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光明斬獲9塊“國字號”招牌
作者:宏博 姚天笑 汪婷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0-12-15 16:36
打造世界一流生態樣板城區,光明跑出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发展的優美雙曲線。

【識港網訊】“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這是如今走在茅洲河畔給人的感覺,從曾經的黑臭水體,到如今的集生態、休閑於一體的景觀河流,這背後是光明區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時,為守護住綠水青山所付出的努力。

美麗如畫的大頂嶺。
環保顧問進企業提供“上門服務”。

作為深圳最年輕的行政區,光明區始終將綠色作為最核心的发展理念和最閃亮的名片,並取得了豐碩的綠色发展成果。近日,光明區取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榮譽稱號,加上此前獲得的“國家綠色生態示範城區”、“國家綠色建築示範區”、“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國家海綿城市試點”等稱號,光明區一共獲得9塊“國字號”綠色招牌。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光明區在高速推進城市建設的同時,跑出了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发展的優美雙曲線。如今,“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這第9塊“國字號”綠色招牌,意味著光明區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充分肯定,也讓光明生態文明建設站上了新的起點。新的起點自然有更高目標,更新追求,光明區將繼續紮實推進工作,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福祉,不斷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一以貫之 對各項生態環境要素真抓嚴管

近年來,光明區一以貫之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區工作的重要位置,將生態文明建設與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步規劃、統籌布局,高標準編制《深圳市光明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9-2030)》,構建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生活、生態文化、生態制度與生態科技“1+6”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為光明區中長期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構建頂層設計。

按此部署,光明區高位推動生態文明示範區創建工作,成立由區主要領導“掛帥”的區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每季度研究一次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區委區政府自成立以來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議題百余個,形成全區上下齊心協力開展創建工作的良好工作局面。

光明區還緊盯各項攻堅目標對各項生態環境要素真抓嚴管:

河流水質精細化監管。加強水質監測分析,強化研判和通報;建立銜接互動機制,強化水質問題交辦、跟蹤、督辦、銷號4個環節的閉環管控;制定“1+16”涉水面源指引,全力推進各類污染源整治;今年1-10月,轄區15條主要幹支流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V類及以上標準。

空氣污染全方位納管。先後制定工地揚塵“1+6”指引、“揚塵八條”2.0版本,嚴格要求轄區313個工地執行“6個100%”;制定臭氧污染防控工作實施方案並配套4項工作指引,以臭氧前體物VOCs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為重點,從3個方面開展22項任務38項具體工作,全力遏制臭氧污染;今年1-10月,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4.3%,同比上升19.5個百分點,上升幅度全市各區第一;PM2.5濃度為1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9%,下降幅度全市各區第二;臭氧濃度為13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4%,下降幅度全市各區第三。

土壤污染源頭管控。有序開展受污染耕地調查及土壤環境估等工作,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

保持“利劍”執法監管高壓態勢。開展市區聯合執法、深莞交叉執法、夜間和節假日突擊執法、溯源執法,紮實做好各類污染源排查整治、“散亂污”企業整治、信訪投訴處理等工作。據悉,光明區在2019年淘汰低端落後企業125家、重污染企業5家,整治“散亂污”企業3000余家。今年1-10月,立案查處292宗(同比增長62%),查封7宗,移送行政拘留3宗,移送涉嫌刑事犯罪1宗。

在經濟建設和城市開发建設的同時,光明區始終全過程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注重通風廊道、生態廊道構建、生態環境修覆、藍綠空間保護,致力打造“藍綠本底、組團鑲嵌”“一心兩區、綠環縈繞”的世界一流綠色生態標桿城區。

創新突破

首創“環保顧問”制度

光明區能取得9塊“國字號”綠色招牌,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做出如此亮眼的成績,少不了在制度上的創新。光明區將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體制機制改革作為全區重要改革項目,通過強化制度先行、完善責任體系、健全監管模式、強化管理服務等方式,全力推進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機制改革創新。

光明區在全市率先構建了“1+1+N”基層生態環境保護與監管制度體系和“區-街道-社區”三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層層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將環保理念納入村規民約,使之成為社區居民的自覺行動。

通過打造環境問題发現、整治、執法“三張網”和水務管理網格,光明區讓環境問題形成閉環管理。同時,光明區不斷壯大生態環境監管隊伍,持續充實一線生態環境保護隊伍力量,組建百余人的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管隊伍,並組織2萬余人投入到水污染防治設施各項工程的建設、監管和維護管養工作。

光明區還逐步推進智慧化管控平台的成型,整合利用污染源在線監測等4個系統,新建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等6大系統,構建空氣質量、地表水環境和污水管網水質的“實時感知—超標報警—智能推送—處置反饋”業務的全流程監管,實現各平台資源數據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區首創的“環保顧問”制度,通過引進專業環保咨詢服務機構,為轄區相關企業、物業業主和管理人、產業園區管理機構及社區等環保責任主體免費提供環保咨詢服務,為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落地效率,打造優良營商環境,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為落實企業環保主體責任、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和完善環境治理體系,強化污染防治源頭管控,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光明區還建立了“環保主任”制度,組織企業環境保護直接負責人擔任“環保主任”,負責落實企業環境安全主體責任、組織開展本單位的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和培訓、配合環保部門執法檢查、建立健全單位環境管理台賬,完善環保資料和動靜態檔案等。“環保主任”制度的推行有助於為園區及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保駕護航。

協同发展

精心描繪光明“藍綠本底”

為加速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打造深圳北部中心,光明區經濟发展質量不斷提升。2019年,經濟總量(GDP)突破1000億元大關,增長8%,增速全市第一。產業結構更優質,新引進大疆科技等一批優質產業項目,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技術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发展。

在大力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光明同樣落足全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全區上下堅持五位一體統籌推進,對標國際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精心描繪光明“藍綠本底”,跑出了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发展的優美雙曲線。

“三年新建公園113座,公園總數達260座。” 依托生態優勢,光明構建“森林公園-綜合公園-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做到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0.85平方米,超全市平均水平,實現“500米見綠、2公里進園、5公里到達森林公園”,繪就“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的優美畫卷。

不僅如此,光明全區31個社區100%完成四星級宜居社區創建,1189個強基惠民項目及58個社區環境提升項目完成建設,43座垃圾轉運站及213座公廁完成改造,全面改善社區環境。光明區還因地制宜開展大美特色村落建設,實現“一村一景一韻”,同時還精心傳承都市人的農耕記憶,在城區中心地帶保有耕地1.52萬畝,其中基本農田1.32萬畝,面積全市第一。

未來,光明區將繼續努力打造高標準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牢牢把握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等重大戰略機遇,爭創生態宜居標桿,依托生態優勢,打造一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感受得到鳥語花香的生態樣板城區,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012/15/node_A10.html#content_964052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