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導演李亞威: 用生命記錄生命
作者:深圳晚報記者:馬君桐   來源:深圳晚報    2020-12-11 16:37
1994年,李亞威從長春電影制片廠調入深圳市文聯,從事電影和紀錄片的藝術創作。作為導演,李亞威把自己心中的大愛都融入作品。她拍《深圳故事》系列,拍出深圳普通人的命運,以及都市喧囂背後的真情和詩意;她拍《百年中英街》《蛇口故事》,記錄深圳的歷史和天翻地覆的變化;她拍《一座敬仰文化的城市》《客家人》,展現出這個城市里的人文精神。她還紮根楚雄十幾年,用《火之舞》《中國有個暑立里》記錄下瀕臨失傳的彜族文化,為這個民族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識港網訊】2020年對李亞威來說是個豐收的年份,她一連推出7部紀錄片作品參加國內外獎項評選,均有所斬獲。這既是她近幾年投入創作結出的豐碩成果,也是她有“意”為之:“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這些作品和獎項是我送給深圳的一份禮物。”

著名導演李亞威。 深圳晚報記者 陳玉 攝

1994年,李亞威從長春電影制片廠調入深圳市文聯,從事電影和紀錄片的藝術創作。作為導演,李亞威把自己心中的大愛都融入作品。她拍《深圳故事》系列,拍出深圳普通人的命運,以及都市喧囂背後的真情和詩意;她拍《百年中英街》《蛇口故事》,記錄深圳的歷史和天翻地覆的變化;她拍《一座敬仰文化的城市》《客家人》,展現出這個城市里的人文精神。她還紮根楚雄十幾年,用《火之舞》《中國有個暑立里》記錄下瀕臨失傳的彜族文化,為這個民族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用腳步丈量

楚雄彜族的村村寨寨

2000年,李亞威受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聯委派,來到雲南省楚雄彜族自治州采訪拍攝扶貧幹部臧金貴的事跡,從此與楚雄、與彜族山寨結緣。近20年來,她走遍了楚雄彜族的村村寨寨,拍攝宣介這里的風土人情,與彜族父老鄉親結下深厚情誼。她和她的團隊不要報酬,搶救挖掘拍攝創作了《火之舞》《中國彜族大歌》《中國有個暑立里》等優秀紀錄片,在全國乃至世界引起很大反響。至今,她已幫助彜族拍攝了上百集的作品,將作品推到了國內外。

在李亞威獲得楚雄榮譽州民的頒獎詞中,有這樣兩句話:“她是個外鄉人,卻對楚雄情濃於水,帶著乳汁來,不銜半根草去……”她不僅為當地義務拍攝作品,還將自己的整個身心融入其中,捐款、扶貧、建文化室、培養人才……她還創建了楚雄技師學院影視學院並任學院院長,親自撰寫教學大綱。

在旁人看來,李亞威二十年如一日地無私奉獻非常令人欽佩,但對於她自己來說,記錄當地的彜族文化似乎成了她命中注定的使命,而那些奉獻,就像是在為自家人做一點理所當然的事情。

追求完美

作品比生命還重要

大家都稱李亞威為深圳的“獲獎專業戶”。僅今年,李亞威拍攝的紀錄片《鳳凰涅槃》榮獲了2020年第九屆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頒发的女性題材“優秀電視作品一等獎”(之前已榮獲中國紀錄片頒发的“長片十佳作品獎”);紀錄片《趙卉洲的故事》獲2020年第九屆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頒发的女性題材“優秀電視作品二等獎”;紀錄片《王文旺和他的老物件》榮獲2020年第五屆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紀錄片類最佳導演獎”和“民族影片國際貢獻獎”;紀錄片《雜技團》榮獲了2020年第五屆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紀錄片類最佳藝術效果獎”和“民族影片國際貢獻獎”……

“獎項不是唯一的。我要帶學生和團隊,所以必須樹立一個標桿,向精品致敬,向藝術的殿堂邁進。”李亞威說。她對人物、對人類发展史等皆感興趣:“我的很多片子都帶有人文色彩,我希望把人物和地方、民族、世界串起來。”

李亞威在拍攝的過程中從不偷懶,哪怕拍攝一個20分鐘的短片,都是多機位拍攝,積累了大量真實素材。不通路的山村,她堅持走過去。“確實是用自己的生命記錄他人的生命。”她說,“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我認為作品比我的生命重要。因為生命有一天會結束,但是作品仍然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會跟你一起消失。”

原文鏈接: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