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
4月24日,我國首輛火星車被命名為“祝融號”。作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預先科學研究團隊成員,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月球與行星科學中心研究員趙宇鴳同日受邀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跟市民“聊聊火星探測那些不為人知的趣事”,以助於大家更好地了解“天問一號”,了解人類探索火星登陸的歷程。
趙宇鴳長期從事火星地質環境演化研究,先後主持或參與了多項火星基礎科學研究項目。她通過火星著陸區就位探測數據分析,模擬實驗、數值模擬、火星類比區研究等方法,研究火星水的歷史、礦物穩定性、火星宜居性的形成與演化等,還曾獲得美國Stephen E .Dwornik行星科學獎。
趙宇鴳介紹,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入軌,今年2月10日已經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目前正在開展環繞探測,為5月中下旬著陸器和“祝融號”火星車登陸火星做準備。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我國行星際探測的首趟征途,計劃一次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在國際航天界亦屬創舉。 “我們需要探測火星的生命活動,還有火星整個星球的演化是怎樣的,以及我們有沒有可能去改造火星,然後移民火星,這是一個更長遠的目標。”
火星,雖然大家對這個稱呼非常熟悉,但是它到底長什麼樣子,有哪些基本特徵呢?趙宇鴳介紹,火星和地球一樣,也有分明的四季,但是其南北半球的環境差異很大。它的大氣非常稀薄,大概是地球的1%,平均溫度也比地球低很多,地球平均溫度為14攝氏度左右,而火星則約是零下63攝氏度,而且它的最低溫度可以達到零下140攝氏度。火星與太陽間的距離比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更遠一些。火星的每一天比地球長大約40分鐘。 “如果你要過火星時間的話,過了兩週左右你就會換成日夜顛倒,而且它的每一年大概是我們的兩年左右。火星的大小介於地球和月球大小的中間,所以這使得科學家對它非常感興趣,因為它能讓我們知道大小不同的天體是怎樣演化的。”趙宇鴳坦言,我們現在對火星內部了解得非常少,目前推測它應該和地球一樣有火幔和火核。當下很多新的認識是正在火星執行任務的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著陸器提供的。
趙宇鴳表示,目前國際上在探測火星的時候都基本圍繞著火星到底有沒有生命;火星的氣候如果原來是像地球,為什麼現在演變得不適合生命存在;它作為一個地質體是怎麼在演化的;我們要去火星的話還需要知道什麼才能保證宇航員的安全這四個主題在開展工作。
“中國的’天問一號’是去火星,後面的二號也是去火星嗎?事實上,我們整個行星際探測任務都屬於’天問’系列。所以,’天問一號’是火星探測,我們下一個任務計劃是開展小行星探測,之後還要對木星和木星的其中一個衛星進行探測,在2028年或2030年左右還將開展火星樣品返回任務,這些都屬於’天問’系列任務。也就是說,未來10年,我們中國在行星探測這個領域還會有很多新的任務,所以我們也希望年輕的同學們能夠感興趣並加入我們,大家多關注我們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和行星科學研究。”趙宇鴳說。
原文鏈接:http://szsb.sznews.com/PC/layout/202104/26/node_A12.html#content_102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