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導語:即將過去的2020年極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經濟社會发展形勢覆雜嚴峻。然而,在近一年的風雨洗禮下,深圳卻跑出了經濟“加速度”、蓬勃发展的ICT技術也激发了城市潛能。
上半年,深圳GDP12634.30億元,經濟增速從一季度的-6.6%到上半年同比增長0.1%,實現V形反轉。下半年,深圳經濟不斷回暖向好。據核算,前3季度,深圳實現GDP19786.98億元,同比增長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增速比上半年回升3.2個百分點,延續3月份以來的覆蘇態勢;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上半年、一季度分別提高3.6、27.5個百分點。
在經濟形勢持續不斷向好下,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設交出了亮眼答卷。
8月17日,深圳宣布已建成4.6萬個5G基站,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5G覆蓋全國領先。
11月17日,在由聯合國人居署、世界經濟論壇等聯合舉辦的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深圳市榮獲“全球使能技術大獎”。全球智慧城市大獎大中華區評審委員會秘書長毛輝東表示,深圳智慧城市先行示範的做法,為全國乃至全球樹立了典範。
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透視人類文明時空演進》(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公布。深圳在2020年的可持續競爭力由去年的第19位躍升至第9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名,也是內地惟一闖入前十的城市。
至此,深圳商事主體總量已達到350多萬戶; 2016年-2019年新引進近100萬人才;湧現出華為、騰訊、大疆、金蝶等一批深圳成長起來的頭部科技企業……
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之際回望深圳這一年的智慧城市建設不難看出: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法制環境下,創新的深圳就像一座雨林,滋養和发展了眾多科技企業成長;科技企業也在反哺著深圳這座城市,讓城市的雨林更“豐盈”、更“繁盛”。
日前,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佳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作為實有人口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深圳正以智慧城市建設和數字政府改革為重要抓手,努力推動數字政府、數字經濟和數字市民三位一體,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的城市典範。
第一板塊
智慧與城市
城市治理和发展需要“智慧”“數據”融通是智慧的基礎
深圳早在2010年便提出了“打造智慧深圳”的概念,而紮根於深圳的華為是國內最早進入“智慧城市”領域的科技企業之一。2013年,華為企業業務開始在全國走上助力城市智慧化建設的道路,其國內首個智慧政府項目在2014年落地深圳龍崗區。記者日前采訪了華為中國區政企業務副總裁、深圳政企業務總經理陳斌,在問及智慧與城市的關系時,陳斌表示,從智慧城市的維度看智慧,智慧就是要有數據,並且是要打通的數據。
陳斌說,城市的治理需要智慧,智慧的對應結果是提高效率,什麼能提高城市治理和產業行業效率?就是讓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的有效數據資源實現共享,讓這些融通的數據和新技術真正能提升產能、產值和效率。
陳斌表示,以如何更快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貸款、降低更多利率來說,企業有產供銷存等各方面的大數據,這些數據一部分在企業、一部分在政府、一部分在銀行,其分布在跨領域的多個業務部門中,如果能將這些數據打通,再加入AI精準算法,銀行就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對被貸款企業做精準畫像,從而能夠更快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放貸做好服務。
深圳以刀刃向內的決心改革政務
讓數據多跑路、讓服務更智慧
事實上,打通多方數據、讓數據多跑路,並讓其產生更大價值正是當前深圳在智慧城市領域積極探索並已成功實踐的方向之一。12月20日,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及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发布的《電子政務藍皮書:中國電子政務发展報告(2019~2020)》評選結果顯示,全國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指數排名深圳位列第一。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來,深圳首先用科技賦能,從2月7日起在全國率先推出了“深i您-健康碼”,創新推出了手機“亮碼”“掃碼”無接觸通行模式,到目前,“亮碼”行為已經超過4億次,實現了“一次申報”、“一碼通行”,同時借助大數據織密織牢防控網,為疫情防控提供精準助力。截至12月9日,“深i您”小程序累計注冊人數達2549.2萬,累計訪問量24.47億次。之後又先後上線“深i企-精準服務企業”平台和“抗疫惠企政策精準辦”的服務,讓受到疫情沖擊的企業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服務企業的溫度。
深圳還在通過智慧城市建設讓服務提速。以“秒批”改革為例,現在已成為了深圳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的金名片,目前,“秒批”政務服務已在人才引進等278個事項上成功實現。今年以來,深圳還推出了“秒報秒批一體化”新模式,創造全流程不見面、零跑動、全自動的政務服務,實現即報即批、即批即得。此外,深圳打造的“i深圳”統一政務服務APP,通過融合全市7786項服務,為市民提供“千人千面”精準化服務,推動政務服務由“網上辦”向“掌上辦”延伸,努力實現線下能辦的線上也能辦,線上能辦的掌上也能辦。
“數據會主導業務和管理流程发生積極變化。”劉佳晨表示,要以刀刃向內的決心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優化政府管理和服務。
城市“智慧”要結合應用場景
不斷打磨實踐才能讓智慧更成熟
“不是有數據中心就是智慧,智慧還包含了各個層面的內容,城市中的各項”智慧“是不斷演進的過程,不是最終結果。”陳斌告訴記者,數據打通融合的前提要結合具體的應用場景,要真正能帶來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陳斌介紹,以自動駕駛為例,目前,隨著自動駕駛技術发展,明年L4級自動駕駛轎車已能實現量產,但其距離真正上路和大規模商用還有一段距離,這時,停車場、碼頭園區和高速公路等封閉場所將成為最有價值的三大應用場景。
“比如,深圳汽車保有量已超過300萬輛,深圳商圈停車難、找車難一直是頑疾之一,可以先從地下停車場把自動駕駛應用場景做出來,通過將自動駕駛技術和數據打通,融合算法、數據及精準導航等技術,在停車場里反覆打磨,再結合適配的停車規則,未來,自動駕駛技術則完全可以率先在地下停車場實現商用,像自動尋車、一鍵泊車等能力都會離我們不遠了。”陳斌闡述了他認為未來可能的智慧化場景。
“掌握數據說明我們具備了利用數據的基礎能力,但是並不能保證治理質量的提升。”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東平說,技術只是輔助工具,從技術思維轉化為治理思維很重要,源頭治理才是根本。
作為先行先試的典範城市,接下來,深圳智慧城市建設將進入以數據為驅動的時代,各業務流程要實現和數據相匹配的變動,未來要走到業務場景和具體業務需求下,通過融合數據、算法、場景,不斷實踐、打磨,城市的“智慧”才能不斷成熟。
第二板塊
智慧城市发展階段
深圳智慧城市发展已邁入2.0 階段
從2010年提出“智慧城市”建設概念至今,十年的探索實踐、十年的創新发展,讓深圳的智慧城市发展走在全國前列。
深圳有能看、能用、會思考的“智慧大腦”;深圳有世界一流的軌道交通體系;深圳政務更便民,“指尖辦理”享譽全國;深圳的5G+AI創新應用也走在世界前列······不僅如此,日前,深圳從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350座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榮獲“全球使能技術大獎”,標志著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寶貴經驗已經登上世界舞台,距離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桿更近了一步。
在華為與第三方機構聯合发布的《智慧城市未來发展白皮書》中指出,智慧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階段實現、逐級衍化。它將智慧城市建設发展分成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智慧城市 1.0 階段:即簡單場景、基礎夯實;第二階段是:智慧城市 2.0 階段:指數據融合、平台先行;第三階段是智慧城市 3.0 階段:實現共建共享,自我演進。《白皮書》認為,當智慧城市的发展到達 3.0 階段時,城市就將成為一個具備自我演進能力的城市智能生命體。
有專家表示,如今,深圳智慧城市建設已經邁入第二階段,深圳政府堅持全市“一盤棋”、“一體化”建設原則,全力打造國家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市,從基礎設施到城市服務均有領先實踐應用。
回顧深圳這一年的智慧城市建設成果可以看到,深圳在資源治理、市民服務、產業发展等方面正並駕齊驅,並相繼實施了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海洋、智慧社區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成效顯著。
資源治理:
深圳智慧水務打造全面信息化新格局
深圳產業度集中高,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壓力大,深圳市水務局以水務信息化作為推動水務管理模式轉型升級、水務工程補短板、水務行業強監管、公共服務現代化的強力支撐。深圳市水務局結合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求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確定“數據信息全面獲取、水務要素全面集成、管理行為全面智能”的建設思路,確立了1個指揮決策中心、“智慧政務、智慧調度、智慧管理、智慧服務”4大智慧平台、N個應用模塊的“1+4+N”智慧水務總體框架。
智慧水庫方面,水庫作為深圳市重要的供水資源,深圳市水務局聯合華為將共同打造智慧水庫管理平台,利用5G網絡、無人船、人工智能等技術設備實現全自動監測報警、精準指揮、高效巡查等預期成效。智慧流域方面,城市流域綜合調度作為城市水務管理數字化轉型的創新探索,深圳水務局和華為及中國水科院將聯合搭建基於大數據和機理模擬的多維水務模型體系,將實現晴天維持河湖生態健康、中小雨減少初雨污染、大雨減輕內澇災害、暴雨確保城市防洪安全等預期成效。
市民服務:
深圳機場和地鐵為智慧交通立樣板
在市民服務方面,深圳交通落地了多個大項目,包括攜手華為推進的深圳機場和深圳地鐵兩大項目。
今年8月18日上午,深圳地鐵6號線、10號線正式開通,這是國內第一次單線全部應用華為城軌雲解決方案的地鐵線路,也是深圳首批5G全覆蓋地鐵線,更創造了國內軌道交通行業應用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綜合承載地鐵各業務系統的新紀錄。
深圳地鐵6/10號線采用了國內領先的華為城軌雲解決方案,它是國內軌道交通行業單線路首次應用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綜合承載地鐵各業務系統,改變了傳統模式下“煙囪式”的垂直體系架構,可實現ICT基礎設施資源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按需調配、即需即用、有效共享,並為深圳地鐵的智慧化應用奠定基礎,為未來的數智升級帶來全新動能。
在智慧工地建設方面,華為與深圳地鐵成功打造全球首個線網級工程數字化管理中心(CDMC),創新實現全城400多個地鐵建設工地的集中管控,全面提升城軌交通建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前,一支15人的監測隊伍,可能需要花上7天才能巡視完400多個在建工地,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只能抽檢。如今通過AI算法,安全隱患識別率提升約30%,日常巡檢工作量減少約35%,準確、全量識別出安全隱患,將問題及隱患識別降到分鐘級,極大提升工作效率。
在深圳機場,一張臉暢行無阻,旅客可全流程自助乘機;一張圖統管大空港,整合了終端設備、數據治理、行業應用等,“一體化”打通數字化。此外,深圳機場還顯著提升安全管理、機場運行和旅客服務效率等,智能機位每年讓260萬人次旅客免坐擺渡車。其背後也是華為和ICT技術的有力支撐。
11月4日,深圳機場集團與華為簽署新一輪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建立面向未來的持續緊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並发布一系列聯合創新成果。近兩年來,深圳機場攜手華為分兩期規劃建設了近100個智慧化項目,在國內率先推出智能機位分配、智能安檢通道等項目,全面實現5G全覆蓋並推出一系列5G場景應用,讓深圳智慧機場建設成為全國行業標桿。以VTT(Variable Taxi Time) 機場地面可變滑行時間為例:通過精準預測和智慧管理,VTT能讓每架飛機少跑1分鐘到2分鐘不等,每2分鐘可減少耗油約20公升,如果以每天1000多架航班計算,每年可減少1.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可真正達到資源最佳的分配。
產業发展:
深圳鯤鵬產業生態蓬勃发展
在產業发展方面,推動政企的智能升級,繁榮智慧生態是全場景智慧深圳建設的關鍵舉措。過去幾年,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華為與深圳各級政府在鯤鵬、昇騰、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諸多基礎產業領域開展全面的合作,共建創新中心,共同打造智慧產業的生態,從而為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五大未來產業、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发展提供支撐與加速度。
2019年12月,由深圳市政府與華為共同設立的鯤鵬創新中心在深圳灣科技生態園正式啟動,面積近5000平方米。今年1月10日,深圳市鯤鵬政務雲應用創新實驗室揭牌。今年 4月,深圳南山區人民政府與華為簽訂聯合发展鯤鵬生態戰略合作協議。
據悉,隨著AI算力需求的日益增長,鵬城實驗室還與華為共建鵬城雲腦II。11月19日,“鵬城雲腦 Ⅱ”取得了高性能計算領域最權威的全球性榜單IO500 測試中獲得全球IO500總榜第一名與10節點榜單第一名,這是國內科研機構首次奪得該排行榜榜首。
基礎設施:
數字基礎設施和物理基礎設施齊頭並進
以深圳光明區“三網絡四平台,三門戶兩中心”為核心的“智慧光明”信息化建設項目成為深圳構建智能數字基礎設施的典型代表。其中,光明區光明街道白花社區作為光明智慧社區建設的樣板點受到業界各方的關注。
據悉,“4321+X”是光明區“智慧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4”指的是融合政務網、視頻專網、物聯感知網和互聯網。“3”指的是面向治安、治理及服務三項社區業務。“2”指的是打造社區治安治理平台、社區治理與服務工作台。“1”指的是形成一個數據池和一套安全機制。“X”包括社區治安、社區服務、社區治理等多項業務。
在日前的第二屆中國智慧城市科學发展大會上,光明街道白花社區還憑借“4321+X”的建設理念和以人為本、以服務促管理的建設思路,從眾多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十大推薦案例。該榮譽是深圳光明區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獲得的又一重要行業獎項。
在物理基礎設施方面,深圳大學城的 Wi-Fi 6實現穩連接,高帶寬,簡運維,全覆蓋。今年10月22日,華為攜手深圳大學城正式啟用智慧科教園區網絡樣板點,這是國內首個規模采用Wi-Fi 6標準建設的智慧科教園區,融合了Wi-Fi 6、物聯網、人工智能等ICT技術,提供全場景智能聯接服務,是深圳大學城教育信息化轉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今年,深圳像這樣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典型案例不甚枚舉,因為依托華為等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深圳在建設智慧城市、发展數字經濟方面確實具有先发優勢。正如深圳市領導在“華為全聯接2020”上致辭所言:深圳堅持政企聯動、協同推進,堅持開放創新,全面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智慧城市,進一步推動了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人性化、品質化,實現了科技賦能、數字轉型、雲上行動,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的疊代升級,不斷提升城市治理和政務服務能力。
第三板塊
企業與城市
深圳將攜手科技企業 共建鵬城智能體
“一個好的城市現代化治理體系離不開科技的‘硬核支撐’,我們都知道深圳的科技創新是全國的一面旗幟,深圳緊緊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行業監管、基層治理和生態環境改善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積極成效。”劉佳晨說。除了頂層科學的規劃設計,深圳還有以華為為代表的眾多科技龍頭企業的助力,智慧城市應由政府攜手科技企業共建。
在今年9月舉辦的華為全聯接2020上,深圳市政府與華為聯合发布了共建鵬城智能體參考架構。雙方通過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城市級一體化智能體系,讓城市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為市民和企業提供主動、精準、智能、高效的城市服務,創建數字經濟的樣板城市。
此次发布共建的鵬城智能體將以AI為核心,以雲為基礎,通過雲網邊端協同,建設“數基、數網、數紐、數腦、數體”系列工程,打造數據驅動的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城市級一體化智能協同體系,引領未來深圳智慧城市建設。
據了解,深圳正在建設全市泛在連接的統一門戶、標準統一的城市數字底座和集約高效的城市智能中樞,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鵬城智能體,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的城市典範。深圳還與華為提出了未來5年的发展目標:力爭到2025年,將深圳打造為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鵬城智能體,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的城市典範。
近期,深圳將出台加快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的若幹意見,《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草案)》也將首次提請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對此,劉佳晨表示,接下來,深圳要將智慧城市建設和數字政府改革作為重要抓手,努力打造數字政府、數字經濟和數字市民三位一體的數字深圳。讓城市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讓市民共享數字生活、共創智慧社會。
“未來的深圳要像沒有天花板、沒有圍墻的展廳,讓世界各地來到深圳的人都能悄然細無聲地感受到深圳人的熱情和服務,無論是坐出租車、坐飛機還是坐公交,都能感受到深圳高科技帶來的便利。”陳斌最後總結道。
結語
城市已經成為人類創新和发展的发動機。正如《白皮書》所言,在不斷加速的信息化進程中,未來城市將成為一個有生命的、極其覆雜的運行體系,其體內生長著具有不同生理機能的系統,是一個各系統生長、融合、疊代的生命運行體系。
回看深圳這座城市,不僅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矚目的成績,更在今年的疫情中顯示出了超群的城市发展動力;深圳有創新的土壤、有優質的營商環境,還有一眾科技企業排頭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華為等科技企業的共建賦能下,深圳這座城市能通過智能調度每一個系統,能以個性化的服務迎合每一個市民的需求;城市里將遍布著傳感的網絡、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以及實現真正的全場景智慧,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典範。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012/28/node_A11.html#content_96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