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針對疫情給深圳實體商業零售市場的沖擊,深圳主動作為精準施策,從供需兩端發力,打出一套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回補的“組合拳”,持續為消費市場註入新動能。目前,深圳重點商圈人流量穩步回升,消費市場逐步回暖並持續向好,呈現出“恢復性”增長勢頭。記者從深圳市商務局等相關部門獲悉,上半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40.1億元,同比下降14.8%,但較一季度回升8.1個百分點,降幅逐月收窄。
零售行業韌性較強
疫情發生以來,深圳出臺了系列促消費穩增長措施,各區相繼向全市分批次發放了共計約5.5億元的零售、住宿、餐飲、汽車等電子消費券,激活了居民的消費興致,提振了消費信心。據統計,上半年,深圳實現商品零售收入3256.25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5%,同比下降13.8%,較一季度回升8.1個百分點。
零售百強企業韌勁足,恢復速度明顯高於市場整體水平。上半年,深圳零售百強企業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整體增速高3.8個百分點,近四成企業保持正增長。疫情期間,需求和供應鏈受影響較小的生鮮食品、日用品、消費電子產品、防疫物資及醫藥、高端汽車等表現較好,有的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50%,甚至達100%。
疫情期間,不少商貿企業轉變思路,危中尋機,積極發展雲購物、雲配送,探索社交電商等商業模式,拉動業績加速恢復甚至實現正增長。上半年,全市限額以上網絡零售額增速大幅好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如剔除線上家電商品的拖累,則增速有望超過20%。
餐飲市場加速恢復
受疫情防控勢頭逐步向好影響,餐飲市場加快復蘇,到店就餐人數穩步提升。上半年,深圳實現餐費收入383.90億元,同比下降22.6%。其中6月份,餐飲業營業額已經恢復至去年同期的九成左右,上半年降幅較一季度大幅提高23.7個百分點。
分月看,1至6月限額以上餐飲企業餐費收入分別下降7.4%、68.4%、48.7%、27.7%、13.9%、10.5%,餐飲收入連續4個月好轉。
“外賣送餐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對餐飲企業的沖擊。上半年,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實現網絡餐費收入18.90億元,占限額以上餐飲業餐費收入15.9%,同比增長40.0%,拉動限額以上餐飲企業餐費收入3.3個百分點,占比較上年同期高10.1個百分點,增速較上年同期高43.6個百分點。
重點消費領域迎來反彈
隨著疫情穩定向好,市民消費力逐步釋放,消費熱點行業展現出了良好的恢復彈性。據統計,一季度以來,汽車、日用品、金銀珠寶和化妝品類零售額增速分別回升了17.4%、15.2%、15.3%和11.4%。其中,寶馬、雷克薩斯、特斯拉等高端品牌汽車率先實現正增長,全市燃油車銷售均價(不含稅)仍保持在30萬元以上,智能手表和藍牙耳機等可穿戴設備零售額同比增長109%,黃金飾品(受益於黃金漲價)、中高端化妝品等銷量也不斷提升。
汽車消費回暖勢頭強勁。疫情對深圳2月份汽車消費市場的影響最為嚴重,當月零售額不足其他月份的2成,此後汽車消費市場逐步回暖,零售額降幅不斷收窄;5月在消費券的帶動下,汽車零售額增速首次出現正增長;6月,雖汽車零售額同比再次出現下降,但當月實現汽車零售額97.57億元,是上半年零售額最大的月份,環比增長5.3%。
進入下半年,深圳7月初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促進消費增長的若幹措施》,聚焦當前制約消費增長的“堵點”、聚焦企業應對疫情中存在的“難點”,提出了7大方面共20條促消費具體舉措,助推市場加速復蘇。7月31日晚,為期1個月的第二屆“鵬城八月歡樂遊購”促消費活動拉開帷幕,市區聯動、百家商圈,並安排7億補貼鼓勵市民購買小汽車、家電數碼智能產品,通過政府搭臺、銀協聯動、企業投入、財政支持,為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優惠,並為線下實體商貿企業創造發展機遇,以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內需,激發消費活力,帶動消費市場增速轉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