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粵港澳三地攜手保護並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成功案例,非粵劇莫屬。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於2009年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粵港澳三地很早就在研究探討如何共同傳承粵劇文化,聯合申遺成功後,粵劇如今已經成為講述大灣區同根同脈故事的重要文化名片。
經常出現在熒幕上的舞獅、武術,也是粵港澳三地交流非常頻繁的傳統文化項目。非遺「廣東醒獅」代表傳承人、廣州市天河區冼村人盧浩生,16歲經引薦前往香港拜師學藝,師承柔功門第三代傳人香港「醒獅世家」夏德健。來自廣東江門的詠春拳(省級)傳承人馮炎良,1981年隨父親到香港開設詠春館授徒,七年後才回到家鄉繼續傳承、發展詠春。
吸納港澳傳承人 共建人文灣區
香港發強體育總會廣州分會會長劉新賢表示:「廣東出台辦法吸納申請港澳非遺傳承人,可以進一步促進非遺項目交流,更好地完成保護和傳承的歷史使命。」香港發強體育總會成立於1973年,素以傳承中華國粹為己任,現已發展成集龍獅、功夫、慈善、扶貧等於一體的機構。經過1年多觀察、考驗,總會廣州分會於2015年獲得總會會長譚定邦師傅授權成立。據介紹,香港總會的審核非常嚴格,對師承脈絡或傳承譜系有嚴謹的考證。
「通過香港平台,分會與海外的舞獅、武術以及國際賽事都有很多交流,既增長了見識,又提升了技藝水平。」劉新賢說,疫情之前分會每年都會到香港交流並匯報工作,疫情爆發後也一直通過視頻等方式交流聯絡。如今香港發強體育總會在大灣區有7個分會、1000多名會員,兩地間的交流有助於整個南獅項目的傳承研究和發展,而理順師承脈絡或傳承譜系對於香港人士申請成為傳承人也是一大助力。
廣東醒獅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趙偉斌也表示,因為歷史原因,醒獅在內地曾一度式微,港澳傳承更為系統和完整。「改革開放至今,越來越多港人到內地傳承醒獅,尤其廣州、佛山、肇慶等地交流最為密切,部分民間藝人還與當地聯合組建醒獅隊授徒傳藝。」趙偉斌指非遺傳承關鍵是社會聯動推廣,港澳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鑒,吸納港澳傳承人可以讓傳統文化傳承做得越來越好,「希望未來三地攜手將醒獅打造成為灣區最有特色的一個項目。」
原文鏈接:https://www.tkww.hk/a/202201/02/AP61d0f0d0e4b0ea2ae5c6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