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這部3D大片間接推動中國影院硬件升級
作者:記者 衛中   來源:新華社    2021-03-17 12:04
2010年1月4日電影《阿凡達》在國內上映,獲得了口碑與票房雙豐收:首周即收獲2.8億元票房,最終成績為13.4億元人民幣。這部11年前的電影自3月12日起在國內重映,重映四天票房就擊敗《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奪回全球影史票房冠軍。

【識港網訊】2010年1月4日電影《阿凡達》在國內上映,獲得了口碑與票房雙豐收:首周即收獲2.8億元票房,最終成績為13.4億元人民幣。這部11年前的電影自3月12日起在國內重映,重映四天票房就擊敗《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奪回全球影史票房冠軍。

上周末,不少觀眾帶著孩子走進影院,觀看一部11年前的電影《阿凡達》重映。IMAX 3D版《阿凡達》自3月12日起在國內重映,連日來票房已逾1.5億元。這還只是開始,4月4日,“魔戒三部曲”等一係列大片也將重返中國大銀幕。

無論是11年前成為中國首部票房過10億元的大片,還是重映四天就擊敗《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奪回全球影史票房冠軍,《阿凡達》的重映點燃的不僅是影迷懷舊之情。這部曾經推動我國影院硬件升級換代的電影,再次將電影産業工業化進程中多個維度的思考推到臺前。

  這部視效大片,曾間接推動中國電影院線的硬件升級

售票平臺上,一位網友打出五星好評並留言:“11年前的科幻片,現在看依然充滿想象力,畫面驚艷……一條會飛的龍當坐騎,誰沒做過這樣的夢!”在如今這個手機短視頻盛行和三倍速看網絡劇的時代,科幻電影時隔多年能再度火爆,本身也説明了這部三分之二內容由技術完成的視覺大片堪稱經典。讓更多資深影業人士記憶猶新的是,《阿凡達》當年如何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全球影業的革新,也讓中國真正開啟了院線電影的3D時代。

大銀幕上“外星球”畫面瑰麗絢爛,而其背後所展示的電影工業實力更令人讚嘆。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醞釀這部作品的時間長達14年,拍完之後又花了四年,通過1600多個特效鏡頭把觀眾帶去了22世紀那個遙遠的潘多拉星球,成就了一場無與倫比的星際冒險。該片于2010年1月4日在國內上映,獲得了口碑與票房雙豐收:首周即收獲2.8億元票房,最終成績為13.4億元人民幣。特別是能讓觀眾獲得《阿凡達》最佳觀影體驗的IMAX廳,在電影上映一個月後仍然是一票難求。《阿凡達》的成功也間接推動了中國影院的硬件升級,各地的電影院線從IMAX的一票難求中察覺到了觀眾對極致觀影體驗的渴求,開始大規模升級影院設備。據IMAX China的數據,2010年國內只有14家IMAX影院;而今年《阿凡達》重映時,國內已經接近716家擁有IMAX廳的影院。

《阿凡達》的巨大成功推動了IMAX在中國電影市場的普及,但同時也意味著IMAX規格的電影放映設備依賴進口、設備技術標準被國外壟斷。那麼,中國電影有沒有自己的優勢和機會,去創造條件實現彎道超車呢?盡管《阿凡達》們有技術優勢,但中國有龐大的電影市場和強大的制造業。前不久,全國政協委員、電影教育家侯光明就曾建言,中國LED顯示屏研發制造能力世界領先,中國應通過制定政策推進國産設備在電影放映領域的佔比;同時通過升級完善數字電影技術標準體係,增強中國在世界電影和泛娛樂化産業發展中的主導權。

  電影工業化並不僅僅是技術升級,更重要的是生産過程的標準化、流程化

IMAX廳只是電影觀眾的消費端,而《阿凡達》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引發了國內電影界對電影技術及電影工業化的深度思考。拍攝《阿凡達》技術特效團隊的工作流程、背後的産業模式也被學習借鑒。

《阿凡達》在中國大獲成功後,中國影視行業對電影工業化産生了前所未有的熱情,許多視覺特效制作公司應運而生。卡梅隆本人也參與了進來,2012年,他和《阿凡達》攝影師及技術總監文斯·佩斯共同設立CPG中國公司,後來的《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三生三世十裏桃花》等影視劇的特效制作都有這家公司的參與。從特效水平上來説,中國電影11年來已經有了高水平進步,據IMAX China的財報顯示,2020年,IMAX China華語片票房佔比從2019年的31.4%增至66.3%。這説明採用先進技術手段的華語電影為中國貢獻更多的片源和票房。近期的《唐人街探案3》《刺殺小説家》《新神榜:哪吒重生》三部電影都有IMAX版本。

不過,雖然國産電影在技術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分工以及制作的標準化、流程化方面仍然與電影工業化的水準有著一定差距。導演郭帆曾以《流浪地球》舉例,他在復盤創作過程時發現這部電影的文件存儲甚至沒有統一標準,只是簡單用“上海啊上海”“1234”等命名。

此外,專業分工方面中國電影行業仍然有很大的“細化”空間。曾在好萊塢參與《阿凡達》後續以及《復仇者聯盟》《銀河護衛隊2》的制作的電影人王海粟,在媒體採訪中談到好萊塢電影美術分工的“細致入微”,比如有專門的概念設計師負責電影視效的氣氛渲染和概念構思,而場景設計師則負責電影現實場景的搭建與施工。這樣,拍電影時究竟搭建實景還是使用CG特效,哪種效果更好或者更省錢,美術部門可以和特效部門溝通。這種專業細分在好萊塢十分普遍,而國內只有少部分影視劇組採用了類似的模式。

原文鏈接: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xinhuanet.com/culturepro/2021-03/17/c_1127219746.htm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