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一通視頻電話,5分鐘病情診斷,隔日就收到所需藥品。去年疫情期間,香港患者陳老伯通過深圳羅湖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的「隔空雲問診」,輕鬆解決了開藥續方的大難題。在疫情催生網絡就診新需求及政策利好雙輪驅動下,內地互聯網醫院迎來爆發式增長,僅在深圳數量就翻雙倍增至27家,更有港資醫院搶抓機遇,飲下「頭啖湯」。後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醫療服務體系,將是互聯網醫院長期發展的方向。

兩院增選院士 總名額161名
62歲的香港老人陳伯,一年前到深圳與女兒同住。因患有胃病,他曾多次到羅湖人民醫院看診和開藥。2020年3月,陳伯返港隔離期間,出現胃部不適症狀,無法出門就醫的他在女兒幫助下,註冊了互聯網醫院並嘗試在線上找到曾給自己看診的醫生,進行了一場深港跨境「隔空問診」。醫生與陳伯視頻後,在線給出診斷意見並開具藥物,完成線上支付後,藥品隔日就通過快遞送到家中,再由他女兒郵寄到香港。
慢性病患者覆診 便捷如網購
「一些高血壓、糖尿病等香港慢病患者,也能通過線上覆診、開藥再快遞送藥上門,就像淘寶一樣便捷『購物』。」據深圳市羅湖人民醫院互聯網辦公室主任李靖麗介紹,2020年2月4日,羅湖區人民醫院正式上線互聯網醫院;同年5月22日,與深圳市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簽訂醫保協議,成為深圳市首批開通19種慢性病、特定病在線醫保支付功能醫院。
「羅湖人民醫院約15%患者是香港人,所以我們在進行互聯網醫院建設時,特意開設針對港澳台居民的註冊通道,方便他們登錄平台操作。」李靖麗說,截至目前,在平台上有過註冊、諮詢、問診及檢驗等記錄的香港居民共485人,還未包括跨境學童核酸檢測的部分。
「正是因為這次疫情,加快了互聯網醫院這種新服務形式的快速發展。」據深圳市衞健委醫政處副處長林敏介紹,目前深圳市互聯網醫院已從2019年的9家增至27家,一年多數量翻了2倍。「以前只是在三級醫院推進互聯網醫院的建設工作,2020年4月政策放開後,各級醫院都可以進行互聯網醫院建設,數量就大幅增加。」截至2020年9月4日,全市互聯網醫院線上服務諮詢量268478人次,線上醫療診療量68663人次。
2020年4月15日,作為新政後首批受益者,香港眼科醫生林順潮首次嘗試通過該院互聯網醫院平台,為內地患者進行「雲問診」,在實時查看患者電子病歷及檢查報告後,又通過視頻就詳細解答覆診問題,及時給予進一步指導。據統計,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互聯網醫院註冊用戶已達6萬多人。疫情期間,希瑪眼科每天12小時免費線上問診,在線眼疾問診量近萬人次。
互聯網醫院作為不同於傳統線下服務的新型服務方式,信息技術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同時,首先要保證醫療質量安全。同時,基於互聯網的醫療服務必然會涉及到在互聯網上採集和處理個人敏感信息和健康檔案和病歷信息,對於個人信息隱私保護在管理和技術方面都面臨挑戰。
簽名視頻雙認證 嚴謹合法
對此,李靖麗表示,互聯網醫院服務端連接醫院系統,與線下信息互通,所有線上診療過程、病歷、處方、繳費和物流過程都可全程追溯,線上藥品檢查項目及收費與線下一樣,保證醫療質量。同時,互聯網醫院診療需先進行實名認證,身份信息核對之後才能註冊成功,覆診患者在線上系統有明顯標記,每次登錄也都需輸入身份信息或進行人臉識別,互聯網醫院建立線上電子處方簽名認證以及視頻雙認證流程,保證診療過程嚴謹性和合法性。
據林敏介紹,針對在線診療服務,國家層面已對醫療安全、信息安全、醫保基金安全等安全要素分別提出落實要求。在互聯網醫院監管方面,深圳也一直利用廣東省互聯網醫院監管平台,上傳診療信息。接下來,還將制定更具體的互聯網醫院監管規範。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content/202101/04/content_9724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