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美國7月份新增非農職位遠差過市場預期,加上5月及6月的新增職位數目大幅下調,凸顯美國勞動力市場疲弱。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失業時間超過27周的人數多達180萬,撇除疫情期間失業率飆升情況,是2017年以來新高,佔整體失業人數比例從一年前的20%升至25%。失業時間中位數亦從去年7月的9.5周延長至10.2周。
經濟學家指出,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招聘意願下降形成雙重壓力。6月份職位空缺和僱用人數均下滑,而勞動力參與率已跌至2022年後最低水平。職業資訊平台Glassdoor網站首席經濟學家丹尼爾·趙警告:「長期失業將削弱勞動者重返市場的能力,並永久性損傷其職業發展與退休儲蓄。」
寄900封求職信僅一次面試機會
46歲的佛羅里達州前金融服務用戶體驗總監史密斯的遭遇屬典型例子。她自去年9月被裁後,已投遞900份簡歷,卻僅獲得一次面試機會。面對日益緊張的財務狀況,她不得不變賣其5房住宅,並面臨醫療保險斷供風險,她坦言「我仍在努力緩解財務壓力,但說實話,整個經歷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61歲的愛達荷州軟件工程師康伯身上,他在投遞500份簡歷無果後心灰意冷,慨嘆好像被迫進入「半退休」狀態。這些案例均展現中年專業人士在就業市場上面臨的嚴峻挑戰。
跳槽薪資溢價現象今年首消失
亞特蘭大聯儲銀行的數據顯示,跳槽人士薪資溢價現象今年首次消失。32歲的斯基特在2023年失去人力資源工作後,轉行任職電召車司機維持生計,如今在親屬的行為健康公司工作,收入較之前縮水40%。54歲的時裝業從業者普倫基特耗盡2.5萬美元(約19.6萬港元)儲蓄並借貸2萬美元(約15.7萬港元)後,最終接受薪資腰斬的廣告安裝工作。
社媒LinkedIn的調查顯示,美國求職者悲觀情緒已超越2020年4月疫情爆發初期的水平。經濟學家強調,當前的工作機會往往意味着收入下降,而總統特朗普政府的打擊非法移民政策,進一步導致勞動力規模萎縮。









