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龍城CC創意街區從原先的老舊閒置廠房一躍成為時尚勝地,每到週末文創市集人頭攢動,潮流達人到此打卡;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內衝壓機轟鳴、機械臂揮舞,一輛輛高端新能源汽車魚貫駛下生產線,經過專屬疏港通道幾分鐘即可到達滾裝汽車碼頭;省內建設的“深圳農場”及“菜籃子”基地,通過“土特產+圳品認證+市場對接”模式,銷往全國乃至全球……一個個火熱場景,正是深圳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的生動注腳。
頭號工程,頭號力度。“百千萬工程”是廣東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新打法”。深圳堅持從政治、全局、戰略的高度,錨定推進市內各區一體化發展、推動深汕特別合作區高質量發展、助力全省區域協調發展3大重點任務,發揮好政治巡視巡察“利劍”作用,扎實做好巡視巡察“後半篇文章”,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提升巡視整改質效
推動全市域協同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
巡視巡察本質上是政治監督。“百千萬工程”是省委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重要要求的重大戰略舉措,省委聚焦“百千萬工程”落實情況開展巡視,並要求全省各地把該領域作為巡察監督重點。
今年3月上旬至4月底,十三屆省委第六輪巡視對珠三角28個縣(市、區)黨委推進“百千萬工程”情況開展專項巡視,其中包括深圳福田、羅湖、鹽田、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9個區委。7月中上旬,省委巡視組向深圳市9個被巡視區委回饋專項巡視情況,強調要正視問題、找准癥結,高標準、嚴要求抓實整改。
深圳市委把巡視整改作為旗幟鮮明講政治的具體行動,要求將整改過程變成提高黨的建設工作質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居民群眾獲得感的過程。市委常委會專門聽取“百千萬工程”專項巡視情況彙報,市委主要領導明確要求“條條整改,件件落實”,壓實整改責任。市紀委監委、市委組織部、市委巡察辦加強指導督導,督促自回饋之日起1個月內向省紀委監委報送整改方案,並指導對巡視回饋的重難點問題整改,加快突破關鍵領域、重點環節,推動“百千萬工程”行穩致遠。
“龍崗區委將省委巡視回饋涉及的4個方面、16個事項細化分解成63項具體問題,明確責任人、整改措施和時限。”據介紹,目前龍崗區已完成整改9項,正在推進41項,預計年底可全面完成整改。針對巡視回饋的謀劃支持人工智慧等風口潛力產業發展力度不足問題,龍崗區全面實施“All in AI”戰略,成立全國首個人工智能領域政府直屬機構區人工智慧(機器人)署,舉辦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發展大會,出臺實施AI龍崗、具身機器人友好示範城區行動計畫,推出首批“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涵蓋21個領域、40個場景,全力推動AI產業化和產業AI化,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產業強則縣域強,產業興則百業興。針對巡視回饋的產業結構需持續優化、優質產業空間不足問題,龍華區全面落實深圳市“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戰略部署,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做強支撐產業,“深圳市龍華區消費電子智能感測器及核心部件產業集群”和“深圳市龍華區工業級無人機應用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廣東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同時,制定並印發《龍華區產業專案“拿地即開工”多證聯發工作方案(試行)》,詳細規定產業專案從遴選、報批、供應等全流程的操作路徑,建立產業專案全鏈條審批服務專班,為更多產業專案“早開工、早投產”提供堅實的制度支撐。
巡視效果好不好,關鍵看整改。光明區以省委專項巡視為契機,加強自我查擺,扎實推進立行立改、邊巡邊改,推動3項問題在收到正式回饋意見前即完成整改。針對典型社區支持政策不夠的問題,光明區委將《光明區“百千萬工程”典型社區培育模式研究》列為2025年度重點課題,深入開展調研,系統梳理省、市、區關於支持典型鎮村或社區發展的政策條款40餘份,研究起草《深圳市光明區關於支持“百千萬工程”典型社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聚焦特色產業發展、資金專案支持、公共服務供給等典型社區培育發展的核心需求,提出12條具體支持舉措,並探索建立典型社區專案庫及快速審批、專人跟辦機制,對入庫事項予以重點支持。
當前,深圳各區因地制宜走出差異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福田區大步邁向世界級消費中心城區,南山區成為深圳人工智慧發展的先鋒城區,寶安區打造“視半工備、海陸空網”產業新名片,坪山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突破4000億元大關,龍崗東部中心區、龍華梅林關、光明中心區等重點片區加速崛起……全市協調均衡一體化發展勢頭良好,“百千萬工程”在深圳落地見效。
加強巡察整改監督
打造東部板塊高質量發展戰略引擎
“要不是你們來監督整改,我們都不知道村裏有多少錢。現在我們村的集體收入越來越多了,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了。”面對前來走訪的紀檢監察幹部,深汕特別合作區鲘門街道百安村一位村民高興地說。
此前,合作區黨工委巡察發現,百安村存在未落實“組賬鎮代管”、低價出租集體土地、未按合同約定按時收取租金等問題。合作區紀工委通過巡察整改監督和“三資”專項整治同向發力,推動百安村落實“組賬鎮代管”,解決原合同糾紛,重新盤活集體資源。同時,督促百安村按要求將集體土地公開掛網交易,最終成交租金較巡察前增長了686.44%。此外,推動百安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以出租攤位的方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2024年增加集體收入30多萬元。
深汕特別合作區是深圳推進鄉村振興的主戰場、深入實施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的主陣地。市紀委監委以此為切入點,制定《關於開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領域監督的實施方案》,重點加強對深汕特別合作區高質量發展和對口幫扶工作的專項監督。市委、合作區黨工委巡察機構先後採取常規、專項、提級、聯動等方式,組織開展多輪巡察,上下聯動系統推動工作落地落實。
農村集體“三資”是發展農村經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物質基礎,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是基層監督的重點。為解決在對村巡察過程中發現的集體“三資”底數不清晰、管理不規範問題,合作區紀工委印發《關於在集中整治中開展農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的通知》《“三資”領域專項整治工作建議函》,推動合作區農業農村部門牽頭開展村集體“三資”精准清查和集體資產“一張圖”管理,並推動搭建合作區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優化資產資源管理、合同管理、財務核算等模組,推動“組賬鎮代管”落實落地,村(組)賬務應記盡記、每月公開,重點規範村級集體資產的經營、租賃、合作、承包等經濟活動,確保村集體及時準確掌握“家底”。
既要推動“當下改”,更要促進“長久立”。合作區紀工委督促有關部門建立健全《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辦法(試行)》《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農村集體資產流轉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三資”管理方面制度10餘項,從源頭上堵塞監管漏洞。同時,建立健全跨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充分整合監督執紀、產權確認、數據核驗等職能,深化專項整治工作,在新園、南香、大安、百安四個村試點打造“三資”管理標杆示範村,成功構建起可複製、可推廣的規範化管理模式,切實增強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工作實效。
“集體資產明明白白,集體經濟紅紅火火,最後才能讓村民們腰包鼓鼓。”合作區鵝埠街道新園村黨支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經過前期巡察整改“舉一反三”和標杆示範村打造,新園村結合蠔產業特色,開展清產、核資、賦碼專項行動,確保村集體資產100%登記入賬、資金使用100%留痕,確保企業發展安心,也守住村集體的利益。“目前,村裏正在積極落實‘蠔山蠔水蠔風光’專案規劃,蠔場建設專案已經部分落地,預計年產量可達到4萬斤,將給村集體增加40多萬元收入。”
針對七屆市委第八輪巡察回饋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問題,合作區組織農業、招商、用地審批等部門以及區屬國企,組建集體經濟發展協作平臺,構建集體經濟發展協作機制,加大鄉村產業專案招引力度,建立村集體經濟發展專案庫,並梳理形成留用地租賃、作價入股兩種開發模式,引導留用地開發銜接重大產業配套,帶動鄉村產業優化升級。截至2024年底,合作區6個行政村集體年收入超百萬元,雲新村成為合作區首個集體收入破千萬元的行政村,下北村入選全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聚焦深汕特別合作區產業轉型升級、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強化監督,著力督促推動合作區跨越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新區、產業新城、田園都市,做實做強東部板塊高質量發展戰略引擎。”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釋放巡察監督效能
助力全省區域協調發展邁向更高水準
前不久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會上,通報了全省實施“百千萬工程”考核評價結果。其中,深圳對口幫扶的1市5縣獲評省“百千萬工程”優秀等次,深圳-河源、深圳-汕尾2個市級結對關係及南山區-濠江區等8個縣級結對關係獲省推動產業有序轉移考核“優秀”等次,結對的16個鎮、118個村被推薦為省“百千萬工程”第二批典型鎮村。
在奮力推進“百千萬工程”中,深圳以先行示範的擔當,充分發揮科技、產業、市場等優勢,扎實推進與汕頭、河源、汕尾、潮州4市對口幫扶協作和與惠州3縣對口產業協作,促進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準邁進。
省內對口幫扶協作涉及面廣,專案眾多,資金量大。據統計,2023年以來,深圳安排幫扶資金超100億元。“深圳作為支援方,不能只是把錢給出去,然後當個‘甩手掌櫃’,而是要通過主動強化監督管理,確保花錢有計畫、過程有監督、效果有跟蹤,全程不出廉政問題。”市委巡察辦有關負責同志說。
如何從源頭上確保資金安全、使用合理,是巡察監督的重點所在。七屆市委第四輪巡察與省同步開展對市、區鄉村振興資金管理使用暨農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專項巡察,重點加強對履行鄉村振興資金主管監管責任、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等方面情況的檢查。
針對專項巡察中發現的產業幫扶不到位、資金投入比例不高、示範帶動作用不夠明顯的問題,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黨組印發通知專門部署,提出專案計畫編制要聚焦提升當地公共基礎設施水準和公共服務能力,聚焦幫助當地發展富民興村產業,聚焦提升當地內生髮展動力,遵循“資金集中使用管理”原則,避免資金分散使用,並先後分批赴汕頭、河源、汕尾、潮州等前方對口地區考察調研,對前方專案計畫進行實地研判論證,全面加強資金專案過程管理。
與此同時,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黨支部在整改中對於工作及資金分配計畫,堅持以產業共建類專案為主,並加強專案前期調研與論證,定期組織開展績效自評,促進專案最大程度發揮效益。2025年,深圳市本級安排專項幫扶汕尾市資金中,計畫用於產業類專案的資金占2025年度幫扶資金的83%。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黨支部於2024年6月印發《幫扶協作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幫扶協作資金專案管理規程》等內部管理制度,對沉澱資金及增值收益的盤活使用進行制度規範,推動沉澱資金的啟動和使用。
通過巡察整改,鄉村振興資金更加有效服務於產業發展。深圳攜手對口地區規劃建設4個市級產業合作園區、23個縣級特色產業園區,2024年招引專案26個、總投資116.2億元,目前已形成“總部+基地”“研發+生產”“委託+代工”“生產+服務”等跨區域協作模式。隨著深圳的高新科技、優勢產業、技術人才、經驗標準等帶到對口地區,實現從“輸血”到“造血”轉變,推動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激發內生動力,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立足政治巡察定位,聚焦責任落實,細化監督重點,將巡察整改與落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結合起來,以精准有力的政治監督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更好發揮深圳輻射帶動作用。”市委巡察辦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