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國家京劇院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遺傳人、以“李袁葉杜”(指國家京劇院四位名家:李少春、袁世海、葉盛蘭、杜近芳)奠定藝術風格的旦角名家杜近芳,4 月17日22時2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國家京劇院獲悉,為響應防疫要求,杜近芳先生逝世後將不設靈堂,遺體送別儀式定于4月23日(星期五)9時,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舉行。
出身
扮相俊美師承王瑤卿、梅蘭芳
杜近芳自幼師從有“梨園通天教主”之稱的藝術家、教育大師王瑤卿,後拜梅蘭芳大師為師,深得王、梅藝術精髓,並在繼承的基礎上精研各流派,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著名戲曲主持人白燕升稱杜近芳是“劃時代的大青衣”,她自幼賣身學藝,飽受摧殘,對舊社會深惡痛絕,于是對新生活的創作投入了極大的熱情。
作為梅蘭芳大師弟子,其扮相酷似梅蘭芳,扮相俊美,臺風華貴,嗓音寬厚,音色優美,唱腔舒展。她善于控制氣息、音量和節奏,並採用真假聲結合的技巧。
同樣演《白蛇傳》,李勝素説,杜老師的扮相那才叫漂亮。而杜近芳的弟子丁曉君、竇曉璇、付佳等人也都是公認的扮相俊美。
作品
見證新中國成立後京劇黃金時代
如果説“李袁葉杜”的時代是中國京劇在新中國成立後的黃金時代,那麼杜近芳則是他們中最年輕的見證者。她首創、首演了二十余部新戲:能唱《白蛇傳》,亦能演《白毛女》;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演出的《謝瑤環》《野豬林》《桃花扇》《西廂記》等,都是京劇舞臺久演不衰的劇目;現代京劇中,她也有《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等代表作。
杜近芳從1951年起在文化部中國戲曲研究院的實驗京劇團工作,與李少春、葉盛蘭等人固定合作,多次隨團出訪演出。她與葉盛蘭在上世紀50年代合作頗多,尤以《白蛇傳》《柳蔭記》最為火爆。此外,她與李少春、袁世海合作的《野豬林》更成為一代經典。
當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的《白毛女》,觸發了她創演京劇《白毛女》的靈感。在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實施的“老藝術家談戲説藝”訪談專題片中。她提到,“當時我們就有這樣的共識,要演好喜兒,既不能運用京劇傳統戲表現古典女性人物的腳步和身段,也不能把生活中的人物原生態照搬到京劇表演中。要對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動作進行藝術提煉,上升到藝術表現的層次。”她在喜兒的塑造中,把自己所掌握的京劇程式化的手段充分利用,有生活、有感情、有時代感地按照人物的心理邏輯處理節奏和唱腔。
授徒
知恩、感恩、報恩
晚年離開舞臺後,八旬杜近芳多次收徒,而她也在為弟子上的第一堂課上,多次提到她的兩位恩師王瑤卿和梅蘭芳為其上的第一堂課竟然都是《易經》。“他們都説學習《易經》是為了幫助我,以後遇到事情能夠有正反兩面分析和思考的能力,這不僅能夠用在藝術上,更適用于為人處事。”
在她看來,自己從一個戲子到進入劇院後被尊稱為藝術家,60多年創演了幾十出新創劇目,“這些年我知恩、感恩、報恩,我一個‘80後’也要收徒傳藝。”如今,她的弟子丁曉君、竇曉璇等都已成為當今京劇舞臺的青年領軍人物。
即便是年逾八旬,杜近芳每次出席活動,都會將自己收拾得一絲不茍,但生活中,她的居家陳設卻極其簡樸,飲食更是簡單。她曾經説,“我不能把時間浪費到吃飯穿衣上,我得騰出功夫來給學生教戲。”
性格
一輩子只會唱戲
耄耋之年,杜近芳仍舊堅持看書、看影像資料,每次出席活動,她的發言總是有故事有細節,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倣佛都在戲裏。由于年事已高,杜近芳雖不大出門看戲,但卻對當今京劇現狀了如指掌,舞臺的變化、人才的現狀,她焦慮也欣慰,常常直言不諱。
杜近芳是當今京劇界為數不多的被稱為“先生”的女演員,有人説,她的藝術人生就是中國當代京劇的縮影。在 “老藝術家談戲説藝”訪談專題片中,她稱自己是“一天到晚鑽到戲裏”,一輩子只會唱戲。
如今,隨著杜近芳的離世,“李袁葉杜”的時代遠去了,但最美“林娘子”那如泣如訴的淒婉唱段卻余音繞梁,講述著京劇黃金時代的絕代芳華。
原文鏈接: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xinhuanet.com/ent/2021-04/19/c_1127345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