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港三成私醫可上傳病歷到醫健通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10-24 09:07

【識港網訊】香港特區政府自2016年起推出醫健通,旨在為市民整合在公私營醫療機構的病歷,但長期只有不足1%病歷由私營醫療系統上載。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已於本月14日推出「醫健通+連通支援計劃」,鼓勵私營醫療機構採用已連接至醫健通的5個獲認證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並將市民的醫療紀錄存至個人醫健通戶口。該局同時推出「醫健通+連通認證計劃」,方便市民辨認及選擇已駁通醫健通並可為他們存放醫療紀錄的私營醫療機構。局方表示,醫生必須先取得病人授權才能取覽相關醫療紀錄,不用擔心私隱問題。截至昨日已有逾180個醫療機構獲得認證,醫護服務地點超過740個。倘若以醫生數量計算,目前約2,500名私家醫生已具備能力將市民的醫療紀錄存放至醫健通,佔整體約30%。

醫務衞生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林冰冰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醫健通至今已逾80%市民登記使用,大部分公私營醫療機構亦已登記和併入使用,但長期以來私營醫療機構存放病人紀錄上傳醫健通的比例較少。局方與業界溝通後發現,許多私營機構使用自身或第三方醫療管理系統進行記錄,並擔心若將該些系統的紀錄上傳至醫健通或會導致重複記錄,因此局方與系統供應商合作推動系統升級,使醫生能繼續使用原有系統,同時自動將紀錄同步存入醫健通。

 

合資格醫生可申每月500元資助

新推出的「連通支援計劃」是透過技術支援及資助誘因,鼓勵私營醫療機構採用經認證且已連通醫健通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並將電子健康紀錄存入醫健通。計劃現已開放申請,截止日期為明年3月31日,首階段主要針對西醫。申請者須以私營醫療機構為單位在網上提交申請表,且必須使用經認證已對接醫健通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

目前已有5個系統供應商基本完成對接,局方將持續與更多市場系統服務商及有需求的機構合作,以完善相關功能。私營醫療機構可為每名合資格註冊醫生申請每月500元資助,用以支援系統使用及潛在成本等開支,最多可登記50名醫生,資助為期最長12個月。獲資助機構須在資助期內持續將病人電子健康紀錄存入醫健通。

「連通認證計劃」則旨在嘉許已達到技術要求,並能將市民醫療紀錄存放至醫健通的私營醫療機構,方便市民辨認及選擇相關服務。林冰冰強調,醫健通並非上傳所有醫生紀錄,而是篩選醫生之間需互通、診治時需參考且具互通價值的紀錄,目前主要涵蓋敏感及藥物不良反應紀錄、出生及防疫接種紀錄等11個類別。

 

取覽病歷須取得病人授權

認證計劃亦根據私營醫療機構存放電子健康紀錄至醫健通的不同程度,設有金、銀、銅三級認證。銅章認證機構可存放至少一種電子健康紀錄;銀章可存放市民日常關注的電子健康紀錄,如藥物不良反應紀錄等。至於金章則在銀章基礎上,增加更多類別的電子健康紀錄,包括存放重要電子健康紀錄及其他電子健康紀錄等。針對市民的化驗報告及放射影像報告查閱需求,局方特別推出了專屬標誌醫務化驗中心及放射診斷中心,方便市民在選擇相關服務時識別出,若希望將紀錄存入醫健通個人戶口,即可選擇對應的私營醫療機構。

市民關注的私隱問題上,林冰冰形容醫健通猶如個人銀行戶口,由市民全權管理,醫生必須基於有醫療需要且取得病人授權才能取覽相關醫療紀錄;查閱醫療紀錄後,病人亦會收到手機短訊通知。

特區政府早前完成相關修例,賦權醫務衞生局局長可要求包括私營機構在內的醫療單位,必須將重要電子健康紀錄上載至市民的醫健通戶口。林冰冰表示,有關法例框架目前備而不用,現階段希望繼續與業界協作,透過提供技術支援及資助以解決存放醫療紀錄的難題,有信心未來一兩年可令絕大部分醫生有這個能力,其後再審視是否需要運用該權力。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