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建立大灣區一體化的傳染病防控體系
作者:記者 張玲 劉慶康 楊浩翰 實習生 關天宇   來源:深圳新聞網    2019-01-18 13:56
黃險峰建議,在深圳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傳染性疾病區域性研究中心,建立P4實驗室,提升整個灣區的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傳染病實時監測平台;啟動粵港澳大灣區疫苗防護的聯動機制,由政府牽頭主導並監管,引入民營資本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疫苗研發和生產制備中心,保障大灣區疫苗的有效供給;完善醫療教育互動機制,促進醫療人才交流。​

[識港網訊]​1月17日上午,深圳市政協六屆五次會議進入大會發言環節,政協委員黃險峰就粵港澳大灣區傳染病防控體系的建立提出了建議。

黃險峰在發言中提到,深圳作為國內口岸最多的城市,對外交往頻繁,在登革熱、禽流感等傳統傳染病和寨卡、埃博拉出血熱等新發輸入性傳染病防控方面面臨較大壓力。2017年全市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464.27/10萬,同比上升21%,高於全國(222.06/10萬)、全省(346.71/10萬)平均水平。

自2003年“非典”疫情以來,深港澳疾病防控和醫療救援協作制度建立起來,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澳門衛生局建立了深港、深澳傳染病疫情信息定期交流制度,每月交流法定傳染病疫情報表和重大傳染病疫情以及跨境個案等相關信息。三地共同成功應對和有效防控了流感和人禽流感、手足口病、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征、登革熱等重點傳染病,為保障三地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目前粵港澳地區尚未建立長效、聯動、迅速應對的傳染病監測平臺。黃險峰說,以深港為例,深圳市疾控中心信息與數據需發函通過廣東省疾控中心中轉,到達香港特別行政區食物及衛生局下屬衛生署,繼而中轉至衛生防護中心,而該中心信息與數據同樣需要省疾控中轉,關於疫情數據交換也是通過電子郵件月報方式交流,鏈條過於冗長,時效性大打折扣。傳染病信息化錄入和上報的及時性,制約了多病種、多因素聯合監測,無法實現疫情信息共建與實時共享,勢必會導致對疫情研判的滯後,不利於疫情控制。

此外,尚無區域性傳染病研究中心;三地對疫情的統計標準存在差異;疫苗研發不足,缺乏疫苗防護的聯動機制;醫療教育互動機制不完善。

黃險峰建議,在深圳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傳染性疾病區域性研究中心,建立P4實驗室,提升整個灣區的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傳染病實時監測平台;啟動粵港澳大灣區疫苗防護的聯動機制,由政府牽頭主導並監管,引入民營資本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疫苗研發和生產制備中心,保障大灣區疫苗的有效供給;完善醫療教育互動機制,促進醫療人才交流。

责任编辑:w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