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八大加費提質 擦亮「留學香港」品牌
作者: 楊盈盈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10-16 10:31

【識港網訊】香港正通過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及推廣「留學香港」品牌,全力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今年施政報告提出,2026/27學年起八所資助大學招收的非本地本科生人數上限進一步提高至學額50%,香港文匯報整合八大最新收生資訊,發現明年八大會再次全線調升非本地生的學費,加幅由約8%至20%不等,當中香港中文大學連續兩年加費逾兩成,下學年的學費將增至21.4萬元;香港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則採取兩級學費,前者的STEM學院課程學費增至24.9萬元,後者的獸醫課程收費增至39.2萬元,屬港校非本地生收費最貴的學科。同時,多所大學將擴充獎學金及支援等配套,教育界人士指出,八大已平衡資源與招生的競爭力,相信不會削弱「留學香港」品牌的吸引力。

 

 

近日各所大學相繼發布2026/27學年招生資訊,香港文匯報發現繼本學年後,八大下學年將再次全線調升非本地生學費。港中大學費由17.8萬增至21.4萬元,增幅20.2%,屬八大最高,也是連續兩年加費超過兩成。

 

香港科技大學●圖為港科大學生協作解決困難。(港科大網站圖片)

 

另外,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加費一成多後亦達到或超過20萬元水平;港大繼續分科收費,STEM學院及非STEM學院的學費,分別增至24.9萬元及22.4萬元。

 

香港理工大學●圖為今年港理大的中秋活動。(港理大Fb圖片)

多校下年度學費接近或超二十萬

港城大學費來年增幅約12%,一般課程增至19萬元,成本較高的獸醫課程更增至39.2萬元。其餘嶺南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加幅較低,均少於一成(詳見附表)。

就本港資助大學課程成本持續上升,政府撥款亦面臨削減。教育局早前公布,2026/27學年八大本地生資助課程的學費將增至4.7萬元。隨着各大學增收非本地生,向他們收取較港生高數倍的學費,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按明年約20萬元學費水平計,如八大取錄非本地新生比例增至40%至50%(以1.5萬個資助學額為基礎),僅計算新入學的一年級生,預計便可帶來12億至15億元的額外收入,推進教研發展。

 

院校:費用全用於學生發展

多間大學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指,調整學費時會考慮包括課程成本、通脹壓力等因素,以維持整體教學質素為前提,確保資源運用得當及財政可持續,而所收費用將全數用於學生發展。

港大發言人指,在學費調整過程中已考量學生負擔,而STEM相關學科需要使用實驗室等設備並投放更多人手及資源,成本高昂,故需收取部分成本費用。大學享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及知名度,一直是非本地生的升學首選之一,相信此次學費調整不會影響港大對非本地生的吸引力。

 

香港大學●圖為香港大學上周舉行的文化嘉年華活動。(港大Fb圖片)

 

港中大表示,會繼續通過與全球頂尖大學的合作項目、交換計劃、國際學術會議及各項獎學金,並加強對外宣傳,推廣卓越學術及科研優勢,以進一步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全球競爭力。

 

香港中文大學●圖為港中大學生在校園內打卡。(港中大Fb圖片)

 

嶺大指該校一直積極推動國際化發展,非本地生於本學年的錄取名額佔本地生學額的40%,大學期望藉此吸引更多具潛質及國際視野的優秀學生,進一步提升校園的多元文化氛圍。

 

香港嶺南大學●圖為嶺大的元宵市集活動。(嶺大網站圖片)

 

港城大指,將在不影響本地學生的原則下,繼續以循序漸進原則調整非本地生本科學額,擴大向優秀學生宣傳的渠道,重點強調大學在科研發展、培養政策及國際化多元文化等所取得的成績。

 

香港城市大學●圖為港城大非本地生校園內合影。(港城大網站圖片)

 

港浸大指,大學的本科課程對非本地生而言具備競爭力。大學提供高質素的課程,無論在學與教及支援措施等方面,均為學生提供最佳的學習經驗。浸大教學人員在去年起連續兩年獲得教資會頒發傑出教學獎,且近年在多個國際大學排名的表現亦穩步向上,顯示浸大不斷強化的跨學科教學與研究能力,結合創意文化、科技應用與多元化學習體驗,成績獲得國際肯定。

 

香港浸會大學●圖為港浸大校園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港浸大Fb圖片)

 

港教大則相信有意來港升學的非本地生,會以本港大學教育的質素及畢業後的就業發展為主要考慮因素。另外,教大近年致力推動國際化發展,響應政府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願景及進一步提升非本地生限額的政策,教大會積極到各地加強招生宣傳。

 

香港教育大學●圖為2024年,香港教育大學校園內的大學聯校巡迴舞蹈匯演。(香港教育大學Fb圖片)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