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圳40年】 厚植創新創業沃土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0-08-04 13:00
一線城市經濟半年報出爐,作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城市,深圳拿下半程冠軍。目前深圳商事主體總量和創業密度,已連續多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識港網訊】近日,一段關於海口市政協委員、企業家袁慧鷹的報道引起廣泛關註。這位企業家以在深圳的親身經歷,指出深圳營商環境的優越性,由衷感嘆深圳政府服務意識“深入骨髓”,創業者猶如享受“五星級服務”。

事實上,深圳一直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來抓,不僅深受創業者企業家們的認可,也成為不少城市對標的樣板。一線城市經濟半年報出爐,作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城市,深圳拿下半程冠軍。為何是深圳?有專業人士分析指出,深圳良好的市場氛圍、創新生態和營商環境讓創新企業迸發無限活力和生機,讓深圳經濟無懼風雨更顯堅韌。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深圳新登記商事主體237209戶,同比增長1.3%,其中,新興產業企業同比大幅增長38.5%,表現亮眼。目前深圳商事主體總量和創業密度,已連續多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是最適合創業的城市”

雲天勵飛CEO陳寧博士在很多場合都說過同樣一句話:“深圳是最適合海歸創業的城市,沒有之一。”

十多年前,陳寧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就夢想設計一系列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打破國際壟斷。面對回國創業選擇哪座城市的問題,他們調研後發現,深圳是最適合海歸創業的城市:絕大多數是移民人口,造就開放包容環境。“尤其是‘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我很喜歡。”陳寧說。另外,深圳有完整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條,與未來人工智能芯片方向完全匹配。

2014年8月27日,身在美國矽谷的陳寧,通過龍崗區人才辦的協助,花了4個小時就在龍崗註冊了“深圳雲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陳寧一直感嘆,這種辦事效率“在國外是完全無法想象的”。

創業之初,他們“人臉識別、秒級定位”的“異想天開”並沒有得到投資人的認可,公司成立9個月,雲天勵飛沒拿到一分錢融資,舉步維艱。

此時,深圳市政府的人才計劃給了雲天勵飛發展的轉機。2015年,陳寧團隊獲得政府4000萬元的資金支持,為雲天勵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陳寧說,當時雲天勵飛只是一支純海歸、只懂鉆研技術的團隊,沒有任何背景,卻能夠順利在龍崗公安分局落地第一套樣板工程。現在看來,之所以能夠落地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裏是深圳。

從2018年開始,雲天勵飛成為市主要領導的掛點服務企業。市領導多次帶隊到雲天勵飛調研指導,聽取企業發展規劃,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這讓陳寧團隊清晰感受到深圳支持科創產業的態度和決心。

陳寧說,今年是雲天勵飛的關鍵之年,已經完成Pre-IPO輪融資後,雲天勵飛正式開始上市計劃。市主要領導多次會見陳寧,表示市政府將全力支持人工智能產業,支持雲天勵飛的發展。

陳寧感慨,在深圳看到了很多“不可能”。“不可能”的背後就是深圳的經濟特區精神。開放、創新、包容、敢拼、透明……深圳的經濟特區精神不在政府下發的文件裏,不在厚厚一沓的匯報裏,而是體現在每一次辦實事的過程中,體現在政府領導每一次深入企業的調研裏,體現在對企業每一個困難的回復和安排中,讓企業家特別暖心。

雲天勵飛能在短短6年時間,成長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既離不開他們對技術孜孜不倦的追求,更離不開深圳這塊為創新提供無限可能的“土壤”。

“深圳幫助微芯渡過‘生死關’”

“跋山涉水,風雨無阻。”2019年8月11日,微芯生物董事長魯先平在朋友圈發布一條動態。當天,魯先平在上交所敲響微芯生物的上市鑼,成為科創板“創新藥第一股”。

在美留學期間,一直專註於新藥研發領域的魯先平,看到當時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落後,就一直想著有朝一日回到國內創業。為了讓中國能擁有自己的原創新藥,魯先平帶領團隊來到了深圳,創建微芯生物,專註於原創小分子藥物的研發,一幹就是19年。

“這個行業看似美麗,實際上非常艱辛,飽含風險。”魯先平說,十幾年前融資不能完成的時候,微芯不得不砍掉海歸團隊60%的工資渡過難關。在最困難的時候,深圳市政府和各級部門非常關心和支持他們,國家863計劃也支持他們,鼓勵他們堅持做下去。

2009年,受到藥品管理法及註冊管理法“研發型企業不能委托加工”的規定限制,微芯生物面臨極大成本壓力,深圳市政府為微芯生物代建產業化基地,幫助微芯生物渡過了“生死關”,為微芯生物完成西達本胺這一中國裏程碑式原創藥的臨床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撐。

如今,微芯生物已由早期的研發型企業,成長為一家以核心技術為創新引擎的現代生物醫藥上市公司。魯先平說,回望來時的路,創新創業的征程上,他們並不孤單,華為、騰訊、微芯生物等不同領域的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民族企業,在深圳從零做起,成長壯大,如今參與全球競爭,親歷和見證了“深圳創新的速度與力量”。

創業沃土培植優質企業

權威機構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指數顯示,深圳一直位居第一梯隊。據統計,今年1至6月,深圳新登記商事主體237209戶,同比增長1.3%。其中企業151144戶,同比增長14.9%。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7234戶,同比上漲38.5%。目前,全市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253.4戶,擁有企業159戶,商事主體總量和創業密度,已連續多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今年,深圳推出有著“一號改革工程”之稱的《深圳市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任務清單》,涵蓋14個重點領域,提出210項改革舉措,全面打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軟實力不斷提升,主流媒體紛紛為深圳打call。科技日報資深記者劉傳書目睹雲天勵飛、微芯生物在深圳的誕生、發展和壯大。他認為,這幾家企業都是高新技術企業,選擇深圳是因為這裏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既有良好的產業環境,更有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環境。同時,深圳市場經濟環境也是最好的,政府只做場地維護者,不做裁判員,更不會下場參賽。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所長劉國宏表示,縱觀深圳40年來的產業發展,從最初的“三來一補”起步到高新技術產業崛起,再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歷經了一輪又一輪的轉型升級和叠代發展。一批又一批的創新型企業,得益於深圳良好的市場氛圍、創新生態和營商環境,就如同種子撒在肥沃的土壤,迸發了無限生機和活力。諸如雲天勵飛、微芯生物等初創企業,在深圳落地生根,在短短幾年內迅速成長並發展壯大,引領行業發展甚至催生新業態新產業。簡而言之,全球範圍內知名的創新生態——優渥的土壤,國內城市中最多的市場主體——眾多種子,改革開放後最先的市場探索——“不找市長,找市場”的市場氛圍,共同構成深圳經濟成色和GDP含金量,培育和成就了深圳創新企業和創新型經濟蓬勃發展。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