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這位收藏家給記憶中的老香港著色
作者:秦凡洛   來源:橙新聞    2019-01-30 11:48
中西古籍藏家、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處博物館專家顧問林準祥博士出了一本新書。

【識港網訊】中西古籍藏家、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處博物館專家顧問林準祥博士出了一本新書,他從上千張個人收藏的舊照中,精選近三百張香港彩色快拍照,編成了這本珍貴的影集圖書《Old Hong Kong In Colour》。

早在大概七個月前,林準祥就出版了同類型中文書籍《黑白以外——五六十年代香港彩色快拍》,當時那本書收錄了二百多張彩照。

「那本是2018年春節出的,反映也非常好,出了沒幾個月,第一版就賣完了。同出版社聊過之後呢,很多讀者都希望再出一個英文版。」於是,林準祥就馬不停蹄地籌備這本英文版的香港彩色快拍集。

七個月後,《Old Hong Kong In Colour》出版了。新版書籍不單擴展了容量,而且大部分出版過的相片都經過林準祥重新修復製作,呈現效果更加精良,相片編排順序也重新洗牌,還專門請來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Peter Cunich撰寫了介紹文章,這與中文版大有不同。

新書分為九個章節,從街景、人文、建築等多方面綜合呈現五六十年代的老香港面貌。林準祥為每個章節重新寫了介紹文章,力求為讀者還原歷史記憶,描繪故去的真實。

「譬如這張漁民打魚相,很多人不知道那個時代是怎麼打魚的。其實,漁民會用竹枝做個網,這是最原始最環保的,將網放在水中,等魚游到網中,竹枝就一縮,將魚收上來。」林準祥向我們詳細講解了以前特別的打魚方式。

五六十年代,香港正經歷戰後重建,經歷了劇烈的變遷,也為七八十年代的經濟起飛打下了基礎。

一方面,社會景觀百廢待興,舊建築還未被拆除;另一方面,重建工作積極開展,新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整個香港呈現出新舊交替的特別面貌。書中的三百多張照片就如實記錄了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情況。


林準祥特別介紹了一張山頂餐廳舊照:「這張是現在的山頂餐廳,英文是Peak Café,以前這裡叫作the Peak Lookout,觀景台。當時沒車上山頂,那怎麼辦呢?兩個苦力抬一個座椅,抬著西人上山頂。他們累了就在這個公園休息。後來就建了個頂給他們。1947年,有公司買了這個位置叫Peak Café,這張相片剛好攝於1948年,非常罕見,現在的Peak Café都沒有這張相片了。」


山頂餐廳 Peak Café

同樣罕見的,還有另一張上環樓群建築相片。林準祥指著相片中的黃色建築物:「這是大公報在上環的報社位置,樓頂的『大公報』字樣清晰可見。不知道《大公報》會否有這張彩色相片,黑白照片或許會有,但我估計彩色相就未必。」


為什麼這樣講呢?林準祥詳細解釋了彩色相片的與眾不同之處。

原來,那個時代的彩色快拍,有些不是相片,也不是明信片,而是幻燈片的底片。幻燈片可以直接投影出來欣賞,多數人不會印出來,這就意味著大部分幻燈片是單一保存的,這就體現出了彩色舊相的稀有性。

「黑白相很多藏家都有,這個也有,那個也有,最後大家有的都一樣,重複的很多,而彩色相是獨一無二的。」


除了街景建築,本書還收錄了相當多的人物照和生活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時候的變化劇烈,香港居民的生活也比較艱苦,大家都很拼搏,但又很開心。你從相片中可以見到人們是很有希望,還有很多小朋友都周街走。」林準祥解釋當時的社會正經歷「嬰兒潮」,戰後家家生很多小孩,小朋友的人口比例佔到全社會的三分之一,所以很多相片中都有小朋友的面孔。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1/25/010108651.shtml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