毒吃狗肉是目的

九龍城寨的煙館賭館經營者,是運用傳統的方法去吸引人們進去賭錢和吸毒。但演粵劇已無吸引力,當時本港常有兩班由名演員主持的戲班演出。在城內演粵劇自無吸引力,於是用演脫衣舞來代替,這就是當年城寨有脫衣舞表演的原因。記得當年城寨的脫衣舞班主就是裡面經營煙賭的「撈家」。

筆者對城寨最初演出脫衣舞的本質,視為是一種宣傳性質多於靠脫衣舞來圖利,這是經過親自的體驗和事後的分析而得出的結論。當年很多電影界朋友都是被脫衣舞的演出所吸引,而首次進入這個地區的,他們也是首次發現裡面有各種非法的勾當,以後雖然沒有脫衣舞演出,亦會進去。其中最有興趣的是到「孖記」或「釗記」去吃「三六」(即狗肉)。

城寨內也有良民

城寨內居民並非全部都是經營不正當事業的人,他們大多是善良的居民,他們在城內居住,只是由於這個地區的地權不受港府控制,無拆遷及逼遷之苦。所以城寨內的屋宇,多為石屋,有別於其他地區的僭建物都是木屋。

城寨居民到城外工作,晚上回來休息,不受裡邊的黃賭毒所影響。學童也照樣到城外的公立學校讀書,他們都要依照政府規定領取香港身份證,也享受香港的公民權,他們是受法律所保障的。至於那些黃賭毒的勾當,只是貪污集團和本地黑社會和「撈家」的傑作,實與居民無關。

老人街內一間豬血食品加工場。 圖:三聯書店

很多有知識的居民,克勤克儉,知道這個環境對於下一代會有不良影響,是以都盡量儲蓄金錢,或在城寨外做生意,或買一層樓宇,等到有新來的移民要買屋居住時,就將原住的石屋賣出去,遷出九龍城寨去。因此九龍城寨的原居民,是不斷遷出的,大約五至八年即遷出一批。就是裡面的經營不正當行業的人,也將家庭遷出城寨外去,新遷來的家庭,亦都不和裡邊的墮落者同流合污。

九龍城寨無疑是有黑暗的一面,但也有光明的一面,只是沒有人在黑暗時期進去接觸那光明的一面而已。在黃賭毒最全盛時,城寨內有塑膠廠、織布廠、玩具廠和其他小規模手工業廠。裡面的貧苦人家,靠串塑膠花和嵌合玩具幫補家計,這些家庭和黃賭毒是分開的。因此當年城寨內實際上是分開兩個區域,一面是黑暗的,一面是光明的。

光明街內一間生產豬腸粉的工場。 圖:三聯書店

_________

上面的文章來自《九龍城寨簡史》,作者是已故香港著名報人和作家魯金,他對香港地方史素有研究,為使讀者具體深入地認識九龍城寨的發展真貌,特別利用大量古籍文獻、歷史檔案所記載的第一手資料,並親身實地考察,追尋城寨變遷的歷史軌跡。書中不僅縷述九龍得名原因,其戰略地位,建城池經過,有關歷史事件和人物典故,以及城寨在黑暗時期的實況,各街道命名的緣起,都有所陳述,筆調亦詼亦莊,趣味盎然。在考證史實、糾正訛誤方面,作都亦有其獨到見解。書末還附有城寨古跡介紹和清拆城寨的資料兩輯,可視為研究香港地方史和關心九龍城寨問題人士的重要歷史資料。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3/01/010111190.shtml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