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余偉文剖析應對全球變局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10-15 10:30

【識港網訊】中美貿易戰火未停,香港需在風眼中找到新定位。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昨表示,國家正透過「十五五」規劃推動產業升級與綠色轉型,故香港必須把握專業服務優勢,在變局中開拓新航道,從傳統融資樞紐再下一城,成為「專業知識與服務輸出」重要平台。他舉例指,如香港深厚而活躍的資本市場,可為中國企業籌集資金提供便利,以支持技術創新和實體經濟轉型;香港本身與全球接軌優勢,可繼續促進中國與國際地區在商品、服務和知識等無縫交流,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國際貿易、投資、人才和創新交匯點的定位。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

 

余偉文昨於「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年度中國經濟國際研討會 」致辭時指出,全球經濟正受氣候金融、人工智能、供應鏈重組及人口結構變化四大力量重塑。中國作為轉型先行者,在「十四五」基礎上加速推進「十五五」規劃,以高質量增長為核心,從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躍升至高端科技製造。他提到,去年裝備與高科技製造業已佔中國內地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過去5年更貢獻全球製造業增長約30%。

 

氣候金融綠色科技成新增長點

更關鍵的是,中國以綠色革命驅動產業蛻變。太陽能、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佔全國總能源56%,氣候金融與綠色科技成為新增長點。余偉文強調,這股轉型浪潮催生對研發、物流、金融等專業服務的龐大需求,促使服務業佔GDP比重在過去10年間從48%攀升至56%,「形成製造升級與服務擴張的良性循環」。

貿易戰升級下,中國強化「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香港傳統融資功能雖仍重要,但未來須更聚焦「知識與服務輸出」。余偉文舉例,香港資本市場可引導資金支持中國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轉型,而法治、會計、審計等專業服務,則能協助企業應對供應鏈重組與ESG(環境、社會及管治)挑戰。

 

將轉型需求轉化為服務出口

余偉文直言「香港的全球連通性,是促進商品、服務、知識跨境流動的關鍵」,隨着中國消費模式從商品轉向服務(2024年人均服務消費增7.4%),香港專業界別需把握兩大機遇:一是對接內地企業跨境資金管理與風險對沖需求;二是借助數字金融與綠色金融工具,協助中國服務業開拓全球市場。

面對中美摩擦常態化,香港專業服務正以「攻守兼備」策略開拓空間。「守」在於強化金融防波堤與合規堡壘,透過監管論壇等平台統一標準,降低地緣政治對供應鏈的衝擊;「攻」則是搶佔綠色金融、氣候審計、數字資產管理等新賽道,將中國轉型需求轉化為香港服務出口。

港元資產成全球資金避風港

事實上,香港面對中美摩擦,已非首次化危為機。受累關稅戰打散全球供應鏈,為免因美國總統特朗普舉棋不定招致更大損失,環球資金大洗牌下,大量資金從美元資產分散並停泊在港,令港元資產成資金避風港。而在「財源滾滾」下,香港更有望在3年內超越瑞士成為全球第一大跨境財富管理中心。截至昨日,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維持541.67億元,港匯報7.775算,仍處於偏強區間。

另外,會財局下月10日主辦「2025年度區域監管論壇(RRF)」,作為會計界年度盛事,論壇以「思算未來」為主題,料將吸引約400名國際監管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及商界領袖等參與。論壇聚焦人工智能、審計質素、可持續核證等議題,展現業界把握新機遇的具體行動。會財局主席孫德基指出,論壇再度選址香港,印證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監管領域的領導地位。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