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區塊鏈與中國經濟的未來
作者:張立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2019-12-05 14:47
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區塊鏈技術發展。中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識港網訊】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區塊鏈技術發展。中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2019年11月17日,浙江湖州,由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子學會、德清縣人民政府、湖州莫干山高新區管委會共同組織的“2019國際區塊鏈大會”在德清盛大召開。(視覺中國圖片)

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消息傳出後的第一個交易日,A股逾百只概念股漲停,上市公司中六分之一號稱與區塊鏈有關!政治局集體學習的消息發布後,對虛擬貨幣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天內比特幣的價格從7600美元上漲到1萬美元,上漲超過30%,成交量增加3倍以上,迅雷(研發區塊鏈技術的公司)的股價上漲107.8%。

有媒體梳理發現,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技術前沿一直是重要內容。這次政治局學習以及之後的政治表態,專門強調“區塊鏈”,則為區塊鏈的發展和應用打開了想象空間。並且讓“區塊鏈”走進大眾視野,成為金融資本、實體經濟和社會輿論共同關注的焦點。這對於中國大力發展數據底層基礎設施極其重要,為中國率先進入數據時代奠定了基礎,為中國整合孤島數據提供了政治背書。

什麽是區塊鏈?

從技術層面來看,區塊鏈涉及到數學、密碼學、互聯網和計算機編程等很多技術問題。但從應用視角來看,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數據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

跟傳統的分布式存儲有所不同,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區塊鏈每個節點都按照塊鏈式結構存儲完整的數據,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將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分成多份進行存儲。二是區塊鏈每個節點存儲都是獨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識機制保證存儲的一致性。

此外,數據時代必須突破的一個限制,是不同數據的整合。唯有將數據串聯起來,才能發揮出大數據的威力。但是現實生活中,目前的數據非常碎片化,分散在不同的部門、企業手中,因為各自的利益無法實現合併。孤島數據就如同不斷被截斷的高速公路,汽車是跑不快、跑不遠的。

在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陶冬看來,區塊鏈是一個數據系統,憑藉“不可篡改”、“共識機制”和“去中心化”等特性,促進物聯網網絡的發展,提升物聯網平台的運作效率,打破現存的信息孤島制約,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對經濟、商業和生活的進行重構,其未來賦能的空間與威力巨大。

因此,將區塊鏈作為突破口,對內開啟了數據整合的過程,為數據時代的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這對於中國經濟保持穩定較快增長和經濟轉型十分重要,為中國的全球競爭力賦能助力;對外在對抗美元霸權和美國的金融壟斷地位,也提供了新的路徑。

從更大的視野來看,人類能夠發展出文明,是因為實現了大規模人群之間的有效合作。亞當·斯密所闡釋的“看不見的手”,也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了人類社會的分工協作。由此來看,區塊鏈極大拓展了人類信任協作的廣度和深度。也許,區塊鏈不只是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更是下一代合作機制和組織形式。

應用場景及領域

長期以來,區塊鏈作為一種相對後端的技術其實並不能被用戶感知。一些正經使用區塊鏈技術提升效率與安全性的項目,往往並不會直接讓用戶感覺到區塊鏈的作用。

騰訊研究院研究員徐思彥指出,此次政治局學習提出民生、經濟和政務三大領域作為產業融合的突破口,區塊鏈可以實質的服務於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際領域。

在民生領域,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領域的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在智慧城市場景,區塊鏈底層技術服務將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探索在信息基礎設施、智慧交通、能源電力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在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支持下,城市間在信息、資金、人才、徵信等方面將有更大規模的互聯互通,提高生產要素在區域內的有序流動。

在經濟金融領域,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存在着諸多業內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增信、審核等環節成本高昂,結算環節效率低下,風險控制代價高以及數據安全隱患大等。而區塊鏈具備的數據可追溯、不可篡改、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等技術特點,有助於緩解金融領域在信任、效率、成本控制、風險管理以及數據安全等方面的問題。

區塊鏈可以實現信用穿透,證明債權流轉的真實有效性。金融機構可以在徵信方面節約大量成本,放心地向企業、個人提供貸款,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問題;貿易領域可以省略大量的紙面工作,監控物流環節,防止欺詐。

作為金融活動的基礎性支撐,支付清結算業務在區塊鏈金融創業項目中佔主導地位,因為支付幾乎和一切社會經濟活動緊密相關。區塊鏈不僅能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增加資金流動速度、提高支付效率,還有利於降低參與方門檻,促進全球跨境貿易的發展,進而有望變革全球支付體系和數字資產形態,構築分布式商業生態。

在政務領域,探索利用區塊鏈數據共享模式,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促進業務協同辦理,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好的政務服務體驗。

有理由相信,區塊鏈技術落地的案例會越來越多。這也會進一步促進新技術在傳統行業中的應用,帶來更多的創新業務和場景。

為何要上升為國家戰略?

有分析指出,這是中國第一次將一個技術提高到國策的高度,把區塊鏈技術放在如此重要的高度意味着什麽?

徐思彥認為,區塊鏈之所以定調為國家戰略技術被或有三個原因:

第一,科技導向。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區塊鏈技術發展。在區塊鏈技術發展上,中國正在搶佔跑道。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越來越強調對最核心的“硬技術”的掌控,從政府政策引導來看,也更加鼓勵企業進行區塊鏈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講話中“最前沿”“制高點”“新優勢”,三個詞無疑說明中國在區塊鏈競爭領域的目標確定而唯一:就是爭奪第一。

第二,產業導向。此次講話指明了區塊鏈技術要服務實體經濟。總共1000字的講話中,提到了5次融合。區塊鏈技術的關鍵在於“融合”。區塊鏈技術一定要解決某一領域的具體問題,這就要求區塊鏈技術能深入到具體場景中。區塊鏈技術在產業應用中,也不是一個點的應用,更多是融合的應用,也就是“打通創新鏈、應用鏈、價值鏈”。

第三,民生導向。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多方參與的特性是提升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區塊鏈在民生與公共服務領域有天然的優勢,未來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扶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和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應用價值會逐步顯現出來。

據有關國際研究機構預測,三年後全球區塊鏈市場規模將達到139.6億美元(約合986.23億元人民幣),2017~2022年間區塊鏈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高達42.8%。

區塊鏈有助於提升整個國家競爭力。中國經濟發展到當下,技術問題可以克服,但積累了信任問題無法克服。比如華為事件,擁有最牛的技術,但得不到世界很多地方的信任。

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也認為,對國家而言,區塊鏈有望補齊中國信任成本過高的短板。對內,中國經濟活動中信任成本過高。舉個例子,100餘家上市金融機構利潤佔3700家上市公司利潤的54%,顯著高於發達國家水平(美國佔比24%)。原因是金融機構是最大的信用中介,很多經濟活動都要依托這些金融機構進行。食品安全、疫苗安全、招投標黑幕等待社會問題都造成了信任成本的提高;對外,中國企業走出去因為制度、文化等不同,加上西方國家對話語權的掌控,中國對外的信任成本也巨大。而區塊鏈通過降低內外的信任成本,有助於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以及突破莫須有的不信任籬笆。

作為新興前沿技術,區塊鏈還沒有形成強大技術壁壘,世界各國實際上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中國要在此領域實現核心技術突破,束縛和阻礙更小,更容易走在理論最前沿、佔據創新制高點、取得產業新優勢。

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區塊鏈未來已來,但也要保持理性,還要看到,區塊鏈目前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在理論基礎、應用場景、技術安全、標準監管等還要大量完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指出,區塊鏈技術在理論和實踐上至少有三個問題無法回避:

一是存儲空間的相對稀缺性。比如,有一項服務有1000萬人在使用,理論上區塊鏈應該建立1000萬個節點,如果A給B轉了100元錢,以前服務器只改變一個或幾個服務器信息,現在需要1000萬次信息修改和存儲,存儲空間、存儲時間、能源消費提升了1000萬倍,耗費了巨大的社會資源和時間。地球資源是短缺的,時間是不可逆的,因此這個缺陷在短期內看是災難性的。無論是改變世界的能力,還是區塊鏈本身的能力,作為存儲方式和信息傳遞的一種模式,區塊鏈在短期內和互聯網的發明、存儲材料矽的發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明相比都還有較大的距離。

二是去中心化的相對性。第一,在區塊鏈中,只要每個人都記錄所有人數據,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一個中心,所以有人認為區塊鏈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多中心化”,我更願意稱之為“多中心化”;第二,區塊鏈中一定有“群主”,這個群主是不是中心?第三,區塊鏈中的規則由誰制定?規則可不可以修改?制定和修改規則的人是不是中心?所以,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很可能是在“去化別人的、傳統的中心,而確立自己為中心”。

三是安全的相對有效性。區塊鏈技術是防篡改、匿名的,但是,如果區塊鏈的開發者、主導者想要篡改數據,是否可以做到?是不是可以更加簡便易行?正是基於這樣的疑問,許多人認為,區塊鏈可以防騙是相對的。比如,現在就有大量所謂“加密數字貨幣”的開發者,當看到某個不利於自身的事件可能發生(比如監管),立即關閉交易。關閉交易系統就是改變規則,這時“加密數字貨幣”的持有者是否安全?

此外,受到現行觀念、制度、法律制約。區塊鏈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體維護的特性顛覆了人們生產生活方式,淡化了國家、監管概念,衝擊了現行法律安排。對於這些,整個世界完全缺少理論準備和制度探討。即使是區塊鏈應用最成熟的比特幣,不同國家持有態度也不相同,不可避免阻礙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解決這類問題,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ppyyang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