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大灣區首家港澳子弟學校開學
作者:盧靜怡   來源:文匯報    2021-09-02 10:40
短短半年時間,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完成了從規劃、建校、招生到正式開學的全過程。

【識港網訊】短短半年時間,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完成了從規劃、建校、招生到正式開學的全過程。提及學校創辦歷程,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總校長鄭景亮三度哽咽,眼含淚光。在接受本報專訪期間,鄭景亮提到最多的一個詞是「感恩」。「 特別感恩國家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解決了港澳台及海外僑胞子女在大灣區的入學問題;感恩學校團隊、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的支持」,他說,「我也希望學生學會感恩,珍惜入學機會,同時要做一個貢獻者,將所學知識貢獻國家,要努力去奉獻。」

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總校長鄭景亮(圖中揮手者)帶領學校團隊亮相。(盧靜怡攝)

9月1日,鄭景亮穿着整齊的西服,在校門外迎接創校以來的首批學生。原本計劃首屆招生250名學生的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因為諮詢和報名情況熱烈、超出預期,最終擴充為招生350人。

「今天主持學校的開學典禮,就像見證了一個嬰兒的誕生。」回望創校的過程,他一度控制不住情緒,聲音顫抖,感謝創校團隊在自己身邊的不離不棄,「他們選擇來到一間前所未有、未來未知的學校,感謝他們的堅守與付出。」

熱愛體育的總校長鄭景亮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自己會像一名運動員一樣用心、用力去付出。教育學生學會感恩,珍惜入學機會的同時,要將所學知識貢獻國家。(盧靜怡攝)

鄭景亮又動情地談到,特別感恩國家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解決了港澳台及海外僑胞子女在大灣區的入學問題。創校期間,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經歷了廣州疫情最嚴重的時刻。「疫情下,工程建設的延遲、招聘國際教師的困難,加上深圳以外港澳生源情況仍屬未知之數。」 鄭景亮坦言,所有校園硬件設施投入超過3000萬,加上老師工資等各方面的支出,學校資金壓力非常大。「我可以說,辦學的第一年,學校是需要貼錢的,這是有數可計的。」

雖然如此,但作為大灣區的首家港澳子弟學校,它所收穫的各方支持遠遠超過面臨的困難。政府及教育部門的「特事特辦」、學校董事局面對「貼錢」的局面依然放手支持,讓困難一一解決。「辦教育,目的不在賺錢,而在育人。」鄭景亮的這句話讓記者印象深刻。

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逾350名學子參加創校以來第一場升旗禮。(受訪者供圖)

「學會感恩才懂得珍惜。」鄭景亮感言,「我希望學生學會感恩,珍惜入學機會,同時要做一個貢獻者,將所學知識貢獻國家,要努力去奉獻。」他又續說:「希望學生能夠理解,個人的成就是由國家去支撐。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才有機會站在世界面前。我很希望用這個理想去推進學校的工作。」

記者留意到,鄭景亮佩戴的領帶上印着奧運五環的標誌符號。對於港人而言,鄭景亮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電視評述員King Sir。本屆東京奧運會期間,屏幕上就有他對比賽評述的身影。鄭景亮曾出任培正中學副校長、率領培正中學排球隊及沙灘排球隊出戰,多次奪得全港學界冠軍。無論是教育領域還是體育比賽,都講求團隊合作和頑強不息的精神,記者在他身上恰恰看到這種寶貴的團結精神和拚勁。

鄭景亮(左三)和學校創辦團隊一起朗誦學校的願景和制度。(盧靜怡攝)

鄭景亮投身香港教育界超過34年,用他的話來說,人生超過一半時間在香港服務。至於為什麼選擇來到內地,擔任首家港澳子弟學校的校長,承擔這個責任和壓力都不輕的任務,King Sir有自己的初心。「講真,我不是轉換跑道,我是一心希望能服務國家的。我認為國家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是走對了路,我又有餘力,為何不來配合呢?」鄭景亮坦言,近年香港的社會事件給他衝擊很大,更覺得應該進一步開展愛國教育。

既然承擔起責任,就要坐言起行。「我好珍惜這個機會,我會努力,像一名運動員一樣,有沒有獎牌不緊要。最重要自己用心、用力去付出,我會望着獎牌去奮鬥。」採訪完後,他給記者留下了手提電話,笑言自己「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從來不會改電話」。不過,這位硬漢也有難掩柔情的時刻,採訪尾聲,鄭景亮再三叮囑記者:「希望那些情緒激動的鏡頭可以不出街,我比較注重形象,哈哈!」

內地首家港澳子弟學校、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舉辦創校以來第一場升旗禮。(受訪者供圖)
1日,內地首家港澳子弟學校、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舉辦創校以來第一場升旗禮。來自香港的總校長鄭景亮(右)擔任升旗手。(受訪者供圖)
责任编辑:hua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