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之前的文章寫過幾款老北京點心:薑汁排叉、糖火燒、咯吱盒、牛舌餅……老北京人管點心叫「餑餑」,賣點心的店舖就叫「餑餑舖」。一吃北京餑餑,北京就成了北平。為了一嘗京味下午茶,去年冬天我的北京遊終於成行。近日翻看照片,我不禁企盼再與北平餑餑舌尖上相見。
北京同學告訴我,當地有一家專營宮廷糕點的餑餑舖,致力恢復老北京失傳的點心,當時我從高鐵出來,就直奔那裏。黑色的牌匾金色的招牌,六扇朱紅色雕花金紋的木門,極富宮廷氣質,門外掛着兩串木製幌子,幌子上畫着餑餑,代表這是家餑餑舖。店內布置也模擬了當年宮廷皇室的裝飾。紅木方桌,帝王色絲綢包着坐墊,桌上擺着捧盒,桌後的邊櫃上,正中央放着一架掛鐘,左右各有三個花瓶,依次為雞毛撣子瓶、掛帽瓶和茶葉瓶。天花板上掛着一盞子母燈,又叫六角雲盒。
吃宮廷下午茶,氛圍很重要。店內有一張富麗堂皇的羅漢床,形似龍榻,我如願以償體會一番躺在龍榻上吃下午茶的皇室範兒。茶點單上的餑餑,數量之多超出我的想像,挑挑選選,最後點了三清茶、孫尼額芬白糕、馬奶子糖蘸和七星點子餅。
吃餑餑,須得有好茶來佐味。乾隆皇帝最愛三清茶,當年雅興高漲時還用雪水煮過三清茶。這款茶以西湖龍井為主料,加入了梅花、松子和佛手三樣清品,清清爽爽,有意境又養生。孫尼額芬白糕的表面用紅色山楂和綠色青梅點綴成一朵小花,甚是悅目。這是滿族的一種傳統奶糕,「孫尼額芬」在滿語裏的意思就是奶糕。
這家店傳承滿漢餑餑,我分不清楚兩種餑餑的區別,只能參考點心單上的註解。意外發現馬奶子糖蘸竟是「薩其馬」的別稱,薩其馬亦屬滿洲點心。唐魯孫說過,滿洲點心的特色是不用豬油、牛油,而用奶油,故而馬奶子糖蘸奶味十足。老闆告訴我,京城餑餑實有幾百款,他們目前只恢復了其中幾十款。由於工藝太繁複,有些點心做的時候要把一塊麵揉上千次,費時費力,所以失傳了。
回想上次行程未免匆匆,雖然見識了京城餑餑舖的模樣,淺嘗了幾款餑餑,「我想吃遍京城餑餑」的願望唯有留待下一次北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