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圳40年】财政“五大對沖”增經濟韌性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0-08-06 10:51
深圳財政以“五個對沖”著力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有力維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產業復蘇逆勢突圍。

【識港網訊】在新冠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下,深圳上半年GDP同比增長0.1%。記者昨從深圳市財政局獲悉,上半年深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31億元、同比下降4.7%,降幅較一季度大幅收窄8.1個百分點,收入走勢好轉。深圳財政以“五個對沖”著力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有力維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產業復蘇逆勢突圍。

以減稅降費讓利對沖企業經營壓力

“深圳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降幅逐步收窄,整體走勢好於其他一線城市,在多重減收壓力下,深圳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竭盡所能讓利於企業。”據深圳市財政局負責人介紹,上半年,深圳全面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負近530億元。其中,新增減稅政策為企業減負185億元;實施降費政策為企業減負超過340億元,包括落實階段性減免社保費政策,減免社保費約230億元,減免醫保費約62億元。

另一方面,市財政部門聯合稅務、社保、衛健等部門,主動謀劃深圳“惠企16條”等系列優惠政策,精準做好“自選動作”,上半年為企業減負超230億元。其中,減免稅費超90億元,包括發放穩崗返還資金48.9億元,對市區兩級政府和國企物業免除2個月租金約14億元,對物業服務企業實施補貼5.2億元,為22萬戶企業發放汙水處理費補貼1.1億元、代繳基本電費5.7億元,減免文化事業建設費和港口建設費3.5億元。此外,緩繳稅費超140億元,包括為企業辦理延繳社保費和醫保費、緩繳住房公積金、延期繳稅等。

以開源挖潛對沖減收壓力

今年平衡財政收支壓力進一步加大,根據財政部要求,深圳積極盤活存量資金資源資產,在不給市場主體增負前提下,確保每一分非稅收入都應收盡收。

市財政部門全面梳理辦公、住宅、產業用房、商業物業等“家底”,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盤活增收。上半年,市區兩級盤活資產等一次性收入150億元,拉動財政收入增長7個百分點。此外,還統籌盤活閑置沈澱資金2.2億元,用於疫情防控和疫後穩增長等領域支出。

以堅決“過緊日子”

對沖收支平衡壓力

記者從市財政局了解到,2020年預算編制中,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經費39%,減少新增項目經費安排78億元。執行中,再組織壓減預算資金34.3億元,為保障重大政策落地和民生事業發展騰出更多財力空間,確保將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在編制2021年預算時,該局較往年提前1個月啟動,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所有預算收支全部納入財政評審範圍,逐一“過關”。

“節用”是為了“裕民”。市區財政部門今年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已下達疫情防控資金41.5億元。上半年九大類民生支出1405.6億元,占財政支出比重達71%。尤其加大教育投入,全市安排教育支出826.5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19.3%。

以用足用好政府債券

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特別是軌道交通、5G基礎設施等一批大項目成為經濟的“定海神針”。

深圳市財政局負責人表示,地方債對穩投資起到重要作用。財政部今年下達深圳各類政府債券資金625.1億元,比上年增長一倍,我市已分3批次發行提前下達新增債券303億元,主要投向汙水垃圾處理、衛生健康、大灣區建設等重點領域。

市財政部門於去年第四季度即提前開展了今年債券項目儲備與申報工作,第一批專項債於1月13日成功發行,成為全國率先發行2020年專項債的地區之一。

以資金直達基層

對沖“三保”壓力

今年,我國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資金直達市縣基層,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

目前,中央下達深圳直達資金共151億元。深圳財政嚴格執行這一特殊轉移支付,當“過路財神”,卻不當“甩手掌櫃”,強化指導、全程跟蹤,確保科學分配和精準下達,資金重點用於光明科學城、深汕合作區鄉村振興戰略、平湖醫院、深汕西高速路改擴建以及各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