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香港近年來正逐步加快發展金融科技的步伐,除加速推進移動支付和打通快速支付系統以外,鼓勵設立虛擬銀行並引進內地金融科技力量,放開非金融機構參與的限制也是具有創新變革意義的舉措。為力爭首季發出第一批虛擬銀行牌照,日前有消息透露,渣打香港、眾安在線(6060)、騰訊(700)、螞蟻金服、小米集團(1810)、香港電訊(6823)、中國平安(2318)、WeLab 8家公司虛擬銀行牌照的申請已獲金管局發出的通知函,入圍下輪甄選,普惠金融在港落地得到進一步推動。
所謂虛擬銀行,香港金管局定義為主要通過互聯網或其他形式的電子傳送管道而非實體分行提供零售銀行服務的銀行。所以一般而言,虛擬銀行毋須實體網點運營,即可大大節省租金及人力成本。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指出,虛擬銀行與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已經成熟的業務模式高度相似。因此對於非持牌機構而言,牌照價值被置於前列,而對於當地銀行持牌機構而言,牌照價值有限,更多可視作金融科技的探索。
虛擬銀行牌照含金量高於SVF
自2016年金管局放行移動支付,包括支付寶錢包、微信支付在內的支付巨頭獲得首批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截至去年9月,香港金管局已發出16張SVF牌照。
比較虛擬銀行和移動支付牌照的價值,有香港銀行業人士表示,移動支付僅是工具,而虛擬銀行則可引入一整套金融業務,不僅涵蓋傳統銀行的“存貸匯”三大業務,且因其架構簡單,更可以較短時間推出新產品,為其他互聯網創新業務服務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環球顧問埃森哲(Accenture)2017年研究報告顯示,僅五成三的港人滿意整體的銀行服務,較美國(88%)、英國(78%)和澳洲(72%)都低。而金管局亦於2017年9月29日提出包括引虛擬銀行入港等“七招”,希望通過虛擬銀行慳時慳人工。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亦表示,虛擬銀行無實體分店,借50元與50萬元成本近似,可令更多有小額融資需要的顧客受惠,彌補當前香港銀行業普惠性欠缺的問題。
此次入圍下一輪甄選的香港獨角獸WeLab創始人及CEO龍沛智曾表示,香港政府冀利用科技擴大銀行服務範圍,吸引更多內地金融科技公司赴港發展,以B2B形式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他補充,以WeLab為例,未獲發虛擬銀行牌照之前,僅可為客戶提供有限的貸款服務。若可獲發牌照,日後一部智能手機即可成為WeLab的“分行”,可以提供涵蓋開戶、出糧、貸款、投資理財等大部分金融需求,公司亦能從中賺取息差及兼售投資產品、外匯兌換等。其次,參考歐美國家的經驗,虛擬銀行開支一般僅為傳統銀行的三分之一,WeLab 4年間達到扭虧為盈,更看好公司借虛擬銀行機遇的發展前景。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譚嘉因也對虛擬銀行將為香港金融業發展前景的推動表示樂觀。之前內地及其他地區客戶想開設香港銀行賬戶一定要親自來香港辦理,然而虛擬銀行牌照允許網上開戶,業務逐漸全球化,只要符合監管規制,全球都是潛在的客戶區域。他補充,可能有些產品當地銀行無法提供而香港的銀行可以,假如內地的一些顧客想購買所在區域沒有的一隻國際基金,內地金融機構渠道也有限,這時客戶便可通過虛擬銀行在香港賬戶購買。
攞正牌多吸金 虛擬銀行潛藏商機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獲發虛擬銀行牌照,對於內地一些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即使不設實體網點,也可以在香港開設虛擬銀行,並可藉助虛擬銀行“攞正牌”吸納更多存款。之前香港金管局收到的約30份申請有多家內地科技網絡企業,例如騰訊、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小米集團等,對此,香港中文大學融科技課程主任陳南教授表示,上述公司計劃赴港開辦虛擬銀行旨在融資吸金,因為內地尚無虛擬銀行,僅有處於試點階段的互聯網銀行,“吸金”能力有限,故內地一些企業計劃赴港透過虛擬銀行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內地的非銀行類機構一般很難拿到銀行牌照,若能在港獲發虛擬銀行牌照,這些金融科技互聯網公司便可開始吸納民間資本。可以想像,雖然對銀行業務尚未熟悉,但領先的金融科技和互聯網經驗將對傳統銀行一些領域造成不小的衝擊,其次這些企業都有涉及海外業務且具一定規模海外用戶,依託相似的產業生態或可將其於內地成功實踐的互聯網銀行模式複製推廣到海外,進而完善金融佈局鏈條。
在此之前,內地科技公司進軍香港,要做新的市場、覆蓋新的用戶、切入新的銀行業務,為防“水土不服”,加之考慮到香港用戶對於個人私隱和安全性的顧慮,因此多數內地科技公司選擇與當地金融機構合作。
早在2018年8月22日的小米中報業績會上,小米首席財務官周受資便表示小米正認真考慮香港虛擬銀行的前景,並很看好香港金融市場創新的機會和不排除與當地金融機構合作的可能性。小米申請虛擬銀行牌照的主體是旗下金融公司—洞見金融科技。據信報報道,小米集團創辦人兼董事長雷軍擔任董事,並擬邀前滙豐亞太區主席的鄭海泉等人加入董事局,希望通過鄭海泉在香港銀行業的豐富經驗從而協助小米金融更好發展虛擬銀行業務。
可以預見,虛擬銀行將成為促進香港銀行金融市場競爭的“鯰魚”,可以推動銀行業的良性競爭;其次,虛擬銀行牌照也將給內地科網公司帶來潛在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或可成為各互聯網巨頭海外金融業務發展的新起點和國際化的新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