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2020年,深圳走過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的重要歷史節點,2021年,深圳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加速度”,開啟了創造新的更大奇蹟的新發展階段。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深圳過去的40年,是怎樣的“奇崛”,有怎樣的“艱辛”?本課題借助大數據手段,分析《深圳特區報》近40年來的頭版新聞報導,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為您還原深圳發展建設各階段的風雲變幻。
《深圳特區報》紮根於改革開放的沃土,於1981年6月起陸續推出五期試刊,並於1982年5月正式創刊。自此,《深圳特區報》致力於傳播改革,記錄了以深圳為代表的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為了清晰還原深圳40年發展脈絡和時代特徵,深圳報業集團深新傳播智庫特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趙毅教授研究團隊開展合作,選取《深圳特區報》自1981至2020年頭版內容為研究對象,借助哈工大(深圳)趙毅教授團隊的自然語意處理技術,篩選出15萬篇新聞作品,挖掘出400多萬個關鍵詞組。
研究發現,經濟特區建設初期,深圳憑藉“外引內聯,工貿結合”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90年代起,通過產業轉型和城市治理,開啟發展新征程;步入千禧年後,注重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並持續優化社會治理能力;近10年,深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多元化創新發展。研究結果展示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以來,政府決策層的前瞻性,以及政策執行的連貫性,側面印證了深圳發展成果的歷史必然。
課題組以10年為一跨度來呈現數據分析結果。從大數據文本分析結果來看,深圳經濟特區在40年發展歷程中,在政策指引、經濟模式、城市發展和時代主題四個維度呈現出鮮明的歷史特徵(如表1)。
(一)“速度深圳”階段(1981-1990年):外引內聯工貿結合
1981-199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的第一個10年,是艱苦創業、敢闖敢試的10年。分析新聞文本發現,“投資”“出口”“貿易”“外向型”是這一時期的突出關鍵詞。如表2所示,“投資”“出口”“貿易”是這10年階段排名第2、第6和第9的關鍵詞,分別在1981-1990年、1984-1990年、1983-1988年間持續出現,保持長期熱度。數據顯示,“外向型”的重要程度在此10年中排前15%,在1985、1987、1988、1990年中都排名前10,並且與前10的其他關鍵詞密切關聯。
分析與“外向型經濟”主題相關的新聞報導,發現其與“紡織”“紡織廠”“工廠”“客商”等關鍵詞高度關聯,反映出當時紡織工業對深圳的外向型經濟有較大貢獻。圖1展示了這一時期包含“紡織”“紡織廠”“出口”“客商”等關聯詞的部分新聞標題。在此階段,深圳開闢了“外引內聯,工貿結合”的發展路徑,初步形成以工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格局。
處於發展初期的深圳經濟特區,為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吸引外資,特別是來自香港的投資,積極響應對外開放政策,進行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並扶持各類企業發展。分析文本數據發現(如圖2),“城市規劃”“違章建築”“整頓”這些詞在城市建設類文章中幾乎每年都被提及(分別出現了6年、7年、8年),尤其是“違章建築”每年所佔比重都排名前二;而在企業建設類文章中,“獨資企業”在1985年和1988年佔比第一,“鄉鎮企業”“外資企業”“工業區”“工業”幾乎連年出現,呈現了深圳發展初期,城市建設和工業建設的高速發展。也正是在此階段,深圳提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創造出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
(二)“產業深圳”階段(1991-2000年):開拓奮鬥升級轉型
1991-2000年是深圳艱苦奮鬥、埋頭苦幹的10年,在城市建設和經濟轉型的道路上摸索出了一條符合深圳的發展道路。 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發表重要講話(即“南方談話”),提出要堅持不懈,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如表3所示,這一階段排名前10的關鍵詞反映了深圳開始重視高新技術,發展第三產業,鼓勵人才引進,推進城市治理和建設,由此開啟深圳發展的新征程。
課題組將總樣本劃分為只關注深圳信息的本地新聞,和包括深圳信息和其他信息在內的全國綜合新聞兩大類,以便更聚焦於深圳本地事件,同時也探索深圳與國內外全局的聯動性發展關係。在1992年的詞云圖中(如圖3),可見“新股”“股份制”“第三產業”“證劵市場”等詞是1992年中兩類新聞樣本的代表性關鍵詞,並且其重要性程度均排名前10(在深圳新聞分別排名第2、4、5、6,在綜合新聞中分別排名第5、3、6、4),從側面反映了深圳與全國經濟同頻共振。
在此階段,深圳立足自身發展進程,完善城市建設,開啟了深圳農村城市化道路。並且,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農村城市化”在1992年的深圳新聞中重要程度排名第8,在城市建設類新聞中排名第1,記錄了深圳發展的時代印記。
分析新聞文本中與“農村城市化”相關聯的關鍵詞(如圖4),在90年代初期,與“農村城市化”密切關聯的關鍵詞是“農村”“農民”“村民”“集體” 。隨著農村城市化建設推進,逐漸出現了“投資”“用地”“開發”“勞務工”等詞,後續則出現了“工業”“現代化”“股份合作”“招標人”“標書”“文明區”。這一系列關聯詞的變化,反映了當時深圳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逐步向工業化和城市化邁進。
(三)“效益深圳”階段(2001-2010年):科技立市務實包容
2001-2010年階段排名前10的關鍵詞(如表4)反映了當時深圳在經濟發展方面,注重自主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社會治理層面,著力解決發展過程中的挑戰和問題。另外,數據分析顯示,“發展觀”“民生”“生態”“整治”“物流”“服務業”這些關鍵詞重要程度排名前20%,體現了深圳當時對多元化發展道路的探索。
在這一時期,深圳陸續興建多個高新技術園和產業帶,調整產業結構。同時,深圳創辦的高交會連年開展,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也以此為平台,擴大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至2010年,深圳一些“小而肥”的高新技術領軍企業,如研祥智能、邁瑞、得潤電子、遠望谷、依波、新綸科技、精瑞機芯等,以迅猛之勢走向國際。在這10年中,與“高新技術”相關的關鍵詞有8142個,圖5展示了每年關聯度排名前13的關鍵詞。
同時期,深圳也出現“治安環境日趨惡劣,城市環境捉襟見肘”等問題。為此,深圳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治理社會問題。這一階段出現了新的新聞高頻關鍵詞,如“嚴打”“梳理行動”“清無”“淨暢寧”等,檢索其關聯新聞報導發現(如圖6),深圳從2001年起,加大社會治理力度,開展“嚴打”行動,處理社會治安問題和城市建設問題。關聯報導顯示,2003年深圳開展了疏導城市交通的“淨暢寧工程”,2004年開展查處違章建築的城市“梳理行動”,2005年推出整治非法經營的“清無行動”,到2006年深圳市委還在《深圳特區報》開闢了《直通車》欄目,回應社會關切。
對比《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中對深圳2001-2010年的發展規劃,新聞報導記錄顯示,在此10年階段,深圳的發展路徑基本符合發展規劃,呈現了深圳在執行發展政策過程中的連貫性。
(四)“創新深圳”階段(2011-2020年):創新引領文明發展
2011-2020年,深圳建設轉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如表5所示,關鍵詞“創新”二度佔據兩個10年階段的關鍵詞榜首,新聞報導中提及“創新”的頻數也成倍增加,清晰地反映出深圳的創新型城市定位。與上一階段相比,深圳不僅繼續大力實施創新戰略,還深化多元化創新發展,如關鍵詞排名第6的“科技創新”,第10的“文化”,第13的“粵港澳”,排名前15%的“先行示範區”等,體現了深圳賦予創新發展更豐富的內涵。
挖掘這10年間新聞報導中與“創新”相關聯的關鍵詞(如圖7),可以發現深圳對創新的堅持是貫徹各階段、各領域的。數據分析顯示,2011年至2012年,文化產業佔比均排名第一,與“創新”相關的報導主要集中在“文化創新”上,體現了深圳逐漸重視文化發展。從2013年起,“創新”更多與改革相關聯,具體表現為“全面深化改革”和“雙區”建設。另外,科技創新一直是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方向,特別是自2016年開始,關鍵詞“科技”與“創新”的關聯性始終排名前兩位。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2020年變得尤為難忘。分析2020年新聞報導的詞云數據(如圖8),“新冠肺炎”“抗疫”“復工復產”和“公共衛生”佔據顯著位置。
2020年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一周年,並在同年授權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深圳積極響應,大力推進先行示範區建設,積極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作用。分析與“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範區”和“科技創新”相關聯的新聞報導(如圖9),可以發現,深圳積極推動“雙區”建設,不斷激發群眾信心。
課題負責人:趙毅、劉軍鋒
課題組成員:黃浩、陳佳姍、胡貴敏、韓新玉、劉思含、楊琪、沈婷婷
出品: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趙毅教授研究團隊 深圳報業集團深新傳播智庫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102/03/node_A04.html#content_985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