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11月份深圳市環境衛生指數发布
作者:馬文琪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0-12-04 15:36
今日,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发布11月份環境衛生指數測評成績,在迎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檢查和特區建立40周年後,全市各部門、各區、各街道保持創文勁頭,堅持“標準不降、力度不減”,11月份深圳市環衛指數得分85.96,相比10月份上升了0.37,實現“四連升”。

【識港網訊】今日,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发布11月份環境衛生指數測評成績,在迎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檢查和特區建立40周年後,全市各部門、各區、各街道保持創文勁頭,堅持“標準不降、力度不減”,11月份深圳市環衛指數得分85.96,相比10月份上升了0.37,實現“四連升”。其中,現場考察指數得分87.45,上升了0.44,居民滿意度指數得分72.51,下降了0.31。福保、蛇口、園嶺、龍城和香蜜湖街道位列全市前五。

經過全面改造提升後的下坪環境園煥然一新。

大鵬福田南山領銜

你追我趕差距縮小

11月份各區排名依次為大鵬、福田、南山、光明、鹽田、羅湖、坪山、龍崗、寶安和龍華,排名變化呈現“三升三降”:光明、坪山、福田有所上升,龍華、羅湖、南山有所下滑。從區排名榜中注意到,各區指數得分總體有所提高,且分差不斷縮小,競爭越來越激烈,排名後三的龍華、龍崗、寶安之間分差不到0.15分,相比10月份,第10名和第1名間的分差縮小了2分。可以說,各區環衛指數排名“不進則退”,甚至是“小進也退”,如龍華區,11月指數得分84.52,同樣的分數在9月份還能排在第6,在11月就只能排在第10;再如光明區,9、10月份指數得分並未下降,而且還有小幅進步,但排名卻較9月份之前明顯下降,光明區區長劉勝對此高度重視,指示區分管領導督導,區城管局查擺失分點,組織各街道對城中村、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垃圾清運車、廣場公園5類短板場所開展重點整治,建立責任到人的獎懲機制和通報機制,每月對低於全市平均成績的測評點位責任人和單位進行通報和處罰,11月份光明區這5類場所得分均提高2.5個百分點以上,排名由第7上升至第4。這充分說明,各區對環境衛生工作越來越重視,力度越來越大,提升幅度也越來越大,只有持之以恒,找準問題,真抓實幹,才能長期保持好成績。

現場考察指數連創新高

城中村得分率首超八成

迎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檢查以來,深圳市環境衛生現場考察指數節節攀升,9、10月份連續創下新高,11月份再次突破,得分87.45,比10月份再提升了0.44。12類考察場所中,垃圾轉運站、城中村、天橋通道、公共廁所、垃圾收集點、垃圾清運車、集貿市場7類場所得分有所提升,並出現一批滿分考察點,比如城中村中的南湖街道漁民村、福田街道漁農村;轉運站中的沙井街道共和轉運站、南頭街道九街轉運站、西麗街道茶光村轉運站、龍城街道黃閣坑轉運站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市環境衛生的最大短板——城中村的考察得分首次超過80分。總體來看,全市環衛短板整治成效明顯,整體面貌持續向好。

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是各區領導堅持親自抓、親自行走、親自部署,以環衛指數為指揮棒,擺問題、查短板、找差距、抓落實,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掀起一股又一股的提升熱潮。如福田區自我加壓,區委書記鄭紅波要求“福田的環境衛生必須有中心區的擔當,始終表里如一”,並建立紅黑榜機制,要求每月排名37名後的街道黨工委書記在區委常委會議做情況說明,10月份做說明的沙頭、福田街道在11月排名均進入前20。羅湖區委書記羅育德要求轄區各街道“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對標對表,堅持數年,必見成效”,將環境品質提升作為常抓不懈的“持久戰”來對待。大鵬新區領導班子長期堅持開展“行走大鵬”活動,身體力行推動轄區面貌不斷改善。

精細管理初見成效

主體責任尚需壓實

環境衛生是一個動態過程,涉及點多、面廣、線長,必須全天候、全覆蓋、精細化管理,才能保持時時幹凈、處處幹凈。從環境衛生指數測評結果看,凡是城中村綜合整治以及硬件改造進度快、標準高的,得分排名往往靠前,如南山區、光明區等,反之,整治和改造進度慢、標準低的,得分排名則往往靠後,如龍華區、寶安區、龍崗區等;凡是精細化管理做細做實的,往往排名靠前,比如大鵬新區和福田區深化培訓督導機制,提升一線人員作業管理水平,排名持續靠前,反之,放松監管的,往往排名靠後,比如龍華區龍華街道和民治街道,招標要求環衛企業配置85輛和82輛純電動車,實際僅到位9輛和15輛,履約監管嚴重不到位,得分排名長期靠後。

城中村內設置的垃圾分類設施,智能方便。

從11月份的考察情況看,我市垃圾收集點、垃圾清運車、垃圾轉運站、城中村等短板通過持續不斷的整治提升,環境面貌有了明顯改善,得分率同比上升了5-10個百分點。但集貿市場、商業街、住宅工業區3類場所得分卻長期在80-85分徘徊,這些紅線管理區域和“門前三包”區域逐漸成為我市環衛管理新的短板。究其原因,關鍵是沒有充分壓實業主單位的主體責任。

近期,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組織各區城管部門到重慶、廈門、成都等地進行了考察學習,既看到了其他兄弟城市好的經驗做法和亮點,也发現了自身的不足。如重慶市的“門前三包”和“五長制”的落地見效、廈門市的“垃圾直運”模式和“以克論凈”考核方式、成都市的清掃保潔“八步作業法”等。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盡管創文工作階段性結束,但環衛提升永遠在路上,全市上下一定要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不斷對標國際一流城市標準,學習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做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努力把深圳打造成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桿。

11月份城中村環境衛生指數发布

城中村指數創新高 六亂一超痼疾猶存

今日,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同步发布了11月份城中村環境衛生指數測評結果。11月份深圳市城中村環境衛生指數得分為81.08分,比上月上升了1.83分,創下城中村環境衛生指數測評以來的新高。

從測評得分看,11月份城中村市容環境持續改善,特別是一些基礎較差的城中村,整治效果明顯,得分提高顯著。城中村環境衛生指數排名第一的區和街道分別是鹽田區和沙頭角街道,排名最後的區和街道是寶安區和東門街道。考察的530個城中村中,漁民村(南湖街道)和漁農村(福田街道)得分率達到100%,環境衛生面貌最好;而馬鞍嶺村(石井街道)、元芬老村(大浪街道)和彭屋村(馬巒街道),得分率只有50%-60%,環境衛生面貌最差。

從具體考察指標看,“六亂一超”問題痼疾猶存,得分率長期處於60%-70%,依然是“老大難”問題。此外,“路面散在垃圾”指標的得分也長期偏低。這兩類問題是制約城中村環境衛生進一步改善的關鍵。各區、各街道要進一步加大力度,除了落實環衛日常管理要求外,要花更大的力氣在壓實主體責任、建立長效機制、規範居民行為上,政府、企業、股份公司、居民商家形成合力,徹底解決市容環境頑疾,實現城中村高標準、常態化管理。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012/04/node_A08.html#content_958881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