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紐約警長如何預測罪案的發生?
來源:橙新聞    2021-02-22 13:55
你看過《少數派報告》這部電影嗎?裡面有很多讓人腦洞大開的情節。電影講述了2054年的華盛頓特區,謀殺已經消失了。未來是可以預知的,而罪犯在實施犯罪前就已受到了懲罰。司法部的專職精英們——預防犯罪小組負責破譯所有犯罪的證據,地點和其他的細節由「預測人」預測。預測人是3位擁有超自然能力的人,在預測謀殺方面從未失過手。

【識港網訊】你看過《少數派報告》這部電影嗎?裡面有很多讓人腦洞大開的情節。電影講述了2054年的華盛頓特區,謀殺已經消失了。未來是可以預知的,而罪犯在實施犯罪前就已受到了懲罰。司法部的專職精英們——預防犯罪小組負責破譯所有犯罪的證據,地點和其他的細節由「預測人」預測。預測人是3位擁有超自然能力的人,在預測謀殺方面從未失過手。

聽起來是不是比能借來東風的諸葛亮還厲害?當然,這是科幻電影,它很可能不會實現,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確實可以找到預測犯罪的案例。

這是一個源於地下鐵道的故事,發生在一名巡警、一名警察局長和一名市長身上的傳奇。

紐約是全世界知名的大都市。但20世紀70年代的紐約,曾是一座充斥着犯罪和暴力的罪惡之都,人們大白天上街都得提心吊膽。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20多年。直到1990年,紐約市平均每天還有6個人死於非命,平均每小時還有16台汽車不翼而飛。

梅普爾在這座城市裡長大,目睹了太多的混亂與罪惡,這讓他有了一個理想:成為一名警察,守護這座城市。1970年,他剛剛高中畢業就加入了紐約市交通警察局,成了一名地鐵警察。這個時候,地鐵堪稱紐約市的恐怖中心,平均每週會發生250起案件。紐約地鐵警察被認為是最危險的職業。

為了追蹤搶劫案,梅普爾在時代廣場做過便衣,在中央車站指揮過攔截,在地鐵口組織過抓捕。但大部分情況下,狡猾的犯罪分子總是在他趕來之前溜之大吉,甚至會在犯罪現場留下嘲弄的口信:蠢貨,走快點兒,快來抓我!對任何一名警察來說,這都是極大的羞辱。梅普爾很多次空手回到辦公室,帶着怒火把警帽狠狠地摔在辦公桌上:「為甚麼我們總是晚到?為甚麼不能把他們抓個正着!」

在十幾年街頭警察的經歷當中,梅普爾慢慢悟到:案件發生在哪裡,警察就出現在哪裡,那是讓罪犯牽着鼻子跑。要控制局面,抓到老鼠,警察一方必須掌握主動,做一隻有「預測能力」的貓。於是作為巡警隊長的他一頭扎進案件卷宗,沒日沒夜地分析。他把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涉及的人物提取出來,在辦公室的牆上掛了幾十幅地圖,用不同顏色的大頭針來標明案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總結其中的原因和規律。他興奮地發現,在某些特定的地段、某些特定的時間,搶劫案發生的頻率明顯要高。

無數個夜晚,他站在地圖前,時而舉頭凝視,時而低頭徘徊,揣度第二天可能發生案件的時間和地點。在苦思冥想之後,他用大頭針在地圖上按下了一個小點,確定了他的第一個伏擊地點。

「隊長,你確定這裡現在會發生搶劫嗎?」

梅普爾緊緊抿住嘴唇,盯着街角:「說實話,我也不能完全確認,但是……」

「啊!來人啊!」話音未落,一聲尖叫從街角傳來,警隊成員一時愣住,齊刷刷地看向梅普爾。

梅普爾按捺住內心的激動,沉聲下令:「行動!」這一次成功給梅普爾帶來了極大的信心。梅普爾後來晉升為警督(相當於派出所所長),他就採用這種方法來部署和調配他管轄片區的警力,並且不斷地研究和總結。他的辦公室掛滿了地圖,那面牆被同事戲稱為「地圖牆」,他卻稱之為「未來圖表」(Charts of the Future)。

1990年,交通警察局來了一位新的局長布雷特,他是一名退役軍人。當他路過梅普爾辦公室的時候,那面不同尋常的「地圖牆」一下子吸引了他。布雷特花了幾天的時間和梅普爾一起研究這些地圖,最後他禁不住連連拍桌子,認為這個辦法靠譜兒。

布雷特的執行力非常強,他雷厲風行,立即開始在全局推廣梅普爾的「未來圖表」。

第二年,紐約市的地鐵搶劫案數量下降了27%。但紐約的整體社會治安並沒有好轉,除了地鐵搶劫案,其他案件的發生率都還居高不下。地鐵治安的一枝獨秀,更令布雷特相信「未來圖表」確實行之有效。

1993年,紐約市的治安持續惡化。這一年,是紐約市的市長大選年,治安問題一下子成了競選當中的白熱化話題。這個挑戰成了共和黨候選人朱利安尼的政治機遇。

朱利安尼是紐約人,他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1968年,他從法學院畢業之後,長期在司法部門工作,1983年晉升為紐約市的聯邦檢察官。在擔任檢察官的6年期間,朱利安尼先後將4000 多名犯罪分子送進了監獄。他也因此多次受到追殺和威脅,但他剛正不阿、不屈不撓,始終秉法辦案,在紐約市獲得了「鐵面」的美譽。

作為市長候選人,「打擊犯罪」成了朱利安尼的王牌。他在競選演講中說,他的朋友在餐館等公共場合碰到他,都不敢和他打招呼,因為怕被人盯上,莫名其妙受到報復。他在街上也經常碰到一些刑滿釋放的人,那些人當面向他叫囂:「你選不上!」朱利安尼呼籲,如果紐約人民真正想改善治安,就不能讓他落選,因為他是改善治安最好的人選!他的演講有情有理,他的「鐵面」形象和誠懇的態度最終打動了紐約人。最後,朱利安尼以高票當選紐約市市長。

一上任,朱利安尼就立刻任命布雷特為紐約市警察局局長。

而布雷特到任的第二天,就任命梅普爾為第一副局長,並要求梅普爾立即組織開發一套電子版的「未來圖表」。

於是,「CompStat」誕生了。

破案有了新「助手」

CompStat,是Computer Statistics(計算機統計)的縮寫,也是1994年紐約市警察部門啟用的治安信息管理系統的簡稱。它以梅普爾的「未來圖表」分析法為基礎,在地圖上對全市的公共安全案件進行統計分析。隨着它的出現,紐約市的治安開始逐年好轉。「CompStat」系統開始名揚全國,成為一個專有名詞,特指一種警務管理模式,成了20世紀美國警務改革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1994年,互聯網還沒有普及。CompStat的工作人員每天通過電話和傳真向全紐約76個警區收集數據,再將數據統一錄入到計算機系統,進行加總和分析。

每逢星期二和星期四的早晨7點,布雷特就召集全部警區的指揮官開會。最新發生的案件以圓點的形式出現在各個轄區的地圖上,不同顏色代表着不同類型的犯罪,特定位置的成堆圓點則表明那裡發生了一系列的案件。各個指揮官在這些「繢效指示燈」前面依次陳述自己轄區的情況、解釋案件發生的原因,並彙報對策以及警力的調配。一個回合下來,不少指揮官一臉通紅、滿頭大汗。一數勝千言,CompStat的數據就像一盞一盞的燈,標明了一個轄區的治安管理效果。根據這些數據的變化,布雷特一共撤換了近三分之二管理不力的指揮官,其手段可謂「鐵腕」。

次年,紐約的犯罪率應聲而降,創下了50年最低。這個指標,使紐約躋身全美最安全的大城市行列。

布雷特非常推崇「破窗理論」,認為一個城市如果對小的違法行為縱容姑息,不良現象就會被放任、模仿,逐漸擴大、蔓延為成片的犯罪行為。所以,即使對一個窗戶玻璃被砸破的投訴,CompStat的工作人員也要認真記錄,並納入數據分析。也就是說,地圖上的圓點不分案值大小、案情輕重,一律同等對待。

例如,露宿公園、街頭的青年,常常是各種違法活動的參與者,布雷特要求,不能僅僅是打擊、驅散,必須詢根問源:他們從哪裡來?面對甚麼困難?需要甚麼幫助?只有真正解決了這些問題,那些地圖上代表犯罪的「圓點」才能最終被消除,而不是轉移到另一個區域,在地圖上「此」起「彼」伏。

再站一班崗

梅普爾後來辭去了公職,創辦了一家諮詢公司,致力於幫助全美各地的警局使用CompStat系統。2001年,他患上不治之症,留下遺言說,希望自己的靈車能在黃昏的時候,穿越時代廣場和中央車站。梅普爾知道那正是下班的高峰時刻,交通非常繁忙,但他說就是希望在這個時間最後再去那裡一次。多年來,他在那裡巡邏,確保交通順暢和治安安全。這一次,他開玩笑地說「要讓大家最後也等他一下」。他去世後,被媒體評價為「街頭警察的偉大發明家」、「真正的紐約英雄」、「熠熠生輝的普通人」。

紐約的巨大成功很快引起了其他城市和美國聯邦政府的注意。全美有近三分之一的治安管理部門陸續引進了CompStat系統的管理模式。

2006年,美國警方把20多年的犯罪數據和交通事故的數據整合到一起,並映射到同一張地圖上之後,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交通事故的高發地帶也正是犯罪活動的高發地帶,甚至交通事故的高發時間段也是犯罪活動的高發時間段。

維護交通安全、打擊犯罪活動,這兩個職能本來分屬於不同的部門。基於這個新發現,美國聯邦政府成立了跨部門的工作組,在很多地方開展聯合治理試點。試點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試點區域的犯罪活動明顯下降,違規駕駛的交通罰單則明顯增多。2008年,試點的經驗開始在全美推廣。工作組認為,基層警隊最需要的,是培養像梅普爾一樣有數據頭腦的警員,這是改革取得成功要面臨的最大挑戰。

《一小時看懂大數據》 作者:涂子沛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時間:2021年1月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51321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