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八載進博,故事常新。2025《進博故事》中英文版新書發布會,8日在本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所在的國家會展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和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共同為2025《進博故事》中英文版新書揭幕。今年「上新」的《進博故事》以「進博之旅、你的故事」為主題,匯集了27個鮮活故事。主辦方介紹,作為進博會的重要品牌內容,《進博故事》記錄了世界各地的企業、機構與個人,在進博舞台上的真實經歷與精彩瞬間,展現了開放合作、共贏發展的生動篇章。
當贊比亞野生蜂蜜第一次進入上海人的餐桌,當馬達加斯加的香草在新疆烏魯木齊的餐廳散發馥郁芬芳,進博故事不會止步於展館。2018年以來,從「展品」到「商品」,從「首展」到「首店」,逾18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約2.3萬家次企業,在進博會上相遇。不同的語言、同樣的精彩,都沉澱為「進博故事」中最柔軟的篇章。
看好中國「展商」變「投資商」
新書發布會現場,國外貿易機構和企業代表分享了他們在進博會上的精彩故事。瑞典貿易與投資委員會商務參贊彭波表示,通過積極參展進博會,瑞典企業展現了植根中國的堅定態度,「他們在展會上獲得知名度,結識更多合作夥伴」。他續稱,不少瑞典公司通過進博會將產品賣到中國,有的已在中國投資布局。

澳大利亞貿易投資委員會高級貿易投資專員、澳大利亞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馬傑介紹,投資委員會先後將近200家澳洲企業帶來進博會,「我們在展館內外開展業務配對,甚至以『直播』方式與中國消費者鏈接」。他觀察到,中國客戶注重高質量綠色產品,未來將加大澳洲肉類、乳製品的推廣,借進博平台強化與中國市場的聯通。
進博會之意義,不在於「買」或「賣」,而是要將「你」和「我」寫成「我們」。德國SYR漢斯希爾中國區副總經理兼首席質量官唐鵬說,公司已在浙江省投建生產基地,實現從「展商」到「投資商」的轉變,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已返銷德國、澳洲等市場,「我們不僅要做進博會『全勤生』,更好當交易會的『優等生』」。
「公司內部有一個『中國關鍵戰略』,即將中國納入所有早期新藥研究生態。」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企業事務高級副總裁殷妤涵透露,今年公司在進博會上展示的3款創新藥,已獲得中國藥監部門審批,並服務於中國患者,「進博平台加速了創新藥在中國的研發、審批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