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近年極端天氣頻發,需要更精準的預防、預警等應對機制。香港特區政府土力工程處自主研發第五代人工智能(AI)山泥傾瀉警告系統,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大數據分析,可強化斜坡管理及應對山泥傾瀉風險的能力,務求將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減至最低。土力工程處於今年雨季起試行該新系統,已初見成效,估算山泥傾瀉數目的準確度超過90%,較第四代系統的近70%準確度顯著提升,敏感度亦提升一倍。處方預計明年全面應用人工智能模型,作實時動態評估山泥傾瀉風險,以優化山泥傾瀉警告發放,未來亦會繼續積極發掘適合的機器學習演算法,進一步提升山泥傾瀉風險評估的能力。
土力工程處處長張偉文昨日介紹,處方研發的山泥傾瀉警告系統已歷經四代發展,第一代系統於1977年建立,當時屬全球首個區域性的山泥傾瀉警告系統。他指經過多年來的積累,該處已建立一個龐大的數據庫,涵蓋每宗山泥傾瀉事故紀錄、降雨數據以及斜坡記錄冊。

現時應用的第四代山泥傾瀉警告系統將全港人造斜坡分為削土坡、填土坡、石坡及擋土牆四類,再為每類人造斜坡建立獨立的降雨和山泥傾瀉關係模型。處方會根據即時雨量數據和香港天文台的雨量預測,結合降雨和山泥傾瀉的關係模型,識別山泥傾瀉危險於何時處於高水平,以適時聯同天文台發出山泥傾瀉警告。
隨着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該處希望透過應用人工智能以應對極端情況,提高識別山泥傾瀉風險的能力。處方在研究1996年至2023年間逾380宗與山泥傾瀉相關的降雨後,自主研發出第五代人工智能山泥傾瀉警告系統。由於系統屬自行研發,故並無衍生額外成本。
用121個實時自動雨量站數據助估算
土力工程處高級土力工程師朱琦康表示,新系統於今年雨季試行,運用121個實時自動雨量站的雨量數據,利用人工智能模型動態估算山泥傾瀉的情況。
系統會每5分鐘自動更新,亦會自動生成分析報告,協助處方掌握全港降雨和山泥傾瀉報告情況,「此功能可讓我們及時掌握全港動態,在需要決定何時發布山泥傾瀉特別提示或警告時,都有最新參考資料。」
張偉文指出,90%山泥傾瀉導致死亡的事故發生時,正是整體性山泥傾瀉警告生效期間,因此希望透過新系統更有效識別出山泥傾瀉高風險的時段。他亦提醒市民勿輕視提示,最重要的是做到遠離斜坡。
他表示,將於明年全面推行新系統,並期望於每次降雨時累積新數據下,能進一步優化系統,「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學習的演算法不斷推陳出新,處方會持續關注新算法,探索其優化系統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