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八哥是典型東洋界鳥類,廣泛分佈於中國大陸南部及印度支那半島,屬香港常見野鳥。住在鄉郊的人,尤其有農田在附近者,每天都會遇見。對北方人來說,牠們卻是難得一見的珍稀鳥種,許多年才偶然見一隻,見一隻便全城哄動,一如塱原濕地來了兩隻迷鳥彩䴉,每日吸引成團攝影師。
話說春秋時代,有一隻八哥,飛越秦嶺、黃河,去到位於今日山東的魯國,在城樓築起巢來,時維昭公廿五年(公元前517年),春秋書是年記載:「有鸜鵒(八哥古名,粵音「渠玉」)來巢(動詞)」。魯國史官,不似英國文官武將為休閒而觀鳥,而是視之為嚴肅的家國大事。魯國大夫師己,收到消息,立即行動,說他聽聞先王魯文公、魯成公(公元前626年至前573年)執政時,也曾發生鸜鵒來巢現象,當年流傳一首童謠,現予公佈,與眾分享。全國兒童立即在坊間傳唱。以今粵俚翻譯如下:
鴝鵒鴝鵒,出走逃獄,甩毛露肉。走到野井,倦到唔醒,抱住馬頸。跳吓跳吓,來到乾侯,穿衣唔夠,要件衫摟。鴝鵒築巢,飛過座山,阿稠變鬼,阿宋上位。鴝鵒鴝鵒,喊住唱歌。今年鴝鵒,築巢來過;今時大哥,唔知點過。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10238828_852089-560x500.jpg)
是年秋天,魯昭公被三大親族(三恒)脅迫奪權,出逃齊、晉;在齊國野井奔波,需人送馬;在晉國乾侯跋涉,需接濟衣衫;名字叫稠的死在國外(昭公名稠)、名字叫宋父的繼位(昭公之弟定公名宋父)。童謠預言一一應驗。昭公最後死於乾侯。我最初的閱讀反應是,童謠很可能由師己故弄玄虛之創作,定「鴝鵒來巢」為凶兆,把陰謀奸計裝扮成天意,為被三桓擺佈的宋父上位造勢。師己應是三恒的文宣部長。
面書「讀左傳」作者認為師己:
把童謠的來源推至魯文公與魯成公,年代久遠,當時便能預言今日之事,令人難以置信。它應該是近期編造的產品,它極可能產生於昭公流亡之後……我認為將童謠推遠到文成時代,都是故弄玄虛。這首童謠明白指涉魯昭公與魯定公,且分明站在昭公一方,對昭公被迫流亡,死於異域深致同情。
我的反應變為,童謠不是出自師己而是《左傳》作者,因為掌握春秋時代早期及中期史料,所以能準確「預測」昭公落難野井、死於乾侯。師己其實是替罪羊。
亦師亦友的重要他人語我,歷史真相難尋,毋須執着細節,要看歷史主流。這種真知灼見運用於此事件,結論是,宋父及三桓集團在魯國史中是亂臣賊子,但在中國大歷史中,卻是結束封建時代,進入戰國時代的革命家,為秦王朝之統一鋪路。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10238827_900808-800x455.jpg)
可是我始終關心細節。儘管童謠不出自師己,但謠言與政治密切相關,不問時空,無論是掌權者或無權者,都可製作對己有利、傷害對手的謠言,對謠言採旁觀態度,不傷身心,永遠是有趣的課題。
所謂童謠,不出自兒童,而是來自文人學者。所以選兒童傳播謠言,原因是,大人自己傳謠言被發現會遭譴責及被處罰。兒童不識對錯黑白,非智者,不會也不能止謠。兒童記憶力強,少錯漏,精力充沛,容易收買,貪口爽,愛煩擾糾纏,成人喝停,他們反不停集誦,越禁越響。強行用暴力對兒童禁止傳播謠言的大人,會被其他大人看成是欺負孩子,會背負污名;兒童天真單純,雖被發現傳播謠言,但會被認為是受人教唆,有免除譴責權,真正教唆者又可憑權勢誣陷敵人才是教唆者。故童謠不絕,歷朝交接,或同朝人年代替換,都大量湧現。原本負面的謠言,有可能變為中性童謠、歌謠,而成為權威的歷史詮釋,最終成為一時的歷史共識。
我關心的其實只是八哥。牠們被造謠者構陷,成為國破家亡的徵兆,甚至被誤會是元兇,那就必須為牠討回公道。中一時看日本卡通《可愛的浣熊》,烏鴉阿波在原著名為「愛倫坡」,是主角所養動物之一,會自行降落主角肩上。牠多次闖禍,與浣熊爭寵,主角嚴辭訓斥,牠在欄杆上重複踱左踱右,似明非明,愛理不理一幕,至今難忘。聽說掏到未開眼小八哥來照顧,讓牠第一眼見到你,一生都跟隨,不用籠養,說話能力更勝烏鴉,養八哥便成為我童年最大願望。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10238831_917423-750x500.jpg)
在失勢者眼中,八哥另有人文意象。宋黃庭堅被貶四川宜賓,為畫家黃彛《兩竹兩鴝鵒圖》題畫以療傷:「風晴日暖搖雙竹,竹間對語雙鴝鵒。鴝鵒之肉不可食,人生不才果為福」,無才者,不招無能而專權者忌憚妒嫉,遂能自保,比有才者更容易升官發財。有才如黃庭堅、蘇東坡、柳宗原,皆被貶。黃庭堅更因在被貶後繼續作詩諷刺權貴,被迫遷城頭破敗戍樓,六十一歲身死。
利用八哥自我療傷最成功的是元朝朱耷,他本前朝皇室後人,為避禍而裝瘋出家,易名八大山人。他畫八哥,多離群獨處,一足立地,縮頸,拱背,翻白眼,神情既受欺又不屈,傲舛不群,冷眼看世界。
據我田野觀察,八哥其實愛群集,噪聒,善鑽營,依附於人又常存戒心,全方位考察身邊動靜,會留有餘地,食亦最多三成,留大份給農夫,不同農夫在不同時間親口告訴我,因此樂於多種三成,與鳥和解,比安置昂貴驅鳥設計更划算,諸鵯鳥及相思,就無這份素養。我曾用誘餌成功引來一眾村鳥來我庭園,惟八哥至今不落踏,珍惜羽毛,善於處世,難怪一世有福。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10238830_830517-800x311.jpg)
_________
彭玉文,香港生態史地歷奇著述者。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11/26/010132707.shtml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