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社交恐懼?這五本書幫到你!
來源:橙新聞    2020-07-23 10:21
不擅言辭、習慣自處⋯⋯內向者在人際交往中是否一定吃虧?新一波疫情來襲,當大家在家中辦公時,不妨讀幾本書來緩解一下自己的「社恐」症狀,為將來自信滿滿地出門做準備吧。

【識港網訊】在溝通方式越來越便利的當下,卻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聲稱自己患上廣義的「社交恐懼症」,顧名思義,即對社交或接觸陌生人感到恐懼。

新一波疫情來襲,當大家在家中辦公時,不妨讀幾本書來緩解一下自己的「社恐」症狀,為將來自信滿滿地出門做準備吧。

《被討厭的勇氣》

就算別人都討厭你,難道就代表世界末日的來臨?哲學家阿德勒認為,其實你完全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去對待周遭的事物。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阿德勒出生於維也納,是一位醫師、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並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研究過程也應該以個人的特殊心理經驗為對象。阿德勒的學說讓心理學從「生物性」轉向「社會性」,對心理學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許多治療學派也都引用他的學說,他更被奉為家族治療的鼻祖。

「當你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也就擁有了擁抱世界的動力」,他說。

圖:《被討厭的勇氣》書封

《讓你說話更有趣的40個技巧》

不敢社交,可能是因為從社交中沒有得到好的反饋,也有可能是你拋出的內容對對方而言,其實寡然無味。那麼,要如何成為講話有趣的人呢?

本書指出,有趣的說話技巧,強調的是「思考的方式」並且「考慮對方的立場」,讓談話進行得輕鬆愉快,只要對方放鬆心情,自然覺得跟你說話很有趣。

書中請大家調整原本就會的8個說話技巧,學習5個「非語言表達方式」,如「腹式呼吸」、三秒左右的眼神接觸、「烏鴉訓練法」等,更特別列出22個實用技巧,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指出,除了「說」,也要同步加強「傾聽」技巧,這就是打動對方最大秘訣。

跟著這本書一起操練起來吧。

《改變自己的藝術》

如果你捫心自問,想想社交恐懼症的自己到底是在恐懼什麼,或許會發現,你最恐懼的其實是自己的表現未盡人意,因而被否定。

和《被討厭的勇氣》類似,《改變自己的藝術》提供22則練習,希望將社恐人士從不安全感中拯救出來,這樣即使將來面對逆境,也可以用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作者表示,「本書每章的篇幅都不長,也不一定要照順序來讀,因為我的目的是用哲學來鼓勵大家勇於改變,而不是讓人以為改變很困難。所以,放輕鬆些,不要浪費力氣去牢記什麼名言金句,只要記住:『改變自己』是一門人人都能輕鬆上手的藝術。」

圖:《改變自己的藝術》書封

《內向者溝通聖經》

不擅言辭、習慣自處⋯⋯內向者在人際交往中是否一定吃虧?

這本書給了否定的答案。翻開本書,被譽為「內向型人格之王」的作者,為內向者量身打造了簡單易行的「4P」法——Preparation(準備)、Presence(展示)、Push(推動)、Practice(練習)。通過這四個步驟,你將發掘出自身的優勢,獲取「安靜的力量」,輕鬆搞定職場中的種種難題。

調查顯示,超過四成的商業領袖都是內向型人格,其中不乏巴菲特、比爾•蓋茨這樣的精英,內向者的優勢一點兒也不比外向者遜色。只要用對方法,內向者一樣可以閃閃發光。

圖:《內向者溝通聖經》書封

《高敏感社交天賦》

「高敏感族」(HSP)往往具有這4項共通特質:1)進行仔細且深入的資訊處理;2)容易接收過度的刺激;3)情緒反應強烈,特別容易與他人產生共鳴;4)些微的刺激也會造成影響。據了解,不分國家、年齡、性別,整體人口中有15-20%的人為高敏感族。

高敏感人士如何把握自己的性格特點,更好地進行社交呢?作者在書中分別介紹高敏感族的特質、不安和恐懼的原因,列舉30則「女性高敏感族」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困境,告訴高敏感族如何減輕內心的不安,並引導高敏感族接受自己的特質,邁向幸福。如果你剛好是「高敏感族」,這本書應該可以對症下藥。

圖:《高敏感社交天賦》書封

橙新闻: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7/21/010155868.shtml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