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近日,記者獲悉,今年7月成功飛天的“深圳星”通信衛星,經過5個月的太空漫遊,全面轉入運營階段,截至目前,已服務近3000艘船和飛機。
亞太6D衛星旨在為亞太區域提供高通量寬帶通信服務,它在成功升空後,被命名為“深圳星”。該星從設計監造到投入使用,背後都有深圳科技公司的身影。
“深圳星”創下多個第一
亞太6D衛星是我國第一顆采用Ku/Ka體系的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衛星,也是東方紅四號增強型平台全配置首发星,還是世界上首顆為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定制的高通量衛星。
創下如此多“第一”的衛星,由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下稱“亞太星通”)及其股東單位參與設計監造,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歷時近4年、投資20余億元。
據悉,整星重量5550kg,衛星承載有效載荷重量近1000kg,是以往的1.5倍;星上轉发器設備1200余台,是以往的2-3倍;波束99個,是以往的10倍;艙內外共1500余根波導,為以往的6倍。亞太星通總裁李傑表示,“亞太6D衛星代表了目前我國民商用通信衛星研制的最高水平。”
今年7月9日,亞太6D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經過變軌操作和定點捕獲,7月17日定點於在軌測試軌位。隨後開始的軌測試工作,對衛星性能進行了驗證,最新結果表明亞太6D衛星及性能均滿足研制技術要求。
此後,衛星漂星至服務軌位東經134度,進行了在軌最終驗收。
亞太星通董事長程廣仁表示,“此次衛星成功发射,標志著我國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建設的良好開端,也是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的獻禮。”
讓網絡通信“上天入海”
今年10月29日,在金磚國家未來網絡創新論壇上,李傑以“空天資源新高地”為題進行演講,詳細介紹了亞太6D將為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人造衛星有氣象、勘測、軍事等多種類型,而通信衛星作為網絡通信的傳遞者,更成為各國发力的重點。比如馬斯克於2015年提出的“星鏈”,計劃在2027年之前发射4.2萬顆衛星用以提供互聯網服務,將天空連成星座。近來,SpaceX公司更保持平均每個月发射60顆衛星的頻率。
同樣是服務於通信,星鏈計劃发射的是低軌衛星,距離地面500-2000公里,而亞太6D則屬於距地面數萬公里的高軌衛星,兩類衛星各有所長,具體服務範圍也不同。其中高軌衛星的特點是覆蓋範圍廣,3-4顆即可實現全球通信覆蓋,其通信容量也相當於低軌衛星的整個星座,甚至更大。
據悉,亞太6D衛星以中國為核心,面向亞太地區,將形成東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全視場覆蓋。
李傑表示,比起傳統衛星,亞太6D還具有高通量的特點,即帶寬更大、資費更低、終端更小、通信服務門檻較低的特點,“簡單來說,高通量衛星有望改變行業規則,助網絡通信‘上天入海’。”
“截至今年12月,亞太6D衛星已服務近3000艘船和飛機。”李傑告訴記者,此外在補充地面通信網絡方面,高通量衛星也可用於無人機、高鐵、災備通信等方面,更將為4K等技術產生的寬帶增量需求服務。
在今年舉行的第22屆高交會上,亞太星通就展示了由高通量衛星參與的“天空地一體化森林火災監測、預警和指揮系統”解決方案。遙感衛星監測到災情後傳給地面信號接收站,並由指揮中心進行戰略分析。由於发生森林火災的地點極有可能是信號盲區,此時就需要高通量衛星出動,給無人機和直升機发射信號進行巡邏,迅速鎖定火情发生具體位置。
在新賽道搶占先機
成立於2016年的亞太星通,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聯合交通運輸部、深圳市政府发起成立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由“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並依托周志成院士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衛星應用院士工作站。
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新起之秀,亞太星通為航空、海事、陸地移動領域的客戶提供衛星通信解決方案及智能化、定制化增值服務,已初具國際影響力。“力爭通過10年努力发展成為一家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的百億級衛星應用龍頭企業。” 這是亞太6D衛星成功升空後,公司表達的願景。
事實上,深圳近年來发力航空航天,幾乎每年都有一顆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作用強的深圳參與制造的衛星上天。
2018年12月,深圳參與制造的鴻雁星座首发星发射成功。這是我國首個國家級商業航天項目,也讓低軌寬帶衛星系統建設實現了零的突破。我國打造天基互聯網邁出關鍵一步。
2019年9月,深圳參與制造的中國首顆極地遙感專用衛星成功发射。系統通過每天對極地區域的全覆蓋觀測,服務於國家北極航道開发和環境保護,有望解決我國自主極地觀測數據不足、長期依賴歐美的問題。
隨著新基建的一步步夯實,預計未來9年內,我國衛星行業產值有望達6000億-8600億元。“深圳正在航空航天新賽道努力搶占先機。”市航空航天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原文鏈接:http://szsb.sznews.com/PC/layout/202012/14/node_A02.html#content_96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