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新疆博物館藏彩繪舞女俑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206號墓,時代為唐代,保存完好,髮髻烏黑靚麗,淡粉色的胭脂、小巧的朱唇、可愛的點狀面靨和萌萌的眼神,少女的羞澀感呼之欲出。而火紅的花鈿和似霞光般的斜紅,好似在宣揚她高貴的地位。她內穿綠色綺裙,上身外罩短袖聯珠紋錦短衣,下身著彩條紋長裙,肩披絳黃色長條狀印花羅紗,唐代錦衣華女的形象栩栩如生。
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206號墓是張雄夫婦合葬墓。張雄(583-633),字太歡,祖籍河南南陽,是一代西域名將、捍衛祖國統一的功臣。張雄夫人麴氏去世後被授予“永安太郡君”的榮譽稱號,以表彰張家兩代人對國家的貢獻。張雄夫婦合葬墓中出土的眾多珍貴文物,從不同層面展現了西域地區多元文化並存的歷史史實,再現了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群芳爭艷以及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盛唐氣象。
唐朝前期,女性的妝飾風格體現自然之態,紅妝淡雅,到了中晚期,女子妝容趨於濃艷,顯得雍容華貴。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唐代女子的靚麗妝容。
面靨
面靨,一般施與面頰酒窩處,也稱作妝靨,原是宮廷生活中宮女月事來臨時,不能接受“禦幸”的一種暗示,後來宮中舞姬見其紅圓可愛,不時會仿效一下,拿來作臉妝。面靨傳到民間後漸漸變成了一種妝飾。面靨的形狀有簡單的點狀,也有像花鈿一樣華麗俏美的。這件舞女俑高髻如雲,腮紅如晚霞,朱唇如桃花,顯得格外楚楚動人。
眉妝
在《長恨歌》裡,白居易對唐代宮廷女性畫眉的情況有四處描寫,分別是“六宮粉黛無顏色”“宛轉峨眉馬前死”“芙蓉如面柳如眉”“椒房阿監青娥老” 。李商隱也在《無題》中寫到:“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這些優美的詩句較為全面地指明了在唐代上層婦女中流行的畫眉風尚。此外,唐玄宗曾令畫工作《十眉圖》,其中記載了當時流行的鴛鴦眉、小山眉、五嶽眉、三峰眉等十種眉式,而這“十眉”也只是包含了眉式的一部分而已。這件舞女俑姿態典雅,眉黛如畫,傾國傾城!
花鈿
古代婦女貼花鈿之風雖在秦漢時期就有了,但最為盛行還是在唐、五代時期。 “花鈿”作為一種額飾,又稱花子或媚子,是用色紙、魚鱗片、金箔、絲綢等多種材料剪成花樣粘貼或直接用顏料描繪在額前眉心處的一種化妝方式。花鈿的花式多樣,精緻典雅。其中最為精彩的是“翠鈿”,它是用翠鳥羽毛製成,華美高貴,文人墨客也留下了“春陰撲翠鈿”“眉間翠鈿深”等優美詩句。這件舞女俑桃花玉面,眉間花鈿如露,體態雍容大氣!
看看下面這幅唐代女子化妝順序圖,經過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等步驟之後,一位精緻的唐代美女展現在了眼前。
原文鏈接:http://my-h5news.app.xinhuanet.com/xhh-pc/article/?id=28b33c4a-636d-4405-bf6c-bcacfc761d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